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林业   53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31篇
  274篇
综合类   20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应用数学理论研究了拦沙坝对泥石流堆积过程产生的影响,探讨了泥石流的流动与堆积过程。用向量的观点分析泥沙在水坝内的运动与堆积,推出新的泥沙和泥石流运动、堆积计算公式,使计算的数值更接近实际状况。以大小2种粒径的泥沙作为讨论的对象,采用泥石流的流动堆积模拟实验模型方案,适用于不透水型拦沙坝设置地点的泥石流堆积过程。但缺乏与实地观测记录进行比较,因此,本数值模拟实验模型的妥当性要做验证,尚须用多级粒径数值模拟实验模型研究。泥石流的流量水位图对粒径变化的影响,没有采用混合沙砾模型,尚有许多不明之处。  相似文献   
62.
硅是水稻生长的有益元素,天然矿石材料膨润土是一种较好的硅源。把不同粒径的膨润土,利用高塔造粒工艺添加入复混肥,考察其作为基肥对水稻地上部分、根系的干重及鲜重的影响;同时考察不同阶段植株内及相应土壤中氮磷钾养分,分析养分的吸收利用率。通过检测水稻植株含硅量,对比不同粒径膨润土材料的活性。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粒径的膨润土均能提高水稻植株干重,在非纳米膨润土与纳米膨润土添加质量比为3%情况下,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提高6.13%和21.47%,植株总干重分别提高9.49%、34.40%,根系干重分别提高16.10%、61.25%;纳米膨润土与非纳米膨润土添加量为1%的情况下相比较,吸收硅的量提高31.7%,添加非纳米膨润土起到了养分缓释的作用,添加纳米膨润土起到了快速释放的作用,说明不同粒径膨润土在复混肥中对吸收利用氮磷钾的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63.
方正县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正县是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为研究方正县土壤全硒(Se)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在哈尔滨市所属方正县境内采集127个0~20 cm耕层土壤样品,分析了方正县土壤全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方正县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030~0.496 mg kg-1,算术平均值为0.228 mg kg-1略低于全国土壤平均硒含量,总体上处于中等、边缘及缺乏水平。在不同类型土壤中,泥炭土硒含量相对较高(0.267 mg kg-1)而沼泽土硒含量相对较低(0.153 mg kg-1)。不同成土母质中,以坡积物为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较高(0.276 mg kg-1)而以冲洪积物为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较低(0.207 mg kg-1)。在土地利用方面,稻田土壤全硒含量略高于旱地土壤。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SOC)与土壤粒径分布(PSD)是影响研究区表土层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4.
《土壤通报》2015,(1):62-67
以海南省南渡江下游塘柳塘为研究对象,采集52个河塘底泥和6个沿岸农田土壤样品,依据美国制土壤粒级分组与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应用分形理论计算了58个样品的质量分形维数,探讨河塘底泥与邻近农田土壤在粒级组成上的差异,并揭示底泥粒径分形维数与粒级组成及有机质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河塘底泥与沿岸农田土壤各粒级组成非常相似,均以极细砂、粉砂为主,土壤质地类型多为壤土;底泥粒径分形维数略高于沿岸农田分形维数,前者均值为2.662,后者为2.591。(2)底泥粒径分形维数与其黏粒和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其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底泥粒径分形维数与其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塘柳塘底泥理化性状表明,南渡江下游河塘清淤底泥可用于周边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65.
东柳沟沉积泥沙粒径空间分布与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选取东柳沟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主河道中泥沙颗粒的粒径特征,研究流域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及其粒径变化过程。应用激光粒度仪对研究区内的河道沉积土样进行测定,使用秩和检验对泥沙颗粒特征进行分析,得到流域沉积泥沙粒径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根据中值粒径和河道比降的变化,将东柳沟流域分为丘陵区、沙丘区和农田区3个区域。流域沉积泥沙的中值粒径从上游丘陵区到下游农田区逐渐呈减少的趋势。3个分区的沉积泥沙级配特征有显著不同,丘陵区的沉积泥沙主要由粗沙构成,极粗沙和中粗沙约占57%。而沙丘区和农田区以细沙为主,且越往下游细沙含量越大,其中沙丘区沉积物中细沙及更细的颗粒所占比例约为64%,农田区沉积物中细沙及更细的颗粒所占比例约为84%。据此表明,东柳沟的侵蚀过程在空间上表现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作用的交替叠加,其中沉积泥沙中值粒径变化最剧烈的地方是风蚀和水蚀交错最为频繁的区域。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不同梨属矮化砧对酥梨果实内石细胞的影响,以酥梨/K30/杜梨、酥梨/OH×F51/杜梨,酥梨/杜梨的果实为测试材料,在果实生长发育时期,对酥梨果实内与石细胞形成的相关酶类苯丙氨酸氨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成熟期对酥梨果实内石细胞含量和粒径比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3种梨属矮化砧上的酥梨果实石细胞总含量和石细胞粒径比的排序均为K30OH×F51杜梨。并且3种梨属砧木上酥梨果实的PAL、POD、PPO活性,从盛花后30~120d,整体呈从高到低的趋势,在盛花后30d最高,盛花后60d差异最显著,盛花后90d降低幅度最大。通过相关性分析,各个时期的3种酶活性与最终石细胞含量和石细胞粒径比呈正相关。在果实发育前期,酥梨果实内PAL、POD、PPO活性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杜梨、OH×F51、K30,梨属矮化砧K30和OH×F51酥梨果实内PAL、POD、PPO活性均低于酥梨/杜梨,并且减少了石细胞含量、降低了石细胞粒径比,在改善果实品质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7.
对太子河辽阳段漫滩泥沙运移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沙的粒径与起沙风速存在线性关系;一定沙粒粒径条件下,风速与风蚀量呈线性关系;沙粒粒径小于0.5 mm时随风速的变化,风蚀量存在突然增大的转折点,转折风速达到8m/s.  相似文献   
68.
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荒漠过渡带风沙流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种集沙仪,通过野外实时输沙观测,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荒漠过渡带的地表风沙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100 cm高度范围内,总输沙量的47.3%分布在30 cm高度内,这一比例小于前人的研究结果;输沙量随高度的变化比较符合幂函数分布。② 风沙流输沙的粒径以细砂、极细砂与粉砂为主,各高度层所占比例均达99%以上;风沙流输沙平均粒径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沙尘的含量随高度增加呈现“象鼻”状分布。③ 风沙流中贴地层风速廓线受风沙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再符合对数分布,更加符合幂函数u=azb分布。  相似文献   
69.
为提高获取地表粗粒化信息的工作效率,确立了利用ERDAS IMAGINE从RGB三波段光学照片中提取颗粒大小信息的操作步骤(①图片格式转换→②图像裁剪→③粗粒化信息空间模型分类→④小图斑去除分析→⑤矢量化),并集成、开发了相应的客户化应用模块,简化了多文件相同算法处理时不断更改模型输入输出参数的繁琐操作,汉化、直观的模块界面使用方便,能有效地提高图像处理效率.本文举例介绍利用EML宏语言及Spatial Modeler定制客户化界面及实现模块功能的方法,希望能为ERDAS软件在土壤侵蚀、荒漠化监测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城市功能对地表灰尘Cd的影响——以贵阳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贵阳市为例,对地表按城市功能分区采集灰尘样品,从不同功能区灰尘Cd总量和不同粒级灰尘Cd含量及贡献两个角度考察城市功能对地表灰尘Cd的影响。结果表明:贵阳市地表灰尘Cd平均水平为1.28mg/kg。各功能区地表灰尘中Cd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广场区>学校区>工业区(住宅区)>交通区>商贸区(垃圾站)。城市功能的影响导致地表灰尘Cd的累积呈现3个水平。广场区和学校区累积最重,校园内某些含Cd高的辅助材料可能是导致地表灰尘Cd累积较重的原因之一。不同粒级灰尘Cd水平的分异特征在不同功能区表现各不相同。商贸区、垃圾站地表灰尘Cd主要富集于细粒级(≤105μm)灰尘;广场区、校园区和住宅区地表灰尘Cd明显富集于中等粒级(105~250μm);工业区和交通区地表灰尘Cd含量粒级差别不明显。所有功能区Cd的粒级行为均显示,3个粒级灰尘中,粗粒级对Cd的贡献最小。工业区、商贸区和交通区细粒级贡献最大,住宅区、城市广场区和垃圾站中等粒级对灰尘Cd的贡献最大。除垃圾站中等粒级对Cd的贡献相对偏低外,其他各功能区中等粒级的贡献相差不悬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