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龙谷 37 是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培育的龙谷 31 为母本、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提供的抗除草剂咪唑乙烟酸品系 M909 为父本配制组合,经南繁加代和系统选育而成的抗除草剂咪唑乙烟酸谷子新品种龙谷 37。该品种在石家庄举办的全国第十二届优质食用粟鉴评会上,因米色鲜黄、商品性好被评为二级优质米,2022 年 3 月 10 日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谷子(2022)230054。  相似文献   
62.
分析了小杂粮的优势及其在我国未来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根据目前我国小杂粮生产存在的问题、国内外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加强品种和技术更新、组建科技贸易型开发队伍、按国际标准进行产业化生产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3.
自噬相关基因ATG5是植物应答逆境胁迫的一个关键基因。谷子SiATG5响应干旱的作用模式尚不明确。研究干旱胁迫下谷子中ATG5的表达模式,可揭示SiATG5在响应谷子抗旱中的作用。以谷子抗旱品种冀谷34为试材,克隆SiATG5;研究轻度干旱(PEG-6000浓度6%)、中度干旱(PEG-6000浓度18%)和重度干旱(PEG-6000浓度30%)胁迫下,SiATG5在冀谷34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iATG5全长1 092 bp,无内含子,编码36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0.3 kD,理论等电点为5.03,三级结构分析表明含有ATG5特有结构域,YLoc软件预测位于细胞质内。其SiATG5与高粱和玉米中的ATG5同源性最高。SiATG5在冀谷34中的表达结果分析表明,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24 h内表达量逐渐升高;重度胁迫下6 h表达量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中、重度胁迫下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轻度胁迫下的表达量(P0.05)。SiATG5参与冀谷34的抗旱反应,为研究SiATG5在响应干旱胁迫中的作用及冀谷34抗旱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示范基地建设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农业科研单位的示范基地一般是以承担的转化类项目为依托,存在着经费不连续、显示度低、示范带动作用不够强等问题。文章以武安谷子示范基地建设为例,从项目整合、与政府和企业配合、加大培训力度、调整科研方向等方面介绍了建设示范基地的措施,并总结和分析了该示范基地的建设经验,提出了今后示范基地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65.
谷子简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介绍了近年来谷子简化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培育抗除草剂简化栽培谷子品种、研发关键生产环节配套的农业机械、通过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实现谷子简化栽培的发展方向,同时提出了通过育种与植保手段减轻谷子鸟害的思路。  相似文献   
66.
半干旱区‘冀谷31’微集水种植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夏谷区主栽品种冀谷31为材料,通过测定微集水种植和露地栽培(对照)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干物重、光合速率、叶面积系数、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和叶绿素含量,探讨武安市半干旱区微集水种植的增产机理,为该技术在半干旱夏谷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微集水种植较对照增产16.28%,土壤水分含量在10~20 cm深度提高10%以上,膜内土壤温度最高升高2.4℃,净光合速率提高15.44%,叶面积指数提高11.5%,SPAD值提高10.07%。因此,微集水种植具有显著增产的作用,其生理机制在于:微集水种植起到了保墒升温作用,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促进了根茎叶穗的干物质积累;在此基础上单穗重、穗粒重、出谷率、亩穗数经济性状得到提高;后期提高了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防止了早衰,减少了秕谷。因此将微集水种植作为半干旱地区谷子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科学依据,应积极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7.
68.
刁现民  程汝宏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23):4469-4474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和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是中国起源的古老粟类作物,在旱作生态可持续农业建设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应对未来更加干旱环境的战略储备作物。自2001年到2015年,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国家谷子糜子区域试验,对这个时期培育的谷子糜子品种的产量、适应性和品质进行综合鉴定,积累这个时期谷子糜子育成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的基础数据。本期《中国农业科学》发表了6篇对过去10—15年谷子糜子育成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的分析评价文章,这些文章从整体上梳理了中国华北夏谷区、西北早熟区、西北中晚熟区、东北春谷区和糜子育成品种的产量水平、育种进步的性状和存在问题等,也提出了近期及将来的育种目标。本文是对这6篇文章进行的简评,希望能引导这6篇文章的深入研读。谷子糜子育种的突破有赖于关键性亲本的发现、创制和利用,以及有益产量性状累加育种技术的突破;商品性优质、食味优质、功能性优质专用和中矮秆适合机械化轻简化栽培应成为谷子糜子育种最应关注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9.
谷丰2号是采用杂交方法从“95307×8337”中选育而成,表现为高产、多抗、大穗、大粒和优质。在2000~2001年国家夏谷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5693·9kg/hm2,较对照豫谷5号增产14·36%;在生产应用中,小面积最高产量达9105·6kg/hm2。2002年通过国家审定,并列入国家重点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70.
糜子育成新品种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起源于中国,种质资源丰富,类型繁多,近年来培育出了适应不同生态条件和需求的新品种。对收集到的44个糜子新品种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的鉴定与分析,并根据其形态指标分别对糯性和粳性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间农艺性状表现差异较大,糯性糜子品种中晋黍8号产量(5 766.9 kg/hm2)最高且抗倒伏,粳性品种中陇糜7号产量(5 733.6 kg/hm2)最高、内糜1号表现为极早熟(生育期最短);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其中糯性和粳性糜子品种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均以分蘖数最高,生育期最低;糯性和粳性糜子品种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1.3;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卡方距离2.75处将20份糯性糜子材料分为3大组群,在卡方距离1.5处将24份粳性糜子材料分为3大组群,而粳性糜子宁糜11号、内糜1号和内糜6号没有被分到任何组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