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3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林业   50篇
农学   511篇
基础科学   411篇
  187篇
综合类   2867篇
农作物   154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275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473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464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农业发展提出“要健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目标。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表示,政策是好的,关键靠执行,要把科技、政府、市场结合起来,最终依靠我们自己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62.
基于441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样本,从各类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及其购买成本方面考察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化学品投入的影响,并从老年劳动力的体力状况、控制感、技能需求、风险态度和人际关系等途径探究其影响机制,进一步考察农村老年劳动力个体特征对化学品投入产生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显著减少对复合肥的使用量以及化肥的购买成本。当控制了体力和技能需求等变量后,老龄化对化学品投入依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以往研究推测的体力和技术采纳是老龄化影响务农的途径,不能全面揭示其影响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影响农户的人际关系以及风险偏好对务农投入的边际效应。结论表明,中国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政策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3.
《种业导刊》2015,(1):12-14
1推评"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为总结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种业发展中成就突出的人物,弘扬中国种业人"执著梦想、合作创新、奉献种业、强国富民"的精神,激励和引领更多的有志之士热爱种业、投身种业、支持种业的发展,为实现民族种业强国梦增添正能量,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农民日报社和中国种子协会联合开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推评活动。袁隆平、李振声、李登海、郭三堆、张海银、傅廷栋、方智远、谢华安、  相似文献   
64.
<正>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权威机构预测,21世纪高温将成为威胁粮食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水稻是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粮,如何实现"高温下稳产",培育抗高温新品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近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鸿宣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第一次成功分离并克隆了水稻抗高温主要基因,深入研究了其分子机理、在水稻演化史和抗高温育种中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有望明显增强农作物的抗高温能力,已于1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遗传学杂志《自然遗传学》。  相似文献   
65.
气候变暖对我国水稻生产的综合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仍将上升1.5℃以上。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全国8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探明气候变暖对我国“口粮绝对安全”的潜在影响意义重大。作者依据多年的田间增温试验及长期观察,并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阐明了我国粮食主产区气候变暖的基本态势,总结发现温度升高1.5℃对我国水稻生产的潜在影响正负参半,并取决于具体的稻作季节和地区。但是,随着水稻种植制度调整,尤其是南方双季稻种植面积下降,温度升高对我国水稻生产的负面影响将逐步递增。最后,作者提出了应对气候变暖的气候智慧型稻作技术创新建议,并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66.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农作物品种特性以及生长条件等进行细化分析,从而保证能够在农业实践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业生产中的最重要以及最基本的组成成分即是农作物栽培,这对于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提升农作物栽培技术以及促进高产丰收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等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67.
<正>粮食既是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党中央、国务院历来予以高度重视。针对当前全州粮食总量仍处"紧平衡"状态、结构性矛盾突出、稻谷缺口较大、危及粮食安全的隐患仍未根本消除的新情况,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又就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作了战略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西双版纳州作为一个农业大州,粮食生产、供给水平如何,不仅影响本州经济发展,也事关全局。为此,对全州农民种  相似文献   
68.
<正>我国是世界传统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粮食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生产为主。但长期以来,受人多地少、耕地资源有限、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生态环境复杂、农业抗自然风险能力弱、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约,导致农业生产投入大、收益低、粗放种植、产业链长期脱节、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粮食安全存在较严重的隐患。因此,必须立足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逐步改变"农业落后、农村很穷、农民很苦"的局面,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69.
<正>我国是一个小麦生产大国,年均种植面积2.6亿亩左右,年产量1亿t左右,其产量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因此粮食生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增一减"(人口增长、粮食需求量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矛盾增大,对小麦单产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单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是现实提出的必然要求。冬小麦一生分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  相似文献   
70.
新型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挑战——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天津农业科学》2014,(10):51-5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大量耕地资源被占用,劳动力呈现"城市化"转移倾向,新型城镇化建设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粮食种植比重下降,从而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许多挑战。因此,为保障城镇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山西省应该协调好城镇化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关系,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