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49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41篇
  62篇
综合类   225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1 毫秒
71.
针对第一代滴灌带铺设机作业速度波动时滴灌带输出量不稳定、产生堆积、缠绕,覆土动作不稳定问题,文章在原有基础上设计滴灌带输送控制机构,改进覆土轮结构和尺寸,实现高垄平台滴灌带铺设及滴灌带间隔性覆土作业,完成第二代滴灌带铺设机设计。在田间试验中,滴灌带未出现堆积、缠绕;当开沟铲入土深度为18 cm,覆土轮压力657 N,机组作业速度6 km·h-1时,相应覆土量727 g,覆土间隔233.8 cm,开沟宽度29.6 cm。结果表明,第二代滴灌带铺设机可完成滴灌带铺设、间隔覆土、抚垄等作业,满足实际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72.
水稻抗稻瘟病Pigm(t)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快速改良武运粳29196的稻瘟病抗性。采用定向回交育种策略,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花药培养技术,快速改良武运粳29196的稻瘟病抗性。以籼稻品种谷梅4号为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t)的供体,以高产易感稻瘟病的品系武运粳29196为受体,在连续回交和自交过程中,利用与Pigm(t)紧密连锁的In Dels标记S95477和S29742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BC2F1世代,进行花药培养,获得185个双单倍体群体(DH群体),从中筛选出82个含有Pigm(t)基因的改良株系。在经过对农艺性状、稻瘟病抗性的系统鉴定与稻米品质性状测定后,发现改良株系DH036和DH158的综合性状与武运粳29196已十分相近,且稻米品质有所提升,保持了武运粳29196丰产性的同时,稻瘟病抗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利用定向回交、花药培养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可明显提高稻瘟病抗性改良的预见性和准确性,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育种进程。新育成的武运粳29196抗性改良系,为稻瘟病抗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73.
为满足高寒地区冬小麦生长的越冬要求,针对在低矮作物(如大豆等)未成熟时垄间套播冬小麦种植模式的农艺要求,设计了垄间套播冬小麦机械式排种免耕播种机。为了保证冬小麦开沟器不在垄台上伤害农作物,设计了双向平行四杆仿形机构,能同时完成上下、左右仿形。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播种深度为45.9mm,合格率为86.7%;平均施肥深度为76.45mm;冬小麦出苗速率SE为4.88(株/天)/m,在次年返青期冬小麦的返青率为85.3%,能够满足垄间(垄沟两侧)套播冬小麦的播种要求。  相似文献   
74.
为了探究添加蜂胶佐剂、弗氏佐剂和铝胶佐剂后对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取已制备好的大鲵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分别加入3种佐剂,充分混匀后制备成含菌量为1×108 CFU/mL的佐剂疫苗,通过腹腔注射免疫健康大鲵(平均体长40 cm、平均体质量85 g),每尾1 mL,并设不加佐剂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免疫后第1、4、7、14、21、28、35天尾静脉采血,利用凝集反应检测血清抗体效价,于免疫后第35天进行攻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蜂胶佐剂组抗体效价于免疫后第1~14天呈上升趋势,第21天达最高,为1: 469.33,弗氏佐剂组于免疫后第1~28天呈上升趋势,第35天达到最大值,为1: 448.00,随后呈下降趋势;铝胶佐剂组抗体效价于免疫后第1~21天呈上升趋势,第28天达到最大值,为1: 362.67,不加佐剂组于免疫后第21天达最高,为1: 384.00,随后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组基本稳定在1:4.00。攻毒感染试验表明,蜂胶佐剂组、弗氏佐剂组、铝胶佐剂组和不加佐剂组的死亡率为10%、20%、25%和35%,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8.9%、77.8%、72.2%和61.1%,对照组大鲵死亡率为90%;3种佐剂疫苗均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其中以蜂胶佐剂疫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5.
河北省平原地区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平原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道远,路径纵横交错,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是最佳捷径.从重视科学技术与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科技含量、创新科学技术基础性理论与应用性技术研究和完善新农村建设中科技服务体系等3个方面对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路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6.
化学实验室中的污染问题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大量废液、废气及固体废弃物已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缺乏实验室环保意识和实验室污染控制的经费投入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加强化学实验室管理及环境教育,进行实验室废物的回收再利用,分类收集与区别处理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7.
王瑶  曾令兵  徐进  周勇  肖艺 《水产学报》2013,37(1):117-124
为研究斑点叉尾(鱼回)呼肠孤病毒(CCRV)诱导斑点叉尾(鱼回)肾脏细胞(CCK)发生凋亡的机理,以CCRV感染的CCK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DNA片段化检测、TUNEL反应、亚G1期细胞检测以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检测等方法进行实验.感染试验结果显示,病毒感染斑点叉尾(鱼回)肾脏组织细胞后,细胞变圆、皱缩,随后细胞脱落,细胞单层呈网状,感染72 h后出现典型细胞病变效应(CPE);病毒感染48 h后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显示,细胞的染色质固缩、核边缘化或破裂,可观察到凋亡小体,细胞凋亡率随时间增加;DNA片段化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感染细胞12 h后细胞基因组DNA出现片段化,随后逐渐增强,72 h达到最高;TUNEL反应结果表明,病毒感染细胞72 h后细胞基因组DNA断裂,有大量游离3’末端自由羟基(-OH)存在.亚G1期细胞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感染48 h后,约53.44%细胞处于亚G1期;利用JC-1检测试剂盒检测病毒感染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病毒感染细胞24 h后线粒体膜通透性发生改变,膜电位变化显著.紫外线灭活与热灭活的斑点叉尾(鱼回)呼肠孤病毒不能诱导斑点叉尾(鱼回)肾脏细胞发生凋亡,表明细胞凋亡依赖于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78.
微载体规模化培养草鱼细胞与病毒的工艺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悬浮培养系统中使用微载体Cephodex规模化培养草鱼肾脏组织细胞CIK和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的条件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ephodex是一种适合CIK细胞贴壁生长的微载体,搅拌方式(搅拌时间/静止时间)及血清浓度(0%、5%、10%、15%)对CIK细胞在Cephodex微载体上的贴附效率有影响。贴附期以转速35 r/min、每静置45 min搅拌2 min的间歇搅拌方式最佳,8 h后细胞贴附率可达90%以上;细胞贴附期培养基中的血清浓度为5%。当Cephodex微载体用量10 mg/mL、细胞初始接种密度2.5×105cells/mL、连续搅拌速度40 r/min时可获得最佳的细胞生长效能。用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大规模培养CIK细胞,接种感染复数为0.1的GCRV病毒3 d后,培养细胞出现典型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滴度(lgTCID50/mL)为8.5。本项研究为草鱼出血病疫苗规模化制备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9.
1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存在的缺陷现在运行的110kV变电站很多都未安装母线差动保护,这就造成变电站母线失压后备用电源自投装置无法判别是线路故障还是母线故障造成的母线失压。这样,在母线及其相连设备(如电压互感器)故障造成母线失压时,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动作将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就会对故障母线造成再次冲击,扩大故障。例如,某110kV变电站因110kV母线电压互感器过电  相似文献   
80.
基于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粒形QTL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的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 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 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粒形的差异,鉴定了代换片段上粒形相关的QTL。以P≤0.001为阈值, 共检测到39个粒形相关的QTL。其中,粒长相关的19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18~1.06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40%~14.13%;粒宽相关的14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9~0.31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71%~9.15%;粒厚相关的6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5~0.10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14%~4.46%。这些QTL的鉴定,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并克隆相应QTL和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