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硝化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集约化的蓬勃发展,养殖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硝化细菌已逐渐成为水产养殖界的热门话题。硝化细菌介入水族生态平衡系统中扮演清道夫的重要角色,在水产养殖中净水作用的重要性开始引起广泛的注意。  相似文献   
62.
为明确高温条件对芙新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Westwood)成虫寿命以及行为的影响,以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2龄末至3龄初幼虫为寄主,在补充非寄主食物20%葡萄糖溶液的情况下,观察了芙新姬小蜂雌成虫在26、30℃和35℃3个温度下的寿命及对美洲斑潜蝇的取食致死数、叮蛰致死数、寄生致死数和总致死数。结果显示:与26℃相比,高温条件(30℃和35℃)下,单头雌虫的日均取食致死数、日均叮蛰致死数、日均寄生致死数、日均总致死数均显著升高,并在35℃达到最高值,分别为9.6、12.2、5.5头和27.3头。芙新姬小蜂雌成虫的寿命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缩短,26℃下的寿命(21.4 d)约为30℃下寿命(11.4 d)的1.9倍和35℃下寿命(9.6 d)的2.2倍。3个温度下雌成虫一生的取食致死数、叮蛰致死数、寄生致死数、总致死数均无显著差异,总寄主致死数均达230头以上。表明35℃高温对芙新姬小蜂控制美洲斑潜蝇的总潜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3.
对棉铃虫齿唇姬蜂室内交配行为研究表明,雄蜂是交配主导因素,一生中有多次交配表现,而雌蜂一般仅交配一次;雌雄个体交配持续时间为162.45±9.40s。24~36h蜂龄的雌蜂和36h蜂龄的雄蜂交配成功率最高;温度26℃和光照1500lx是雌雄个体成功交配的最佳条件。讨论认为,室内环境条件也可能是导致寄生蜂室内饲养性比失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4.
棉铃虫捕食性天敌控制作用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分析棉田捕生天敌数量变化及空间动态的基础上,综合考试捕食性天敌的数量、天敌与棉铃虫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度和时间发生上的同步性,建立了棉铃虫捕食性天敌控制作用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在棉田棉铃虫发生期,控制棉铃虫卵和初孵幼虫的天敌集团作用的大小依次为:瓢虫草蛉类〉捕食性蝽类〉蜘蛛类。天敌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存在时间上的序列性和阶段性,不同棉铃虫发生世代天敌功能团和优势天敌作用大小不同。二代主要为龟纹瓢虫、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几丁质脱乙酰基酶2(chitin deacetylase 2,CDA2)的分子特性和表达模式,为新型杀虫剂靶标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苹果蠹蛾转录组和基因组数据,通过同源比对获得苹果蠹蛾CDA2的相关信息;新鉴定的CpCDA2a和CpCDA2b与其他昆虫中已鉴定的CDA2氨基酸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并采用MEGA7软件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生物信息软件预测CpCDA2a和CpCDA2b两个剪切体的蛋白功能域和三维结构并分析其差异,并通过在线软件对其分子量、等电点和亲/疏水性等蛋白理化性质及糖基化修饰位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CpCDA2aCpCDA2b两个剪切体在苹果蠹蛾不同发育时期及其幼虫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以及注射蜕皮激素后其表达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获得了苹果蠹蛾CDA2的两个可变剪切体CpCDA2a和CpCDA2b的全长CDS序列及其内含子和外显子位置信息;分析发现两个剪切体的蛋白序列均具有信号肽、几丁质结合域(ChBD)、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域(LDLa)和几丁质脱乙酰基催化域(CDA)等功能域。多序列比对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昆虫间CDA2差异剪切类型非常类似,相同目昆虫的序列以较高的置信度聚为一支。三维结构模拟与比较发现两个剪切体的ChBD功能域在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理化性质分析显示两个剪切体的亲/疏水性和糖基化位点也存在差异。不同发育时期表达量分析表明,CpCDA2a主要在幼虫期高表达,CpCDA2b主要在蛹的前期和中期高表达,而且在幼虫蜕皮前和蜕皮后CpCDA2a和CpCDA2b表达量均会显著上调;不同组织的表达量分析表明,CpCDA2a和CpCDA2b均在表皮中表达量最高,而CpCDA2b在头部的表达量也较高。对注射蜕皮激素后幼虫中CpCDA2aCpCDA2b表达量分析显示,与对照相比在注射蜕皮激素后CpCDA2a的表达量在24 h和48 h均有所上调,但差异不显著,而CpCDA2b在24 h和48 h均显著上调。【结论】苹果蠹蛾CDA2的转录本存在两个可变剪切体CpCDA2aCpCDA2b,根据对其分子特性、发育阶段和组织表达谱、以及注射蜕皮激素后表达动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推测两者均参与苹果蠹蛾蜕皮和新表皮形成过程,但由于可变剪切的序列差异导致的蛋白结构和理化性质上的差异造成了两者在功能上的分化。  相似文献   
66.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法规和管理机制空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入侵对我国的危害日趋严重,依法高效地管理外来入侵物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存的外来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国际上主要国家外来入侵物种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结合当前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管理需求,探讨了我国在外来入侵物种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方面的缺口,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7.
外来入侵植物长芒苋Amaranthus palmeri已经传入我国多个地区,定量评估其入侵风险对制定高效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外来植物入侵风险应该是由传入后能发芽并完成生活史的繁殖体如种子的量决定的,但已开展的适生区预测等风险评估通常忽略了该因素。基于此,本研究先通过同质园试验, 比较了采自我国不同纬度的11个长芒苋种群与来自原产地美国种群的种子发芽率,分析了种群间发芽率的差异及其与纬度的相关性;然后,通过一年内连续多次在不同纬度地区的交互种植试验,分析了不同纬度种群间种子的发芽率和完成生活史的入侵窗口期差异,并判断是否发生了本地适应;最后,根据发芽率和入侵窗口期评估了长芒苋在我国不同纬度地区的入侵风险。同质园试验表明,种子发芽率与种群所处纬度显著正相关(P<0.05),发芽率随纬度升高而增高。交互种植试验表明,不同种群发芽率的差异是由于本地适应导致的,长芒苋在我国的入侵窗口期随纬度升高而缩短。基于不同种群种子发芽率和入侵窗口期的纬度差异,我们判断长芒苋在我国中低纬度至中高纬度区域内入侵风险较高,应该重点防控。长芒苋在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的入侵风险相对较低。但长芒苋种子萌发的本地适应可能会增加其在高、低纬度地区的入侵风险。因此,亟须加强对已传入种群的监测预警与早期防控力度,抑制其繁殖增长和进一步的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以新发重大恶性外来入侵物种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 (Meyrick)为研究对象,明确了其在云南地区4个主栽烟草品种(‘云烟87’‘云烟99’‘K326’和‘红大’)上的适合度,评估了危害风险。研究结果显示,番茄潜叶蛾在4个烟草品种上均能够完成生活史,并且成虫生殖力、后代羽化量、羽化率及雌雄成虫寿命在不同烟草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后代孵化量和孵化率均差异显著。番茄潜叶蛾在‘云烟99’上孵化量和孵化率(38%)最大,在‘云烟87’上最小(孵化率为15%)。雌雄性番茄潜叶蛾幼虫在不同烟草品种上的幼虫期和成虫前期的发育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且性别和品种对幼虫期和成虫前期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番茄潜叶蛾在‘云烟99’上的发育速率最快,雌雄虫完成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分别需要约39 d和35 d;在‘红大’上的发育速率最慢,雌雄虫完成发育分别需要约44 d和38 d。本研究结果明确了番茄潜叶蛾对云南地区4个主栽烟草品种的为害潜力,同时为当地监测和防控该害虫为害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9.
海南陵水县螺旋粉虱寄主植物及发生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8年,对螺旋粉虱的重要入侵地带陵水地区螺旋粉虱寄主植物及为害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并鉴定的寄主植物达35科68属74种,包括行道树、农作物、园艺作物、杂草、果树、蔬菜等,其中行道树以印度紫檀和榄仁树受害最为严重;果树以番石榴和番荔枝受害最为严重。螺旋粉虱集中在寄主植物中、下部叶片为害,上部叶片受害较轻。6~7月和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是全年发生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70.
马缨丹入侵对草坪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外来入侵物种马缨丹对草坪不同入侵程度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蛋白酶、脲酶及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分析了马缨丹入侵对土壤养分影响在其入侵过程中的意义。结果表明:马缨丹的入侵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NH4+-N、NO3--N、和速效钾的含量,导致土壤碱化,但显著降低了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马缨丹种群根际土壤蛋白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裸露地和非入侵草坪草多花黑麦草与白花三叶草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NH4+-N、NO3--N、速效钾的含量和土壤pH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马缨丹入侵改变了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供求平衡,这种改变可能有利于马缨丹的生长竞争并对草坪草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为马缨丹入侵的生态影响和其成功入侵的原因提供了试验依据,为阐明马缨丹入侵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