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00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607篇
林业   839篇
农学   559篇
基础科学   7163篇
  713篇
综合类   6578篇
农作物   881篇
水产渔业   605篇
畜牧兽医   1098篇
园艺   317篇
植物保护   174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400篇
  2020年   494篇
  2019年   518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528篇
  2016年   717篇
  2015年   736篇
  2014年   1289篇
  2013年   1178篇
  2012年   1439篇
  2011年   1216篇
  2010年   1083篇
  2009年   1091篇
  2008年   1026篇
  2007年   805篇
  2006年   690篇
  2005年   648篇
  2004年   600篇
  2003年   514篇
  2002年   397篇
  2001年   346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226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3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3篇
  1975年   13篇
  1957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长单511玉米品种艺机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就是从土壤少耕技术、机械播种技术、一次性机械施肥技术、杂草防控技术、合理密植技术、宽窄行种植技术、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机械收获技术等方面入手的机械化、简约化、高效化的栽培技术。可以显著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户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62.
为了探究低洼盐碱地的合理利用方式,以黑果枸杞为试验材料,设置不起垄(对照,H1)、起垄20 cm(H2)、起垄40 cm(H3)共3个栽培处理,研究不同起垄高度对黑果枸杞生长和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处理的土壤全盐含量显著高于不起垄处理。起垄处理的植株枝长和叶面积显著高于不起垄处理;叶绿素含量除8月份外,其他时期均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不同时期的变化幅度较小。脯氨酸含量仅在后期大幅上升,其中H2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在8月份时起垄处理的叶片K+含量显著高于H1处理,10月份时则呈相反趋势;Na+含量则一直呈现出起垄处理显著低于对照的趋势。总的来看,起垄种植黑果枸杞更有优势,起垄处理虽增加了土壤盐分含量,但对黑果枸杞生长的影响较小,而相对降低的地下水位埋深对黑果枸杞的生长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对低洼盐碱地黑果枸杞的规范化栽培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为了筛选适宜贵州稻区机插的优质籼稻品种,建立适宜机插优质籼稻品种的评价关键指标体系,以近年选育的34个优质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进行机插试验,对各品种的秧苗素质以及机插条件下水稻分蘖生长、干物质积累、抗倒伏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机插条件下34个优质籼稻的产量变幅为6.1~10.5 t·hm-2,结合两步聚类算法,以产量为依据将参试品种划分为适宜机插和不适宜机插两类。适宜机插优质籼稻类型主要表现为产量均高于8.25 t·hm-2,其成苗率高、秧苗均匀性好、幼苗健壮;分蘖早生快发,易形成充足的有效穗数;植株能获得较高的花前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并重新分配到籽粒;茎秆粗壮,基部3个节间平均抗折力强,倒伏指数小。综合来看,F优498、晶两优534和蓉18优2348等15个优质籼稻品种适宜贵州地区机插,且适宜机插优质籼稻关键评价指标为:成苗率>85%,秧苗均匀性>1.5苗·cm-2;倒伏指数<150%,基部3个节间平均抗折力>1 500 g;产量>8.25 t·hm-2,有效穗数225×104~300×104 hm-2,每穗粒数>140粒,结实率>75%,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15 t·hm-2,收获指数>0.45。研究为机插专用优质籼稻品种选育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目的】针对弹齿式残膜回收机残膜回收作业后自动脱膜困难的问题,设计一种旋转脱膜式残膜回收机具。【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确定了搂膜弹齿的最佳入土角范围、曲率半径和排布方式,通过理论研究设计残膜回收机的脱膜机构,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残膜回收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以残膜回收率最高为优化目标确定最优参数组合,并对修正后的最优参数组合进行试验验证。【结果】综合田间试验数据,得出搂膜弹齿最佳入土角为18°~35°,主弹齿直径10 mm,副弹齿直径5 mm,3排搂膜弹齿交错排布;正交优化试验表明,各因素对残膜回收率影响的表现为作业深度作业速度搂膜弹齿曲率半径,当作业速度为7 km/h、主搂膜弹齿曲率半径190 mm、副搂膜弹齿曲率半径160 mm、作业深度50 mm时,对应的残膜回收率最高;验证试验表明,在该参数组合条件下残膜回收率为84.86%,与预测的残膜回收率(85.56%)十分接近。【结论】设计的旋转脱膜式残膜回收机收膜效果好、脱膜率高、制造成本低、调整使用便捷。  相似文献   
65.
贺志军  周军  李炜  罗健  朱琳 《蔬菜》2020,(2):29-33
为了保障西北地区草莓反季节生产的快速发展及冬春淡季市场的充足供应,同时节约设施栽培的劳力成本,高效利用设施土地,增加单位面积草莓种植量、产量和效益,2018-2019年在延安市子长县杨家园子镇试验示范了日光温室草莓宽垄栽培新技术,其单位面积栽植株数比常规栽培多29.1%,产量及效益较常规栽培提高24.6%,群体产量高,种植户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收入。作为设施草莓栽培的一种新技术,宽垄定植值得在西北地区大力推广,以满足广大种植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66.
针对山东地区辣椒春播秋收为主的一年一作传统种植方式存在的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半自动移栽机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基于农机农艺融合提出了"大蒜(或小麦)+辣椒"新型轮作种植模式及高密度辣椒栽培方式,并设计了适用于该模式的可一次完成开沟、自动送苗、自动取苗、自动栽植及覆土等功能的自走式高密度智能辣椒移栽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可以较好地实现高密度栽植且栽植株距稳定,当设定株距为16cm时,株距变异系数为4.1%,整体栽植合格率为91.4%。机具各项指标符合行业标准要求,可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67.
果园有机肥深施机分层变量排肥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果园不同深度的土壤养分不同,果树根系分层吸肥能力不同,有机肥分层变量深施可以解决传统施肥存在的养分分布不均和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针对有机肥分层变量深施的排肥控制问题,本文设计了排肥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用户设置的各层理论排肥量和作业速度,实时计算液压马达的理论转速,并采用PID算法控制比例流量阀开度,调节马达转速驱动螺旋输送器排肥,实现分层变量排肥。将AMESim中建立的液压系统模型与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的控制模型进行联合仿真,整定PID参数。液压马达转速调节性能试验中最大超调量为14r/min,达到稳定转速的时间最大为6s,控制性能较好,表明通过AMESim-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能够快速便捷地整定PID参数,结果准确可靠。排肥控制性能试验中排肥量相对误差最大6.20%,变异系数最大8.69%,排肥量准确性和均匀性均达到要求。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能为果园有机肥分层变量深施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8.
该试验通过采用小垄种植的方式,比较不同玉米品种在相同密度和不同密度下的产量、质量和品种间的优缺点。寻找出适合本地高寒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和最佳种植密度,为本地区玉米品种更新及生产服务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显示,德美亚2号和九玉5号在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方面与德美亚1号综合比较,均要好于德美亚1号,但不太适合密植。  相似文献   
69.
不同秧龄对沿江地区双季晚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高产品种上农粳2号和镇稻18为材料,采用常规毯苗机械栽插,分别设置20 d、24 d、28 d、32 d等4个秧龄处理,研究不同秧龄对沿江地区双季晚稻秧苗素质、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秧龄天数增加,参试品种的绿叶数、茎基宽和根系盘结力均逐渐升高;与20 d、24 d和28 d秧龄的处理相比,32 d秧龄处理的成熟期提前4~5 d,茎蘖高峰期提早15 d左右,结实率显著升高;与24 d秧龄处理相比,上农粳2号和镇稻18在32 d秧龄处理下的产量分别提高10.26%和20.82%。在秧苗强化化控和苗床管理的条件下,安徽沿江地区常规毯苗机插的栽插秧龄可延长至32 d。  相似文献   
70.
【目的】在高施氮水平和常规施氮水平下,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机插稻的氮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不同的施氮水平及5种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尿素)配施处理,并设置不施氮处理,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并探讨氮素利用和产量与生理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施氮水平、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机插稻拔节、抽穗及结实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以及结实期茎鞘的氮素转运量与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每穗实粒数及最终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38*~0.69**)。与常规氮肥运筹相比,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全缓释氮肥施用处理的机插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总量、光合势、叶面积指数、氮肥表观利用率及穗部氮素增加量均显著提高,进而促进增产。【结论】据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表现,机插稻产量在180 kg/hm2施氮水平下较高,且在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比例为7∶3一次性施用时产量最高,较其他氮肥运筹产量高0.84%~26.59%,氮肥表观利用率高0.28%~47.02%,为最优氮肥运筹模式。但不同施氮水平下,随着缓释氮肥配施比例的降低,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及物质积累等指标也降低,且在施氮处理为全常规氮肥时最低,均不利于机插稻氮肥利用效率及最终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