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7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盐胁迫下海藻糖对番茄渗透调节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茄为试材,研究0.4%NaCl溶液胁迫下叶面喷施海藻糖对番茄植株渗透调节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糖能显著提高番茄叶片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及SOD、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对番茄盐胁迫具有缓解效应,增强番茄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62.
摘要:为研究冀中南地区小葱氮、磷、钾最佳施用量,以“青叶1号”为试材,采用“3414”肥效试 验方案,研究不同氮(N)、磷(P2O5)、钾(K2O)配比施肥对小葱产量、可溶性糖和叶片SPAD值的影 响,并运用一元二次和三元二次肥效效应函数得出冀中南地区小葱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氮肥中等水平 的小葱叶片SPAD值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最大,分别为26.3和20.0%;单种肥料对小葱的增产顺序依次为 氮>钾>磷,而产投比顺序依次为钾>氮>磷;氮、磷、钾施用量均为中等水平时,小葱产量达到最佳, 为63 860.3 kg/hm2 。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冀中南地区小葱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N 456.0 kg/hm2 、P2O5 158.3 kg/hm2 、K2O 233.3 kg/hm2 。  相似文献   
63.
母猪产后疾病是养猪生产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母猪产后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影响母猪正常生产,同时也会对仔猪的成活率产生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猪规模化程度的提升,母猪产后疾病也呈现出高发趋势,为了降低仔猪死亡率,提高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必须做好母猪产后疾病防治工作。基于此,主要分析猪母猪产后常见的疾病,并提出一些治疗方法,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4.
《春季露地小葱栽培技术规程》(DB 1301/T 346-2020)规定了春季露地小葱栽培的产地环境、肥料使用、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关键技术。该规程适用于石家庄市及气候条件相近的区域春季露地小葱栽培。制定石家庄市《春季露地小葱栽培技术规程》,有利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菜农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5.
针对小葱市场需求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测交、回交、自交及育性鉴定方式进行雄性不育系及自交系的选育,创制小葱种质7份,利用三系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速生、高产、优质的小葱新品系“冀快葱1号”和优质、速生、直立性好的小葱新品系“冀快葱2号”,提升了小葱育种的速度,使我国小葱育种迈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66.
啶氧菌酯是一种对生态系统存在安全风险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从环境归趋,生态毒理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啶氧菌酯在土壤、水中、农作物中的归趋,阐述了啶氧菌酯对蚯蚓、蜜蜂和水生非靶标生物急/慢性毒性,和对组织、酶活、蛋白、基因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归纳,并讨论了啶氧菌酯未来的生态毒理学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啶氧菌酯对非靶标生物毒性效应和作用机理,并制定相关策略以减少其生态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7.
韭蛆是危害韭菜生长最为严重的害虫。对目前在我国农药信息网上公布的防治韭蛆类农药的登记信息进行查询,分别从种类、作用机制、有效成分、制剂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登记较多的农药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登记的防治韭蛆类农药主要是以化学农药为主,单剂以吡虫啉登记最多,混剂以噻虫胺+虫螨腈为主。  相似文献   
68.
 近年来,河南丹参产区发生一种新的病害,将其命名为茎基腐病害。为明确该病害的病原,课题组从河南丹参产区采集典型病害标本并进行病原菌分离,共获得 25株真菌分离物,其中23个分离物(SM1-SM23)形态与链格孢属真菌一致,2个分离物(SM24-SM25)形态与镰刀菌属真菌一致。选取代表性菌株SM10和SM24对丹参茎基进行致病性测定,分离物 SM10能够引起与病样一致的症状,并且在发病部位重新分离出该病原菌,完成科赫氏法则验证。通过形态及分子特征鉴定确定引起丹参芝基腐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在温度为28 ℃,光暗交替(12 h)最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pH值在5 ~ 11之间该菌生长良好,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源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产孢的最适碳氮源为乳糖和酵母浸出物。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参试的5种药剂均对A. tenuissima有抑制效果,其中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质量浓度为50 mg·L-1时抑菌率分别为78.4%、100%和93.3%,可作为防治丹参茎基腐病的主选药剂。  相似文献   
69.
<正>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又叫活血根,为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 Linn)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干燥根入药,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1]。近年来,随着丹参种植规模的扩大,丹参根腐病[2-3]、枯萎病[4]和茎基腐[5]等病害的大规模发生,限制了丹参种植产业的发展。2019—2021年在河南省禹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