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1篇
  27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雷州半岛自然灾害频发,农林业受到很大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农林复合经营发展的历史,对农林复合经营的类型、特征和优势进行了概括;阐述了农林复合经营作为生态农业的一种形式在雷州半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2.
安徽省皖南烟区灌溉水体和肥料重金属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庄云  武小净  李德成  李田  曹瑗  张婧  祖朝龙  唐经祥 《土壤》2013,45(1):190-192
采集了安徽省皖南烟区(宣城市和池州市)用于烟田的20个灌溉水和7类肥料样品,分析了其重金属As、Hg、Cd、Cr、Pb的全量,并与国家相应标准中的限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皖南烟区烟田的灌溉水体和肥料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相应标准中的限量,但池州市个别肥料中Pb和Cr含量偏高,需注意严把肥料生产的原料关.  相似文献   
73.
张婧 《桉树科技》2018,(1):33-36
以桉树段木和桉木屑为基质,杂木屑为对照,开展了桉树栽培灵芝对比试验,并对灵芝主要营养成分和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桉树栽培灵芝是可行的,桉树栽培灵芝菌丝生长快(桉木屑灵芝菌丝日长速9.75 mm·d-1、桉树段木灵芝菌丝日长速7.28 mm·d-1);桉木屑混合基质灵芝的单芝鲜重(47.66 g)比对照灵芝(47.11 g)高1.18%,而桉树段木灵芝(45.44 g)比对照的低3.53%;桉木屑基质灵芝多糖(1.64 g·100 g-1)和比对照灵芝多糖(1.44 g·100g-1)高13.89%,桉树段木灵芝多糖与对照的相同,桉木屑基质灵芝三萜化合物(1.88 g·100 g-1)比对照灵芝(1.38 g·100 g-1)高36.23%;桉树灵芝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绿色食品食用菌的要求。  相似文献   
74.
乔灌草治理年限对红壤区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退化红壤区4个不同治理年限的乔灌草混交治理措施的马尾松林地和未被治理的严重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治理年限的乔灌草治理措施对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N、全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81~28.10g/kg,0.18~1.15g/kg,0.03~0.18g/kg,均随治理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增速规律为先快后慢;土壤全K含量变化范围为0.92~4.65g/kg,治理13年后全K含量最高在40—60cm土层,增速规律为先慢后快。(2)土壤养分与治理年限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与治理年限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土壤全P含量与治理年限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土壤全K含量与治理年限没有相关性。研究认为,乔灌草混交治理措施下的马尾松林地土壤养分含量与治理年限具有相关性,可为生态治理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正甘肃省榆中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六盘山片区县之一,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按照当地的扶贫构想,通过易地搬迁改善居住条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政府免费田间地头培训,使这些人掌握耕作技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种植中草药、百合等经济作物,实现年收入远远高于在  相似文献   
76.
暴雨条件下典型红壤区不同恢复方式侵蚀过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探究暴雨条件下典型红壤区不同恢复方式侵蚀过程与特征。选取不同恢复年限的低效林改造(R1)、乔灌草结构(R2)、自然恢复(R3)和对照(DZ)样地,设计1.5mm/min雨强,进行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分析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径流率、侵蚀率、累积产沙量、入渗率等特征。结果表明:(1)3种恢复方式初始产流时间表现为R2R1R3,且R1、R2样地初始产流时间随治理年限的增加而延长;(2)3种恢复方式径流率、侵蚀率、累积产沙量均表现出R3R1R2,且R1、R2样地径流率、侵蚀率、累积产沙量随治理年限增加呈下降趋势;(3)同一恢复年限,3种恢复方式初始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减流减沙效益均表现出R2R1R3;(4)3种恢复方式,恢复年限对侵蚀过程的影响表现为R1R2R3;累积产沙量与累积产流量成幂函数关系。研究结果为揭示典型红壤区不同治理方式的侵蚀过程研究提供参考,为典型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毛兰花    查轩      黄少燕    陈世发    戴金梅    白永会    张婧    邱占林   《水土保持研究》2018,25(5):325-329,336
利用1951-2016年登陆中国热带气旋数据资料和1951-2016年ENSO特征值数据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及相关分析法研究了ENSO事件对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影响。结果表明:(1)厄尔尼诺现象登陆中的热带气旋频数少于拉尼娜现象,ENSO事件时期登陆中国热带气旋频数比非ENSO事件时期少且强度明显偏弱;(2)时间跨度上,厄尔尼诺年初旋登陆时间偏晚,拉尼娜年初旋登陆时间最早,中国热带气旋登陆时间集中在7-9月份;(3)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与海平面温度SST距平值、MEI指数均呈现极显著相关关系,与南方涛动指数SOI呈现显著相关关系。ENSO事件的发生都有效的减少了登陆中国热带气旋频数,正常年份应做好热带气旋登陆中国的预报工作,减少灾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8.
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几年来指导药农大面积栽培丹参的经验体会,认真总结分析出了丹参栽培中整地质量不高、栽植时间不当、土壤墒情较差、根段质量不佳、根段处理有误、根段数量不足、地下害虫危害这七大死苗原因,并科学提出了科学精细选地整地、适时安排栽植季节、规范选择优质根段、适时处理按时栽植、因地制宜科学下种、科学防治病虫为害这六条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对指导丹参生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9.
北京设施菜地N2O和NO排放特征及滴灌优化施肥的减排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量化设施菜地N2O、NO排放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科学评估农田生态系统N2O、NO排放提供关键参数。【方法】以黄瓜品种‘金胚98’为供试材料,在北京房山区窦店乡的温室大棚内进行了田间试验,供试土壤类型为石灰性褐土,质地为壤土。试验共设4个处理:漫灌,不施氮肥 (CK);漫灌,农民习惯施肥 (FP);滴灌,农民习惯施肥 (FPD);滴灌,优化施氮 (OPTD)。常规氮肥施用量为N 1200 kg/hm2,优化后氮肥施用量为N 920 kg/hm2。70%的化肥氮和钾肥,分6次随灌溉追施。采用自动静态箱–氮氧化物分析仪法,对黄瓜生长季的N2O、NO排放量进行了田间原位观测,同时监测了5 cm深土壤温度、0—15 cm土层土壤孔隙水分含量,分析了N2O、NO季节排放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相关性,比较了不同处理措施的减排效果。【结果】施肥和灌溉后1~2天,N2O会出现明显的排放高峰,NO排放峰出现在施肥和灌溉后2~4天,对照无明显N2O、NO排放峰值。CK、FP、FPD和OPTD处理N2O季节排放量分别为N 7.32、28.69、18.62、12.16 kg/hm2;NO季节排放量分别N 0.32、0.86、0.77和0.70 kg/hm2; NO排放量分别占 (N2O + NO) 总量的4.2%、2.9%、4.0%、5.4%。相同氮肥施用量条件下,滴灌施肥处理 (FPD) 相比漫灌施肥 (FP),不仅能保持作物产量,而且能减少N2O、NO排放总量34.4%、9.0%;滴灌施肥条件下,减少40%氮肥投入 (OPTD) 比FPD分别减少N2O和NO排放34.7%和9.1%。FP、FPD和OPTD处理的N2O排放系数依次为1.78%、0.94%、0.53%,NO排放系数依次为0.08%、0.06%和0.09%。【结论】京郊设施菜地夏季N2O排放强,NO排放弱。在不改变施肥量前提下,采用滴灌施肥可在保持作物产量的同时,显著减少N2O和NO排放。采用滴灌的同时,优化肥料施用量可以进一步减少N2O、NO排放。  相似文献   
80.
大规模家禽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因养殖方法不当或疾病防控技术落后,造成家禽大量发病或死亡,增加养殖户的经济负担。无论是地区疫病防控中心,还是养殖户都要明确家禽常见病类型,全面落实疫病防控工作,提高家禽养殖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