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褐煤基材料对石灰性土壤铅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褐煤基材料对石灰性土壤铅、镉形态及其对生菜吸收铅、镉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将8种褐煤基材料分别与铅(Pb)、镉(Cd)污染土混合培养并栽培生菜共120 d,测定土壤DTP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可提取态和生菜中铅、镉的吸收积累情况。结果如下:褐煤基腐植酸、去矿化褐煤、荷钙褐煤和褐煤基活性炭显著降低土壤中DTPA提取态铅含量,其3个施用量分别降低4.67%~7.97%、5.92%~11.46%、5.90%~11.80%和11.69%~26.43%,并随着材料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DTPA提取态铅含量逐渐减少;腐植酸树脂和腐植酸接枝共聚显著提高DTPA提取态铅含量,分别提高了5.82%~32.12%和2.55%~24.76%;硝化褐煤、磺化褐煤也有提高土壤中DTPA提取态铅含量的趋势;改性后比未改性褐煤显著影响土壤DTPA提取态铅含量,以活性炭处理降低最多,以树脂和接枝处理增加最多。褐煤、腐植酸、去矿化、活性炭和接枝降低土壤中DTPA提取态镉含量,活性炭和接枝作用达显著水平,显著降低的幅度分别是5.41%~13.51%和5.18%~27.70%;硝化、磺化、树脂显著提高土壤中DTPA提取态镉,增幅分别是7.92%~20.13%、5.74%~21.05%和21.30%~44.63%。褐煤、腐植酸、去矿化、荷钙、活性炭和接枝均能提高生菜地上部生物量,硝化、磺化和树脂则降低生菜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与土壤中DTPA提取态铅、镉含量呈负相关。因此,褐煤基材料可显著地改变石灰性土壤中DTPA提取态铅、镉含量,显著影响生菜的生长量,且褐煤基材料对DTPA提取态铅和镉的影响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72.
对激素处理全球红葡萄导致的畸形果穗样本进行解剖学观察,分析差异并探讨致畸的解剖学原因.结果发现,激素处理促使细胞数量、体积和排列方式等的不均匀变化,引起组织形状改变.同时GA3与6-BA混合处理促进了次生生长和机械组织的增加等,导致果穗硬化.另外,在相对较低的浓度下,激素的致畸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大;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其作用有所衰减.此外,果穗畸形与果穗上药物喷布均匀性及环境也可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73.
因地制宜适期播种是提高该品种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确定播期的关键是在确保土壤墒情、全苗、壮苗和适期成熟的基础上,使开花结荚处在雨水较多时期,有利于增花保荚,提高产量。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过密或过稀与产量都呈负相关。只有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与最佳植株配置方式造成既有一定的营养面积,又有合理的群体结构,才能更好地协调个体与群体的生长发育,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在相同密度下,以双株配置方式为好。肥料配方试验证明,以增施农肥为主,配合施用一定量的化肥,才有利于辽阳1号大豆产量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74.
真空冷却中的上海青表面温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叶类蔬菜内部水分通道的组成特点,研究上海青叶子表面温度在真空冷却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真空冷却过程中,大叶脉附近和小叶脉附近基本保持连续降温状态,而叶边温度却会回升;大叶脉附近与小叶脉附近之间以及小叶脉附近与叶边之间,在预冷过程中一直存在温差,而且温差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终压的升高,叶边的终温一直升高,而大叶脉附近与小叶脉附近的终温则是先降低后升高,因此,终压不能设置的过低或过高。  相似文献   
75.
基于淀粉基颗粒乳化剂具有安全可食、来源广且价格低等优点,综述了以淀粉微粒为颗粒乳化剂稳定的Pickering乳状液的制备及界面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淀粉基Pickering乳状液中脂质氧化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展望了其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的应用前景,并对相关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进一步促进相关基础理论的发展,并拓展乳状液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