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60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4篇
  17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国外森林水文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森林和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森林与水之间的关系是当今林学和生态学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基于国外近30年来森林水文学的研究成果,简要地介绍了森林水文学的概念、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分析了森林与水相互作用的特点,并从森林对降水、径流、蒸发散、泥沙输出、水质和产水量的影响等方面综合评述了最新研究进展.从国外的研究成果来看,森林植被在涵养水源、调节水量、减少径流泥沙、延缓径流回流速率、降低洪峰、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但是森林植被变化对某一区域降水的影响并不明显,而且增加森林覆盖率可以减少流域产水量.由于环境异质性的存在,森林的水文作用在具有不同特征条件的水文生态区有很大差别.迄今对森林水文效应的研究规模多局限在小尺度,要把一个地区小尺度的研究成果可靠地应用于大尺度的其他流域,还必须加强森林对水文过程动力学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62.
油菜不同高产栽培模式及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一种产量高、市场好、效益高的油料作物。由于各地气候、土壤、种植制度、劳力资源等因素的不同,必须因地制宜采取相应高产栽培模式,运用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才能达到省工、节本、高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本文就油菜的育苗移栽、耕整直播、免耕直播三种高产栽培模式及其技术作以简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富优1号(Ⅱ优21)是西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三系杂交籼稻,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由德农正成种业有限公司独家经营.2003年湖北省安陆市、云梦县等引进作中稻种植,生产实践表明富优1号是一个高产、优质、抗病和适应性广的杂交中籼稻品种.  相似文献   
64.
江黄颡鱼又名瓦氏黄颡鱼,是黄颡鱼属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分布于长江、珠江、淮河等淡水水系。近年来江黄颡鱼天然资源日趋减少,人工养殖前景看好,现将其池塘成鱼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65.
以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为研究平台,采用微区试验,设置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单作、花生单作和玉米‖花生间作)及不同施氮量(0、100和200 kg/hm2),研究不同供氮水平下玉米‖花生系统对花生根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辽西风沙半干旱区玉米‖花生系统可显著增加各个生育时期的花生根瘤数,与单作花生相比,间作花生在不施氮条件下的根瘤增幅为1.79倍,施氮条件下平均增幅为4.81倍,即间作可明显促进花生根瘤形成,且在施氮条件下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研究还发现,玉米‖花生体系对花生根瘤形成的影响存在边行效应,靠近玉米的花生行根瘤增幅大于远离玉米的花生行。此外,单作及间作花生都存在"氮阻遏"现象,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花生根瘤形成受到抑制,玉米‖花生系统作物相互作用可对花生"氮阻遏"起到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66.
为探究不同管理方式对刺参养殖池塘(简称参池)沉降颗粒物及相关底泥、水体指标的影响,分别测定9口参池(分为养水机、自然纳潮、微孔曝气3组参池,每组3个重复)颗粒物质在四季的平均沉降量和水平空间分布情况,底泥有机质含量和弧菌(Vibrio)总数,水体营养盐含量、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结果显示,自然纳潮和微孔曝气池塘颗粒物质平均沉降量的季节、水平分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养水机池塘颗粒物质平均沉降量在夏季为(30.33±2.46) g/(m2?d),极显著高于另外2组参池(P<0.01),在冬季为(7.49±1.17) g/(m2?d),显著低于另外2组参池(P<0.05);在水平分布上,养水机池塘沉降颗粒物的分布较另外2组参池更均匀;在相同季节,养水机池塘底泥有机质含量和弧菌总数均处于3组参池的最低水平,微孔曝气池塘总体次之,自然纳潮池塘总体最高;3组参池的水体营养盐含量接近,而养水机池塘浮游植物生物量、净初级生产力均处于3组参池中最高水平,微孔曝气池塘总体次之,自然纳潮池塘总体最低。本研究表明,传统海参养殖在自然纳潮换水管理基础上,辅助适宜设备能够影响颗粒物质的沉降规律,加快参池底泥–水体之间营养物质交换,改善水底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67.
GLEAMS是美国农业部开发的一个模拟农田氮磷循环的模型,主要用来评价农田管理措施的环境效益。本研究借助GLEAMS模型并基于几个典型施肥量的模型假设,模拟了南京市东郊小型蔬菜生态系统施肥量对作物养分元素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将有机肥的施入量因地而异的减少到现有施入量的45.2%~53.4%,并且将化肥的施入量减少到13.3%~96.9%,氮素吸收率可提高9.90~14.4个百分点,磷素吸收率可提高9.60~13.1个百分点。氮的淋溶量也减少到了原有量的26.5%~37.6%,同时每公顷蔬菜地可以节约施肥成本2080元~4400元。本模拟研究为提高蔬菜生产系统的经济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8.
为了解培养基前后变化和接种不同生长期细菌对印度芽孢杆菌Bacillus indicus L15菌株生长的影响,测定了经2216E(Z)、海水发酵(S)、淡水发酵(F)培养基培养的L15菌株营养细胞和芽孢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接种由同种培养基培养的L15菌株营养细胞和芽孢后的细菌增长量,并非总是接种营养细胞的增长量高于接种芽孢的增长量,细菌增长量与菌株前期培养用培养基及后期转接培养基有关;接种由淡水发酵培养基培养的L15菌株营养细胞后的细菌增长量显著低于接种芽孢后的增长量(P0.05),而接种由海水发酵培养基培养的L15菌株营养细胞后的细菌增长量却显著高于接种芽孢后的增长量(P0.05);当菌株从能被直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组成的培养基转移到不能被直接吸收的大分子物质组成的培养基后,L15菌株增长量显著降低(P0.05),反之增长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在养殖池塘中使用益生菌时需做预试验,以便确定使用营养细胞还是芽孢,且培养益生菌的培养基的碳、氮源组成与使用目标环境和营养分子的组成越接近越好。  相似文献   
69.
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地水文作用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贡嘎山林区不同类型峨眉冷杉(Abies fabri)林死地被物层和土壤层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初步研究了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地水文作用.结果表明,枯枝落叶层是保证森林充分发挥水源涵养作用的一个重要层次,具有明显的蓄水保水作用,不同类型峨眉冷杉林死地被物层有效拦蓄量的排序为过熟林>成熟林>中龄林>针阔叶混交林>灌木林,其中成过熟林的有效拦蓄量为4.8~7.4 mm,而其它群落一般则小于2 mm.不同森林植被条件下土壤涵蓄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涵蓄量的顺序为成熟林>中龄林>灌木;同一森林植被条件下,坡积物土壤的有效涵蓄量为冰碛物土壤的3~4倍,需要在今后森林经营和开发建设中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大气CO2浓度升高与增温影响下北方冬小麦叶片光合特征、碳氮代谢物、生物量和产量形成的调节适应规律,为未来气候变化下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冬小麦品种“中科2011”为材料,利用封闭式人工气候室,设置对照CK(CO2浓度和气温与大田一致)、EC(CO2浓度为大田浓度+200 μmol·mol-1,气温与大田相同)、ET(CO2浓度与大田一致,气温为大田温度+2℃)、ECT(CO2浓度为大田浓度+200 μmol·mol-1,气温为大田温度+2℃)共4个处理。测定CO2浓度升高200 μmol·mol-1和气温升高2℃变化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叶片的光合特性、碳氮代谢、生物量和产量指标。【结果】气温升高2℃会缩短小麦全生育期及开花到成熟时间,使孕穗期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24.7%,而对拔节期与灌浆期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同时,使灌浆期叶片纤维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进而使产量与生物量分别显著降低23.0%和19.7%;CO2浓度升高200 μmol·mol-1使拔节期与孕穗期小麦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32.8%和40.7%,增加灌浆期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虽然生长后期出现光适应,但仍可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使小麦产量增加26.1%。在增温条件下,CO2浓度升高可通过使开花到成熟的时间延长2 d、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约25.54%、增加可溶性总糖、纤维素与淀粉含量等弥补升温对小麦生物量和产量的负效应。【结论】CO2浓度升高可通过延长开花到成熟时间、提高小麦净光合速率、增加光合代谢物等弥补升温对小麦生物量和产量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