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3篇
农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107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云南省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研究中,发现了10个从水稻上分离的两性菌株。  相似文献   
62.
避雨栽培对葡萄白粉病发生的影响及其微气象学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葡萄避雨栽培中白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于2008和2009年监测了避雨和露天栽培处理中葡萄白粉病的发生流行与植株冠层气象因子的变化情况,研究了避雨棚内外气象因子变化对白粉病的影响.田间监测结果表明,常规露天栽培处理中雨季来临之前有白粉病发生,但集中降雨后白粉病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而避雨栽培处理均加重白粉病的发生.避雨...  相似文献   
63.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系楝科楝属乔木,原产于印度与缅甸,广泛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亚洲南部、非洲和南美洲的70多个国家已有分布[J].印楝是一种多用途树种,并含有以印楝素为主的多种能防虫、杀虫、杀菌的活性物质[2],在我国云南、四川、海南、广西、广东等地均有种植,其中云南省的种植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64.
对两亲本色素产生能力差异较大的杂交组合-6307组合色素遗传进行分析,证明稻瘟病菌的色素产生是由一个基因控制。通过6307R-9(深灰或黑)与6307-10(白)进行菌丝融合,较易形成色素产生能力不同于两亲本的新菌株。对5586组合、6515组合等4个组合共241个菌株色素产生情况的观察,进一步验证了稻瘟病菌色素产生由一个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65.
本研究利用ITS区、tef1基因、cmdA基因和HIS基因4个基因部分序列对2009-2011年间采自云南省主要灰斑病发生区域和吉林省部分区域的玉米灰斑病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4个基因序列单独聚类还是拼接序列聚类均把云南省灰斑病发生区域采集的菌株与Cercospora zeina聚为一群,而吉林省采集的灰斑病菌则与Cercospora zeae maydis聚为一群。聚类分析还表明云南省不同玉米产区的灰斑病菌遗传背景单一,在所有聚类树中均聚为一群,且自举支持值均>99%。  相似文献   
66.
用烟草花叶病毒弱毒株系N14预先接种,可以诱导烟草对病原真菌赤星病菌的系统获得性抗性(SAR),减轻病菌引起的赤星病.选择表现诱导抗性最强植株材料进行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通过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增强和巩固SAR性状,获得SAR组成性表达的突变体(constitutive expresser of SAR)ces2-1.除了抗病表型,ces2-1还组成性表达多种防卫反应基因.回交实验与遗传分析表明,ces2-1是在野生型位点上的单基因显性突变.对ces2-1与野生型进行mRNA差异显示分析,得到一个ces2-1独有、在野生型中缺少的转录本,与前人报道的烟草受过氧化氢诱导的一个基因片段同源.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克隆了这个转录本的全长序列,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功能的初步测定,把这个基因命名为烟草受过氧化氢诱导的抗病相关基因(hydrogen peroxide-induced 1,NtHPI1).  相似文献   
67.
小麦蚕豆间作控制病虫害与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系统探索农作物病虫害持续控制策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2002~2007年在云南省玉溪市进行36组小麦蚕豆间作与单作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各组试验小麦蚕豆间作比单作对主要病虫害都有不同程度的持续控制效果,尤其对蚕豆赤斑病和蚕豆斑潜蝇控制效果显著,而且因间作很好地改善了小麦和蚕豆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了蚕豆叶片面积,从而明显地提高增产和增收效益。间作对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蚕豆赤斑病的控制效果分别为3040%~6355%,2560%~4936%和3151%~4568%,对小麦蚜虫、蚕豆斑潜蝇、蚕豆蚜虫的控制效果分别为2300%~3720%,1540%~6400%和1740%~2520%;增加蚕豆单株叶面积8533~57492cm2,增加蚕豆单株根瘤生物量153~727g;增加小麦产量028~063t/hm2,提高蚕豆产量214~572t/hm2,提高经济效益2246%~3425%。  相似文献   
68.
利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对稻瘟菌的胞外蛋白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蛋白质样品制备和双向电泳,都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基础。采用冷冻干燥,透析结合法与三氯乙酸-脱氧胆酸钠沉淀法(TCA-DOC沉淀法)提取液体培养稻瘟菌得到的胞外蛋白,利用17cm pH3.0-10.0与17cm pH4.0-7.0两种pH梯度IPG胶条对同一样品进行第一向等电聚焦,12% SDS-PAGE凝胶进行第二向电泳,银染后用PDQuest软件(V7.4)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两种提取稻瘟菌胞外蛋白的方法中,TCA-DOC沉淀法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应用该实验方法得到的蛋白质分布在pH4.0-7.0之间的点数达到621个,因此在双向电泳中,采用pH4.0-7.0的胶条具有较好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69.
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emi-QRT-PCR)以其灵敏、简捷及特异性高等优点已逐渐成为分析基因表达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着重对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论述,并讨论了半定量RT-PCR法在基因表达研究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0.
不同遮光程度对玉米叶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玉米多样性种植增产、抗病的可能机制,以不同遮光处理玉米植株时玉米叶片为实验材料,用光学显微镜对玉米叶片表皮细胞密度、表皮细胞长宽及大小、上、下表皮厚度和叶片厚度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叶片表皮细胞密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和叶片厚度的变化趋势为:未遮光处理时(对照)的最大,其次是遮光后透光率为30%,而透光率为10%时的最小。玉米叶片表皮细胞长度、宽度和面积以透光率10%时最大,透光率为30%的次之,而未遮光处理的最小。由此看出,随着透光率的增加,上、下表皮厚度和叶片厚度显著增加,由于植物病原真菌侵染时是通过直接穿透植物叶片表皮实现的,因此叶片的这种解剖结构变化可能是作物影响病菌侵染过程,减轻病害发生程度的机制之一。同时还观察到表皮细胞长度、宽度和单个表皮细胞面积均显著减少,而表皮细胞密度增加,从而导致单位叶面积的细胞数目增多,细胞总表面积增加,光合膜面积增大,有利于叶片整体光合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