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4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141篇
  39篇
综合类   257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本研究基于AquaCrop模型研究rcp4.5和rcp8.5两种代表性浓度路径情景下河南省不同区域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夏玉米减产风险的变化特征,准确的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作物单产的影响,为最大限度的避免作物减产和制定适应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较历史时期2000~2019年相比,河南省各地区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降雨均呈现出显著波动上升趋势,在空间上气温和降雨增加速率呈现出相反的变化特征。基于AquaCrop模型分别模拟rcp4.5和rcp8.5情景下不同区域夏玉米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8.3%~42.9%、22.9%~44.8%。产量损失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其中,豫北-安阳和新乡产量损失率最高,豫南-驻马店产量损失率最低。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河南省各区域减产风险指数整体上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平均减产风险指数分别为0.353(rcp4.5)和0.368(rcp8.5),减产风险高值区主要位于河南西北部和中部地区,减产风险低值区主要在河南省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642.
【目的】明确不同立地条件下栓皮栎纯林和栓皮栎-侧柏混交林食叶害虫危害的变化特征,为中国栎类林结构优化、食叶害虫生态调控及其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作为目标树种,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立地条件(海拔、坡度、坡向、枯落物厚度和枯落物覆盖度)下栓皮栎纯林和栓皮栎-侧柏混交林食叶害虫危害程度的差异及分布情况,探究影响栓皮栎纯林和混交林食叶害虫发生的主要立地因子。【结果】(1)栓皮栎纯林和栓皮栎-侧柏混交林食叶害虫危害均随海拔、枯落物厚度和枯落物覆盖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其叶片损失率均在海拔700~750 m处最高;枯落物厚度在4~6 cm时比0~2 cm分别显著增加了25.82%和57.98%;与枯落物盖度0~25%相比,在75%~100%时分别显著增加了52.28%和53.81%。(2)栓皮栎-侧柏混交林食叶害虫危害均高于栓皮栎纯林,其中混交林在海拔600~650 m和650~700 m、阴坡和阳坡及枯落物覆盖度75%~100%的叶片损失率均显著高于纯林。(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和枯落物覆盖度与栓皮栎纯林和栓皮栎-...  相似文献   
643.
本研究开展了75%肟菌·戊唑醇WG、240 g/L噻呋酰胺SC、430 g/L戊唑醇SC、25%吡唑醚菌酯EC、30%苯甲·丙环唑EC、325 g/L苯甲·嘧菌酯SC、6%井冈·嘧苷素AS、20%井冈霉素AS等药剂对中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25 g/L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240 g/L噻呋酰胺SC、30%苯甲·丙环唑EC、430 g/L戊唑醇SC对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效。另外,在药剂防治筛选试验过程中进行了稻曲病0~5级的产量损失率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发病程度越重,产量的损失影响越大,5级产量损失率可达52.61%。  相似文献   
644.
本文基于2017~2018年在西南4个省市开展的机械粒收试验,分析当前西南玉米区机械粒收质量现状,探讨影响粒收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子粒破碎率和损失率高是当前西南玉米机械粒收面临的主要问题。西南玉米区机械粒收子粒破碎率平均为7.41%,机收总损失率平均为5.84%,均高于"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条件"(GBT-21961—2008)要求。子粒破碎率、杂质率与子粒含水率显著正相关,落穗损失率、总损失率与子粒含水率极显著负相关。子粒含水率降低有利于降低破碎率、杂质率,但子粒含水率过低会导致落穗损失率和总损失率显著提高。玉米粒收质量存在区域、品种和机型间差异。针对不同玉米生产区域生态特点,开展适宜机械粒收品种、收获条件和粒收机具的研究,是推动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45.
作者以‘锦绣’黄桃为试材,探究7种不同类型果袋处理对黔中地区的黄桃果实品质及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套袋果实在发育过程中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较大,损失率高达82.22%;而套袋处理能极大地降低果实损失率。其中外黄内黑双层袋效果最好,损失率为24.44%。套袋处理提高了果实单果重、纵横径和可食率,外黄内黑双层袋增加最显著,分别较对照提高38.74%,15.41%,12.16%和1.66%。套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果实内在品质,但外黄内黑双层袋和白色葡萄纸袋处理对果实内在品质影响较小,固酸比均显著高于对照;套袋还改善果实外观品质,提升商品性,但不同果袋类型影响不同。综上,外黄内黑双层袋能有效降低果实损失率,提升外在品质,保持较高的固酸比。因此,在黔中地区‘锦绣’黄桃适宜选用外黄内黑双层袋进行套袋,同时加强果园肥水管理,平衡套袋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46.
本文对不同收获期(不同茬次、不同花期)苜蓿干草调制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和损失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迟,苜蓿鲜草的营养品质逐渐降低|天气晴朗的条件下,苜蓿干草叶片含量损失率为30.55% ~ 38.26%,粗蛋白质(CP)损失率为22.73% ~ 25.32%,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损失率为25.28% ~ 36.22%,相对饲喂价值(RFV)损失率为25.58% ~ 36.83%,调制的干草品质较好|苜蓿干燥期间遭遇雨淋,苜蓿干草叶片含量损失率为47.04% ~ 49.69%,CP损失率为55.66% ~ 63.89%,NDF、ADF损失率为50%左右,RFV的损失率为50%以上,调制的干草品质相对较差。通过对营养物质含量及损失情况综合分析,筛选出包头地区苜蓿的适宜收获时期分别为第一茬初花期、第二茬现蕾期、第三茬初花期。 [关键词] 紫花苜蓿|收获期|营养物质|损失率  相似文献   
647.
为探讨饲料脂肪水平(3%、6%、9%、12%、15%、18%)对大规格松浦镜鲤越冬前后生长、体成分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前期进行完大规格松浦镜鲤对饲料脂肪适宜需要量的研究试验后,在每一个网箱中保留规格齐整,质量为(609.70±49.93)g的20尾大规格鲤鱼进行越冬试验,共18个网箱(2.0 m×2.0 m×2.0 m),时间为2019年10月31日至2020年4月28日。越冬期间水温3 ~ 8 ℃。结果表明:6%脂肪组的质量损失率显著低于3%组及18%组(P < 0.05)。各脂肪组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 > 0.05)。越冬后,18%脂肪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3%、6%和12%脂肪组(P < 0.05),各组间肝体比下降比无显著差异(P > 0.05),以6%脂肪组为最低。6%脂肪组越冬后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最高,显著高于15%组和18%组,且其下降率为最低,显著低于3%组和18%组(P < 0.05)。3%脂肪组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 < 0.05),6%组和9%组的肌肉粗脂肪下降比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 < 0.05)。越冬后18%脂肪组的肝胰脏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除15%组外的其余各组(P < 0.05),其下降比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 < 0.05)。3%组肌肉水分含量为最高,显著高于6%组(P < 0.05),且其水分增加比亦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 < 0.05)。脂肪合成相关的脂肪酸合成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及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的基因表达量均以6%组为最高,其中脂肪酸合成酶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 < 0.05),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3%、15%及18%组(P < 0.05)。脂肪分解相关的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的基因表达量3%组和6%组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 < 0.05)。越冬试验发现,6%脂肪组能够使体质量损失率及肥满度降低比最小化,在越冬后保持了较高的肌肉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使鱼体自身内源脂肪合成能力增强而分解能力减弱,更利于维持体质,便于越冬后机体代谢能力的恢复。 [关键词] 越冬|饲料脂肪|松浦镜鲤|体质量损失率|脂代谢  相似文献   
648.
目前,西南地区收获机械化作业全部依靠驾驶员操作,操作水平的优劣导致作业效果千差万别,明显地体现在谷物收获的损失率和含杂率上。为此,拟通过喂入量自动控制系统的搭载,减小收割机在作业时的损失率、含杂率并降低驾驶员劳动强度。作业中,先获取割台升降液压缸的压力变化间接测量收割机作业时的喂入量,与设定的喂入量进行对比,当系统监测到作业喂入量超过设定喂入量偏差范围时,系统会指令执行机构调整收割机行走速度来动态调整收割机喂入量的值,使作业喂入量始终保持在设定的喂入量范围区间。在额定喂入量为1.5kg/s的联合收割机在旱田直线收获对比试验中,搭载有喂入量控制系统的损失率和含杂率分别为1.3%、2.4%,平均喂入量为1.49kg/s;未搭载喂入量控制系统的损失率和含杂率分别为2.6%和3.2%,平均喂入量为1.53kg/s。在田间综合对比试验中,搭载有喂入量控制系统的含杂率、平均喂入量、油耗分别为2.58%、1.52kg/s、3.44kg/667m2;未搭载喂入量控制系统的含杂率、平均喂入量、油耗分别为3.69%、1.68kg/s、3.84kg/667m2。该控制系统测量方法简单、安装方便,可明显降低收割机作业时的损失率和含杂率,也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收割机的作业性能和整机可靠性,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49.
孙沛 《农机化研究》2024,(3):190-194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玉米收获机的作业水平、降低其籽粒损失率,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理念,针对其控制系统展开优化研究。以玉米收获机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为基础,恰当地选择对象与目标明确的机器学习算法为应用核心,建立系统的控制模型,同步实施系统的硬件配置以满足机器学习算法在进行收获作业时各功能要求的实现,并展开此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下的玉米收获机作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前后对比,应用后的玉米收获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相对可提升7.92%,在保证了秸秆切断合格率与苞皮去除率的前提下,实现了籽粒损失率相对降低2.32%的良好控制作业效果,整机作业效率比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前提升了5.12%,并提高了收获控制精度及收获籽粒完整性。  相似文献   
650.
为了探明西南地区大豆机收的适宜时期,以熟期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南夏豆35’‘、南夏豆38’和‘南夏豆45’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机收和室内取样,分析不同收获时期的大豆籽粒形态特征、植株各部位含水量和机收效果。结果表明:完熟期大豆籽粒厚度显著下降,长/厚和宽/厚均显著增加‘,南夏豆35’籽粒宽度和厚度均显著高于‘南夏豆38’和‘南夏豆45’,长/宽和长/厚则表现相反;大豆各部位含水量完熟期极显著下降,品种间差异显著‘,南夏豆35’荚皮和籽粒含水率均显著低于‘南夏豆38’和‘南夏豆45’;‘南夏豆35’节间粗度和茎秆机械强度均显著低于‘南夏豆45’。完熟期割台损失率极显著增加,但籽粒破损率、清选损失率和总损失率均最小,机收效果好,其中‘南夏豆35’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