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1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赵林  陈玉春  吕世华  李锁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67-17070,17084
利用中尺度区域大气模式RAMS对青藏高原下垫面植被变化的气候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植被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气候效应在对流层高层(300hPa)有很好的体现,高原植被的变化后所引起的加热和降温效应在地表和高空表现不一致,且在流场上表现出的气旋性差值(反气旋性差值)会加强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低层西南低涡系统),从而可能会影响长江流域的降水。  相似文献   
72.
川中丘陵区覆膜再生稻田N2O排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覆膜再生稻田N_2O排放规律,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原位观测了川中丘陵区覆膜条件下再生稻田的N_2O排放通量。试验设置覆膜单季中稻(SR)和覆膜中稻-再生稻(SR-RR)两个处理。结果表明:SR-RR处理中稻季有两个明显的N_2O排放峰,第一个排放峰出现时间较SR处理提前13 d,再生季出现N_2O排放最高峰,峰值为1 630.7μgN·m~(-2)·h~(-1)。全观测期内SR-RR处理N_2O排放量为5.63 kgN·hm~(-2),其中再生季N_2O排放量为2.35 kgN·hm~(-2),约占两季总排放的42%。SR-RR处理两季的N_2O排放总量比SR处理的单季排放量高246%(P0.05)。SR-RR处理两季稻谷总产量为10.4 t·hm~(-2),其中再生季产量为1.89 t·hm~(-2),约占两季稻谷总产量的18%,SR-RR处理两季稻谷总产量比SR处理高出22%(P0.05)。SR-RR处理单位产量的N_2O排放量为0.54kgN·t~(-1),较SR处理增加184%(P0.05)。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覆膜再生稻田N_2O排放规律及寻求有效的减排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3.
【目的】为了初步明确不同施锌方式对覆膜水稻产量、锌积累及分配的影响,进而为施锌覆膜水稻的高产高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川中丘陵区采用土施锌肥,喷施锌肥及土施+喷施锌肥3种不同施锌方式,在推荐施氮(120 kg/hm~2)和传统施氮(180 kg/hm~2)水平下,对覆膜栽培水稻的生产力和锌肥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推荐施氮水平下,各施锌处理均能提高覆膜水稻的产量,以土施锌肥为最佳处理,传统施氮水平下施锌肥不能提高覆膜水稻产量。推荐施氮,土施锌肥处理成熟期籽粒产量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最高,分别6890,12 190 kg/hm~2,土施+喷施锌肥处理可以提高覆膜水稻秸秆的收获量。施锌处理的覆膜水稻秸秆和籽粒锌吸收量均高于不施锌处理,推荐施氮水平下不同施锌方式覆膜水稻秸秆和籽粒的锌吸收量均相对高于传统施氮水平下的相同处理,喷施锌肥能促进覆膜水稻秸秆的锌吸收,土施锌肥能促进覆膜水稻籽粒的锌吸收,以推荐施氮,土施+喷施锌肥处理秸秆、籽粒及地上部分的锌吸收量为最高,分别为198.6,212.2和410.8 g/hm~2。【结论】各施锌处理下覆膜栽培水稻秸秆、籽粒吸氮量及地上部分总吸氮量均高于不施锌处理,不同施锌方式间氮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以推荐施氮(120 kg/hm~2),土施锌肥处理更利于覆膜水稻对氮肥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74.
水旱轮作与土壤肥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旱轮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种植制度,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营养元素锰为例,针对水旱轮作中出现的土壤肥力及植物营养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5.
在温江县天府镇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二苯胺法和反射仪法快速诊断小麦氮营养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小麦缺氮诊断指标和氮追肥推荐模型。结果表明,小麦拔节期茎基部NO3-N含量与氮肥用量显著相关快速测定植株体内NO3-N含量的二苯胺法和反射2仪法 能很好反映小麦的氮营养状况,且二者间有较好 ;小麦拔节期茎基部NO3-N含量临蚧二苯胺色阶为2.20,反射仪值为1300mgkg;试验也发现在本区严重缺氮条件下北方地  相似文献   
76.
采用一种缺锰土壤,二种缺铁土壤和一种铁,锰丰富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移栽灵混剂对水稻旱育秧苗生长及铁,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铁,锰供应充足土壤上,移栽灵轻度抑制时秧生长,缺锰和轻度缺铁土壤上移栽灵增加旱秧分蘖并促进生长;但在严重缺铁土壤上则无明显效果。移栽灵防治旱秧铁,锰缺乏和促进旱秧生长的效果均不如传统单 育秧技术中硫黄调酸处理。植株分析发现仅在缺锰土壤上移栽灵增加了旱秧铁,锰吸收量,其余  相似文献   
77.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50,自引:16,他引:34  
水稻矮秆品种和杂交稻及其相应的栽培技术配套使全球水稻单产稳步提高。由于这些技术基于大量化肥、除草剂、杀虫杀菌剂的应用基础上发展起来 ,加上水稻水层灌溉 ,使得近几十年来也发现水稻产量下降、病虫危害加剧、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生产效益下降等不良现象 ,这严重限制了水稻可持续发展 ,并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十年来 ,马达加斯加在发达国家的支持下发展了一种新型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并在生产上应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值得我们借鉴。本文概述了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水稻强化栽培体系起源于马达加斯…  相似文献   
78.
该技术主要针对距离成都市区较近的川西平原以及距离县城较近且生产水平较高的部分四川丘陵山区提出,即在免耕条件下采用宽窄行超稀栽培油菜.同时利用晚秋光热资源和油菜前期空行套作马铃薯。  相似文献   
79.
<正>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从1995年开始,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土壤与可持续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等单位合作,开展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农业的研究,经过20年的努力,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目前,经专家组测产验收,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在简阳市新天地水稻合作社示范推广的优质常规稻有机种植突破650 kg/667 m~2,用实践证明依靠科技可以实现农业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0.
不同犁底层含锰量对小麦、油菜锰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模拟土柱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犁底层含锰量对改善小麦的锰营养状况具有重要作用.高锰犁底层处理的两个小麦品种全生育期均未出现缺锰症,且地上部含锰量、籽粒含锰量和籽粒产量也都明显高于低锰犁底层处理.而对缺锰敏感的小麦品种—川麦22号则低含锰量犁底层处理出现了典型的缺锰症状.两个油菜品种在两种犁底层处理下均生长正常,未出现缺锰症,籽粒产量也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油菜的耐缺锰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