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5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697篇
林业   351篇
农学   285篇
基础科学   940篇
  2372篇
综合类   2090篇
农作物   143篇
畜牧兽医   212篇
园艺   180篇
植物保护   56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339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387篇
  2009年   428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9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0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对3种整地方式下的尾巨桉林分生长和林地土壤水分进行了监测,通过分析各林地的林分单株平均生物量及林地土壤水分的变化,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合理评估整地对尾巨桉林分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3种整地方式下尾巨桉林分单株总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均呈增加趋势,其树干和树根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而树枝和树叶所占比例呈减小趋势。在幼龄期(16个月之前),全垦条件下的尾巨桉林分生长量最大,18个月后带垦的林分生长量最大;3种整地方式下的尾巨桉林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格局相似,与天然降水分布基本保持一致。3种整地方式中穴垦尾巨桉林地土壤有较高含水率且显著大于全垦和带垦的(P<0.05),全垦与带垦之间差异不显著;3种整地方式下尾巨桉林分单株平均生物量与耗水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利用3块林分单株平均生长量及对应时间的耗水量得到了尾巨桉林分单株生长量与林分耗水量的拟合方程。  相似文献   
62.
梨麦间作系统水分效应与土地利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淮海平原农区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系统水分效应、产量效应与土地利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拔节一乳熟期间,间作系统内小麦日蒸腾耗水比单作麦田低21.6%;距梨树0.0~7.0m,为土壤水分的降低区,7.0~25.0m为土壤水分提高区,间作系统总体上使麦田0~200cm土壤贮水量提高11.81%;间作系统内小麦水分利用率比单作麦田约高8.7%;间作系统小麦单产量比单作麦田高6.6%,土地当量值可达1.19。就水分效应和土地利用效应而言,在黄淮海平原农区发展这种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3.
邱翠玲 《花卉》2015,(9X):63-64
毛竹在我国分布范围非常广,且其经济价值很高。本文主要对福建泉州的毛竹笋用林、材用林、油桐混交林、杉木混交林、油茶混交林这五种林分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比较分析。从最后的结果可以看出毛竹杉木混交林里面的土壤容重是相对最小的,最大的是毛竹笋用林。在五种不同经营方式下,这些毛竹林实际总孔隙度是50.7V%到70.24V%,不同毛竹林中的表层土壤所具有的最大持水量以及平均毛管持水量都是不一样的,其中毛竹杉木混交林最大,其次是毛竹油茶混交林,再就是毛竹材用林,最小的是毛竹油桐混交林。  相似文献   
64.
黄土高原适于造林的雨水收集系统设计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缺乏的自然条件 ,该文提出了 30 0mm到 6 0 0mm地区用于造林的集水设计与施工方法 .这种集水系统由不同形式、大小的种植区与产流区组成的微型集水区形成 ,其设计依据主要是降雨、产流区的径流系数、来自树木和土壤的蒸散、土壤水分亏缺及降水资源环境容量等等 .经过YJG(有机硅化学处理 )处理的产流区、拍光压实产流区和自然坡面的径流系数分别为 0 8 0 89,0 2 3 0 36 ,0 0 8 0 10 根据彭曼法计算的土壤水分亏缺量在 5 0mm到 30 0mm之间 .在降雨量为 4 0 0mm的地区经过YJG处理之后用材林每株林木的产流面积为 3 4m2 ,经济树种为 8 10m2 ;经过压光拍实处理之后用材林每株林木的产流面积为 6 8m2 ,经济树种为 10 12m2 ;自然坡面对于用材林每株林木的产流区面积为 8 10m2 ,经济树种为 12 15m2 采用这种系统经过YJG处理产流区、拍光压实产流区和保持自然坡面的微型集水区中树木的蒸腾量分别是总集水量的 4 7 6 5 % 5 3 31% ,2 4 10 % 36 93%和 18 6 5 % 2 9 5 5 % .这种大面积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系统被称为径流林业 .  相似文献   
65.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下盐胁迫对 1年生落羽杉实生苗的生长及营养吸收的影响。试验共 12种处理 ,3种水分水平 (W1 ,淹水 ;W2 、W3,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 75 %和 2 5 % ) ,每种水分下设 4种盐分处理 (NaCl含量为土壤干重的 0、0 15 %、0 3%和 0 4 5 % ) ,处理时间为 130d。结果表明 :土壤盐分胁迫下落羽杉幼苗的生长及对营养的吸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种变化又因土壤含水量的不同而不同。落羽杉相对高生长、相对地径生长和生物量增量随着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加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而减少。在淹水条件下 ,随着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加 ,落羽杉幼苗根、茎、叶中全N、全P、全Na,以及叶片中的全Ca、全Fe的含量均随着升高 ,而根、茎中的全Fe、全Ca、全Mg含量差异较小。在W2 水分条件下 ,各种盐分处理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根、茎、叶中全N、全Na、全Ca和全Fe含量 ,茎和叶中全P、全K和全Mg含量 ,而根系中的全P、全K和全Mg含量在盐分浓度较高时有所下降。在W3水分条件下 ,各种土壤盐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叶片全N、全P和全K含量 ,茎和叶中全Mg和全Ca含量 ,以及根、茎、叶中全Na含量 ,而茎和根中全N、全P和全K含量 ,根、茎和叶中全Fe含量均随着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66.
<正>保护地蔬菜生产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事业,生产者为获得高产往往超量施入化肥,这就使得每个茬口都有相当数量的盐离子未被蔬菜吸收而残留在耕层土壤中,再加上塑料薄膜的遮雨作用,夏季保护地内的土壤得不到雨水的充分淋洗,灌水的深度仅限于耕层。因此,在蒸发力的作用下,保护地内土壤水分总  相似文献   
67.
余剑 《现代园艺》2014,(21):70-71
以鹰瑞高速公路边坡和互通绿化区为研究对象,采用TDR法,开展不同模式的互通区、边坡区土壤水分夏季动态的监测,结果表明:(1)互通绿化区2种模式(乔木模式、灌木模式)之间夏季水分动态规律:0~10cm、10~20cm两土层的变化幅度大于20~30cm、30~40cm,总体趋势是7月9日之前比较平稳,随后逐渐增加并达到一个峰值后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稳。(2)2种边坡绿化区的变化规律比较一致,但在含水量高峰期岩质边坡略高于土质边坡。(3)互通区土壤水分日动态总的变化趋势均为06:00到18:00点,土壤含水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午后略有波动,但无明显峰值。(4)相比互通区,边坡土壤含水率的日波动比较大。  相似文献   
68.
<正>为了切实加强在高温干旱情况下林业生产防灾的技术指导,确保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成果,科学开展抗旱,特制定了林业抗旱技术要点,供各地在林业抗旱中参考运用。一、主要技术措施1.遮阴。对造林与圃地的育苗,可以搭盖遮阳物,减少阳光照射和土壤水分蒸发。2.覆盖。用秸杆、杂草、碎石等物铺于树干周围,减少蒸腾作用。3.修剪。新植树木,可以剪除部分枝条,减少树木水分散失。4.浇水。有水源条件的地方,在早晨或傍晚浇水,浇水  相似文献   
69.
为了探讨生物炭施用量在不同浇水条件下对冬小麦的增产效果,2015-2017年通过大田试验设置0(B0,CK),20(B20),40(B40),60(B60) t/hm~2共4个生物炭施用量和不浇水(W0)、浇越冬水(W1)2个浇水处理,研究了生物炭施用量在不同浇水条件下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浇水条件下,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当生物炭施用量为40 t/hm~2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比B0(CK)处理分别增加8.0%和8.2%;浇水条件下,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增加,B40和B60处理比B0(CK)分别增加7.4%,12.2%和8.0%,16.3%。不浇水条件下,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5%时,B60和B40处理下土壤水分含量低于其他处理;浇水条件下,施用生物炭可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施用生物炭增加土壤贮水量、减少小麦生育期耗水量、降低土壤容重,浇水比不浇水增加容重降低幅度。不浇水条件下,生物炭明显提高返青期前土壤日平均温度,浇水使生物炭对土壤温度的作用相反。返青期后,不浇水条件下土壤日平均地温在各处理间差异不大,浇水条件下表现为日均地温较低时高,较高时低的现象。综合而言,适宜生物炭添加量可以增加旱区土壤水分含量,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0.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及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覆盖方式对西北旱作区农田土壤水热和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方法】2015—2016年连续2年设置沟垄地膜全覆盖(DD)、沟垄地膜半覆盖(DB)和沟垄二元覆盖(DJ)3种覆盖方式大田试验,以平作不覆盖为对照(CK),研究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水温变异特征及对马铃薯生长及块茎形成的影响。【结果】覆盖处理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DJ处理在播后70—90 d土壤保水效果最佳。覆盖能降低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以DJ处理的土壤水分垂直稳定性最强。与CK相比,DD处理在播后30—50 d的0—15 cm土层土壤增温效果显著,而DJ处理在全生育期0—25 cm土层土壤温度表现“降温和增温双重效应”。各覆盖处理能降低0—25 cm土层土壤温度变异系数,以DJ处理最小,其土壤温度垂直稳定性最强。覆盖能提高马铃薯出苗率和影响出苗天数,其中DD处理平均出苗天数较CK提前4.5 d,而DJ处理推迟3.5 d。马铃薯生育期生物量累积动态变化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以DJ处理生物量理论值和生长速率最大,快速生长持续期最长。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除马铃薯生物量、单株薯数及亩株数等因素外,土壤水分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高于土壤温度,是限制马铃薯高产的重要因子。【结论】沟垄二元覆盖(DJ)能改善土壤水温状况,维持相对稳定的土壤水热环境,利于马铃薯生长和块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