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234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45篇
  67篇
综合类   448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57篇
畜牧兽医   509篇
园艺   77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我国丘陵山区天然牧草资源十分丰富,是养羊业最佳放牧场所,是绿色无公害羊肉的生产基地。但在丘陵山区草场上有大量血蜱(蜱类根据其体背部有无一硬块板可分为硬蜱和软蜱。这两种蜱都依靠刺吸牛羊等哺乳动物和野生哺乳动物及人的血液,营寄生生活,山区群众称其为血蜱),羊群放牧时,血蜱爬到山羊体表寄生吸血,并易传播山羊泰勒虫病,引发山羊发生恶性贫血和死亡。血蜱长期危害和阻挠山区养羊业的发展,是山区养羊业多年来的顽症。建立鸡-羊生态养殖模式,利用草鸡啄食山区草场和山羊体表血蜱的特点,实现生物灭蜱和防制山羊泰勒虫病的传播与侵袭,确…  相似文献   
62.
甘南地区羊泰勒虫病的预防与治疗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4年-2005年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羊泰勒虫病流行的农区、半农半牧区及半林半牧区,进行最佳灭蜱药物试验和治疗羊泰勒虫病效果对比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灭蜱药物是长效阿力佳注射液和灭蜱灵油剂,平均有效期分别为44d、36d,灭蜱预防后发病率降到5.00%、2.86%;蒿甲醚、血虫克星、焦虫净及贝尼尔注射液对羊泰勒虫病的治愈率分别为92.30%、91.76%、90.47%7和90.43%,其治疗效果均较好,特别对发病初期轻症病羊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63.
双峰驼乳乳铁蛋白的分离纯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阿拉善双峰驼初乳为研究对象,经离心脱脂、酸沉淀去除酪蛋白并用硫酸铵经2次盐析获得乳铁蛋白粗提物,再通过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进行纯化。利用考马斯亮蓝和SDS-PAGE电泳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乳铁蛋白分子量为81.42kD,每毫升驼乳中能提取乳铁蛋白约0.86mg,纯度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4.
以著名肉羊品种萨福克为父本,以甘南州地方优良品种乔科羊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试验,结果表明:萨福克(♂)×乔科羊(♀)所产F1代的初生体质量、2月龄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分别比同龄乔科羔羊提高34.44%、37.45%、29.91%,t检验差异均显著(P<0.01);萨福克(♂)×乔科羊(♀)所产F1代的杂种羔羊初生体尺高于本地品种,差异显著(P<0.05),而2月龄、6月龄体尺明显高于本地品种,差异极显著(P<0.01);萨福克(♂)×乔科羊(♀)所产F1代6月龄杂种羊胴体质量比本地羊提高5.03 kg,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比本地羊提高4.20%;杂种羊净肉质量比本地羊提高4.36 kg,差异极显著(P<0.01),净肉率比本地羊提高5.24%。  相似文献   
65.
稻鸭共作是“亚洲共同的技术”是一项卓越的、生态的、环保的水稻可持续生产技术,已经在亚洲的多个产稻国和我国的多个水稻产区应用推广。但现有的稻鸭共作技术,鸭苗仍需经保温育雏并提前驯水后才能放入稻田,鸭苗为7~14日龄。鸭苗从孵化场运至农家后要经保温育雏、驯水后才能放入稻田。这对于长期农牧分离、缺乏养鸭经验的稻农来说,是一件吃力而麻烦的事,不是鸭苗育雏的技术掌握不好、就是鸭苗的驯水未能做好,导致鸭苗体弱,放入稻田后成活率低,直接影响了稻鸭共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66.
葡萄腐烂病也叫葡萄白腐病,是我国葡萄生产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在每年阴雨连绵的7、8月份,常会引起大量果穗腐烂(严重可达到60%),直接影响产量,减少收入,失去栽培意义.  相似文献   
67.
利用有机肥控制水田杂草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机水稻栽培普遍施用的发酵鸡粪,采用不同使用时期和不同施用量的方法进行水田杂草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发酵鸡粪能够有效控制杂草的发生,两次分施比一次性施用控制杂草效果好,水稻产量高。  相似文献   
68.
礼泉县日元贷款植树造林工程项目自2001年启动实施,坚持立足县情、规划先行,典型引路,狠抓精品的原则,围绕“生态增效,产业富民”两大目标,强力推动日元贷款植树造林工程项目,做到一年打基础,二年抓巩固,三年上台阶,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各年度工程造林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全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800公顷,其中,  相似文献   
69.
本试验以装有瘤胃瘘管的3头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利用体外批次培养试验法.研究了在奶牛三种不同品质的粗饲料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戊酸(1.25、2.50、5.00、10.00mg/g)对其体外发酵pH、氨氮(NH3-N)浓度和气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培养液pH值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各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2)培养液NH3-N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NH3-N浓度在3~6 h降低,9~24 h又逐渐升高.(3)培养液气体产量的变化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逐渐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0.
阿坝州汶川特大地震林业损失及灾后重建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5.12”汶川特大地震对阿坝州森林资源、生态系统、重点工程、林业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造成的损失,据此提出了认真编制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精心组织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推进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林业产业水平等&#183;七项灾后重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