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8篇
基础科学   23篇
  51篇
综合类   924篇
农作物   417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汕优63生长后期及其再生稻的光合产物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杂交中稻汕优63生长后期及其再生稻光俣产物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头季后期的光合产物一半以上运往头季穗部,8.2%-10.1%分配到再生稻穗部。分配到再生节位的光合物以倒2,3节位最多,主要运往茎和鞘中。再生稻的光合物主要输往穗部,并以倒2,3,4节位再生穗的分配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72.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移栽叶龄、促芽肥施用期及施用量、留桩高度及割后壮苗肥施用量5个因素与再生稻汕优63产量的回归关系,模拟并优选出单产3 375kg/hm~2以上的最佳技术体系,即移栽叶龄5.7-6.0叶,促芽肥于头季稻齐穗后12-14d施用,每公顷施用尿素189-202.5kg,留桩高度36-38cm,壮苗肥每公顷施用尿素138-147kg.经泰宁、尤溪、将乐等县较大面积的验证试验,证明本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73.
再生稻是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株地上部倒二倒三节位的潜伏芽(休眠芽、再生芽)萌发,在适宜的温、光、水肥条件下培育出的一季稻谷。再生稻具有如下的优点:一是一种两收,即种一季可收两季,既不需要再播种、育秧又不需要翻耕犁耙和中耕;二是生育期短,一般为40~45天左右,可发展一年三熟,促进稻田的综合开发利用,有利于增产、增收;三是产量高,超级杂交稻品种具有分蘖优势强的特性,也表州在再生稻上,再生稻一般亩产可收200~250公斤,据浙江农业有关资料介绍,再生稻高产田块亩产可达400~500公斤;四是省种、省工、省时、省肥、省水、省药,栽培技术简便,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74.
再生稻茎秆贮藏淀粉与再生苗生长的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75.
再生稻高产栽培的理论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再生稻的生育特性。1.1 再生分蘖的发育 头季稻生长期随播种时间推迟而缩短,主要是营养生长日数显著减少(C.V=10.3%),而齐穗至成熟间隔日数基本保持不变(30天)。再生稻只要不遇延迟型冷害,各播期的生长日数大致相同为60~62天,播种至再生稻齐穗间隔171天。再生腋芽于头季稻抽穗前10~15天即完成全部叶原基的分化。成熟前后进入一次枝梗原基分化。器官发育顺序依节位及发育期而异:叶原期按由下而上的节位顺序进行分化;苞及枝梗原基按由上而下的节位顺序进行分化,并顺次抽穗、成熟。头季稻收割后经22~25天齐穗,经60-62天成熟。每降低一个蘖位约延长2天左右,但同一蘖位,不管留桩高度多少,却相对比较稳定。高桩时,上位分蘖多,群体抽穗,成熟期相对提早;低桩时,上位分蘖少,群体抽穗,成熟期相对推迟。  相似文献   
76.
早稻再生稻-莴苣粮经高效栽培模式在永安市已示范推广5年,该种植模式的早稻再生稻具有省工、省地、节本、避蚊、避寒、高产的优点,并且早稻再生稻比两季稻生育期缩短59d,特别是再生稻比晚稻提早26d,为冬季种植飞桥莴苣提供了条件。5年来永安市早稻再生稻一莴苣栽培模式累计推广4000hm^2,早稻再生稻平均产量15.3t/hm^2,莴苣(飞桥莴苣)平均产量47t/hm^2,平均产值7.3万形hm^2,纯收入5.04万形hm^2。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7.
抛秧再生稻技术是近年来水稻耕作技术的一项创新,它是抛秧技术、种子包衣等技术与再生稻栽培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发挥各项技术的综合作用,推广前景十分广阔.据统计,2000年我市推广面积达4123 hm2,主栽品种有汕优669、汕优多系1号、汕优明86、荆糯等,平均每667 m2(下同)头季稻产量594.7 kg,再生稻产量408 kg,两季合计产量1002.7 kg.其中最高头季稻产量达725 kg,再生季产量561 kg,两季合计产量1286 kg.该项技术目前已在我市7个县(市)推广,抛秧再生稻面积已占再生稻面积70%以上,发展势头很好.现将该技术作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8.
再生稻对褐稻虱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褐稻虱成虫和若虫的羧酸酶含量、吸氧量和蛋白质含量,研究再生季稻株和连晚稻株对褐稻虱生理代谢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再生季稻上的褐稻虱成虫和若虫的羧酸酯含量、吸氧量和蛋白质含量都明显低于连作晚稻。  相似文献   
79.
湖北省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再生稻生长发育的21个所象指标中筛选出7-9月平均气温、≥10℃年积温、年均日照时数和降水量作为分区指标,并根据生产实际结合聚类分析,将湖北省再生稻栽培区域分为3个气候生态区。即鄂东低山丘陵再生稻适宜区,鄂中丘陵平原再生稻适宜区,鄂鄂西山地再生稻次适宜区。  相似文献   
80.
一、前言 从1956年至57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水稻改制、增加复种对于增产水稻已产生显著的效果,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但是在改制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从全面和长远安排出发不够,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挤掉了一部分原有的优良换茬制(稻——泥豆——冬作),有些地区未能按照土壤特性分配作物(早稻种到不发早稻的低湖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