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实施,规范了种子生产、经营行为,维护了广大种子使用者的利益,对推动种子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高速发展,使种子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结合菏泽市实际,谈谈<种子法>贯彻落实情况.  相似文献   
62.
1 种子包衣前对种子的处理。种子包衣前要对种子进行严格精选,除掉草籽、土块、碎茎叶、废种子及灰尘等各类杂质。若种子中含杂质过多,一会浪费药剂,二会造成包衣质量差,特别是种子表面尘土较多时,药剂不能很好地粘附,影响包衣的成膜性。  相似文献   
63.
以银边山菅兰、金边草露兜、红叶白茅、星光草、金叶石菖蒲5种湿地植物为研究材料,分别用淡水(对照)、0.20%、0.40%、0.60%、1.00%和1.50%NaCl溶液进行水培,研究了这5种湿地植物的耐盐生理特性。结果显示:在NaCl溶液浓度低于0.40%下,各试验植物的存活率较高,但在盐浓度0.60%下受盐害程度开始加重;在NaCl溶液浓度1.0%胁迫下,金边草露兜和红叶白茅的盐害率较低,存活率较高,叶片含水量下降幅度和相对电导率上升幅度较小,地上部分的Na~+/K~+较其它植物低,展示出较好的耐盐特性。  相似文献   
64.
[目的]对兜兰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室内防治药剂筛选,为兜兰炭疽病的大田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兜兰炭疽病标本,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分离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兜兰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室内温度、光照控制和培养基中不同pH、碳源、氮源的差异试验确定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条件等生物学特性;选用12种杀菌剂进行兜兰炭疽病病原菌室内药效试验,并对筛选出效果理想的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获得的兜兰炭疽病病原菌的无性态为半知菌类黑盘孢目刺盘孢属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9~36℃,最适温度27℃;产孢温度12~36℃,最适温度30℃.胶孢炭疽菌菌丝在55℃下处理20 min死亡,孢子在50℃下处理30 min或55℃下处理20 min死亡.菌丝生长和产孢的pH为2~13,最适为pH 8;分生孢子萌发的pH为2~12,最适为pH 7.连续光照有利于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产孢及分生孢子萌发.培养基中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丝生长、产孢及分生孢子萌发具有显著影响(P<0.05).500 mg/L的恶霉灵、硫磺·甲硫灵、福·福锌和咪鲜胺锰盐4种杀菌剂对胶孢炭疽菌菌丝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均达100.00%,其中咪鲜胺锰盐的毒力最强、反应灵敏度最高,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0.09 mg/L.[结论]引起兜兰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咪鲜胺锰盐、硫磺·甲硫灵、恶霉灵和福·福锌4种杀菌剂可在室内有效防治兜兰炭疽病,其中以500 mg/L咪鲜胺锰盐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5.
苯并噻二唑诱发水稻对白叶枯病的系统获得抗性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用苯并噻二唑(benzothiadiazole, BTH)(0.5 mmol/L)、水杨酸(1 mmol/L)、硝酸镍(0.5 mmol/L)、多效唑(300 mg/L)和烯效唑(40 mg/L)处理4叶1心期稻苗后接种白叶枯病菌,病斑长度明显降低。BTH对白叶枯病病菌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BTH诱发稻苗对白叶枯病抗性的最佳浓度为0.5~1 mmol/L;在诱发处理和接种之间至少需要2 d才能诱导抗性,间隔7 d的诱导抗性效果最好,诱导抗性的持久期至少15 d。BTH处理稻苗第2叶,可使未处理的第3和第4叶上也表现出诱导抗性,但处理后至少需要24~36 h上部叶片才表现出诱导抗性。结果表明,BTH诱导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是一种系统获得抗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