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56篇
  免费   2025篇
  国内免费   2048篇
林业   7506篇
农学   3443篇
基础科学   1505篇
  1920篇
综合类   27813篇
农作物   1882篇
水产渔业   6222篇
畜牧兽医   18295篇
园艺   7444篇
植物保护   899篇
  2024年   363篇
  2023年   1762篇
  2022年   1694篇
  2021年   1863篇
  2020年   1771篇
  2019年   2437篇
  2018年   1020篇
  2017年   1870篇
  2016年   1859篇
  2015年   1981篇
  2014年   3712篇
  2013年   3742篇
  2012年   5104篇
  2011年   4793篇
  2010年   4399篇
  2009年   4651篇
  2008年   5139篇
  2007年   4480篇
  2006年   4087篇
  2005年   3680篇
  2004年   2211篇
  2003年   1958篇
  2002年   1454篇
  2001年   1568篇
  2000年   1101篇
  1999年   824篇
  1998年   804篇
  1997年   752篇
  1996年   749篇
  1995年   684篇
  1994年   705篇
  1993年   729篇
  1992年   550篇
  1991年   563篇
  1990年   465篇
  1989年   383篇
  1988年   168篇
  1987年   123篇
  1986年   118篇
  1985年   88篇
  1984年   82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65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46篇
  1979年   25篇
  1975年   20篇
  1974年   21篇
  1965年   50篇
  1958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该文以常规早籼稻品种浙辐203为供试材料,井关PZ80D-25型高速插秧机为供试插秧机械;试验设定25cm固定行距,株距设置为11cm、12cm、14cm、17cm4个处理水平,试图探索双季早稻毯状秧机插的适宜株行距。结果表明,不同株行距配置不影响生育期表现;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有效穗数影响显著,11cm、12cm株距处理的有效穗数较14cm、17cm株距处理提高13%以上;株距为11cm、12cm的小株距处理所构建的大群体并未导致结实率和穗粒数的显著降低;11cm、12cm株距设计具有更好的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同时表现出更优的实际产量结果。综合来看,25cm×11cm和25cm×12cm是沿江双季稻北缘地区双季早稻毯状秧机插最佳的株行距配置。  相似文献   
62.
不同沼液灌溉量下橡胶幼苗生长及土壤肥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沼液灌溉量下橡胶幼苗的生长状况及土壤肥力特征,以便科学指导施肥,本研究以橡胶树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培试验方法,设置7个不同沼液用量处理,分别为0 mL(T0)、471 mL(T1)、942 mL(T2)、1413 mL(T3)、1884 mL(T4)、2355 mL(T5)、2826 mL(T6),测定分析了不同沼液用量的橡胶幼苗长势及主要土壤肥力因子。结果表明:沼液灌溉有利于橡胶幼苗生长,不同处理间橡胶幼苗苗木质量指数大小顺序为:T4(1884 mL)>T3(1413 mL)、T5(2355 mL)>T2(942 mL)>T0(0 mL)、T1(471 mL)>T6(2826 mL),沼液施用量为T4处理时苗木质量指数最佳,株高、地径指标偏优,预示植株定植成活率高;同时施用沼液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并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法对试验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试验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表现为T3(0.933)>T5(0.906)>T4(0.855)>T2(0.826)>T6(0.794)>T1(0.742)。研究认为,施加沼液可明显改良土壤化学性质,但过度施加沼液会降低苗木质量指数,且沼液量为1413~1884 mL时为最适灌溉量。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在机插条件下长江下游不同生态区各类型优质晚稻产量、生长特性和温光利用的差异,为选择适宜在该地区作为双季种植的优质晚稻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6年和2017年筛选适合长江下游机插的双季优质晚稻为材料(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和常优杂粳共20个品种),比较在机插条件下浙江富阳(30.05°N, 119.95°E,海拔17.9 m)与安徽庐江(31.15ºN, 117.16ºE,海拔14 m)两个生态区在产量、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以及温光利用方面的差异。【结果】各类型晚稻产量高纬度试点均高于低纬度试验点。与浙江富阳点相比,安徽庐江点种植的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常优杂粳稻产量分别高11.1%、12.9%、6.6%和12.4%。同一试点种植时,常优杂粳产量最高,常规籼稻最低。高纬度点种植时,生育期延长,干物质积累量增加。高纬度点生育期延长杂交籼稻最长(10.4 d),干物质积累量高纬度点增幅常规粳稻最大(齐穗期和成熟期分别增加11.93%和9.44%)。同一试点种植时,干物质积累量杂交稻大于常规稻。籼稻灌浆期和全生育期累积的有效积温两个纬度点差异不明显,但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及其利用率均是高纬度点显著高;粳稻灌浆期和全生育期累积的有效积温高纬度点明显较低,累积日照时数高纬度点变化不明显,而累积太阳辐射则显著增加;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变化趋势与此一致;同一试点种植时,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温光资源利用率均是粳稻大于籼稻。【结论】晚籼稻在安徽庐江点种植时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从而提高产量,晚粳稻对温光资源利用率差异不明显,安徽庐江点产量增加的原因是生育期延长和干物质增加。  相似文献   
64.
生长调控因子(growth-regulating factors,GRF)基因家族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模式植物水稻、拟南芥中,部分GRF基因被证实是影响株高发育的核心调控因子。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初步构建以玉米ZmGRF基因与调控株高发育的功能基因为核心的共表达网络。结果表明,有9个ZmGRF基因与已报道的调控株高发育基因具有显著的共表达关系,并呈现出网络化的共表达模式,推测这9个ZmGRF基因是调控玉米株高发育的潜在候选基因。进一步通过微共线性分析发现,9个ZmGRF候选基因中有8个基因可以形成基因对,并且所有基因对的Ka/Ks值均显著小于1,暗示调控株高发育候选ZmGRF基因功能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65.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反应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成土颗粒的组成状况。不同质地土壤间养分含量、蓄水导水、保肥供肥、保温导热、耕性、微生物种类及其活动等性能的差异,影响肥料的固定、转化、吸收和流失,并影响作物的产量形成,进而形成区域性的肥料利用效率的差异。水稻肥料利用状况的改善一直是研究热点,但土壤质地对肥料利用和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简要介绍了不同质地土壤的养分状况和理化性质差异,分析了土壤质地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在简要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不同土质土壤的肥料高效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66.
以高产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为材料,设置2个盐胁迫处理(S0,正常生长条件;S1,盐逆境,3g NaCl/kg干土)和2个微生物处理(M0,对照;MM,荧光假单胞菌与巴西固氮螺菌共同接种水稻根际环境),研究了盐胁迫下外源功能微生物对水稻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0处理相比,S1处理下水稻植株生育期严重滞后,干物质积累量以及产量构成因子显著降低;与S1M0处理相比,S1MM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剑叶光合速率、地上部干物质量以及产量构成因子。可见,荧光假单胞菌与巴西固氮螺菌进入稻田土壤可缓解盐逆境对水稻生长的抑制作用,提升水稻叶片光合能力、耐盐性能,并显著提高水稻分蘖能力和结实率,增加千粒重,进而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67.
为了探究外源亚精胺是否具有缓解甜菜盐害作用,采用霍兰营养液室内水培方法,测定了280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喷施0.25 mmol/L外源亚精胺后,耐盐‘T510’和盐敏感‘210’甜菜品系幼苗生长、生理及其体内N、P、K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盐胁迫下(Na处理),除MDA和P素含量升高外,两品系甜菜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幼苗生物量及N、K养分含量指标均明显降低;与Na处理比,喷施亚精胺的盐胁迫处理,除MDA和P素含量降低外,其它指标明显增加,两品系甜菜幼苗生长和养分吸收状况明显改善;外源亚精胺对耐盐‘T510’品系的调节作用大于‘210’品系。因此外源亚精胺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甜菜生长的伤害,对耐盐品系的调节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8.
增施有机肥改善黑土物理特性与促进玉米根系生长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东北黑土区粘重耕层的土壤物理特性,通过玉米秸秆还田基础上增施有机肥试验,拟明确增施有机肥对黑土物理特性和根系生长的提升效果。利用2015~2018年吉林省公主岭市和黑龙江省克山县黑土区的定位试验,测定了玉米抽雄期3种秸秆还田处理及其增施有机肥(旋耕秸秆还田+有机肥RSM、深翻秸秆还田+有机肥DSM、深松秸秆还田+有机肥SSM)处理的土壤物理指标;并采用微根管法原位测定了根系生长指标,计算出增施有机肥后各土壤物理特性与根系生长指标的变化量。结果表明,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增施有机肥降低了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提升了土壤含水量,同时根长密度、根尖数密度和根平均直径均显著增加,其中根长密度和根尖数密度各土层平均增加了0.18 cm/cm~2和34.9×10~(-3)个/cm~2。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增施有机肥后对黑土物理特性和根系生长的改善效果不同,其中0~15 cm土层RSM处理改善效果最明显,15~45 cm土层SSM和DSM处理改善效果最明显。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方式互作对黑土物理特性和促进根系生长指标具有显著的正向互作效应。上述结果表明,深松秸秆还田和深翻秸秆还田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模式更有利于改善黑土物理特性和促进根系生长,是改善东北黑土区粘重耕层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69.
为研究水分胁迫对饲草大麦生长、产量、籽粒关键品质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于2017~2018年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对甘饲麦1号进行以干旱胁迫持续时间(T)为主因素(10、20、30 d)和旱后复水量为副因素(W1、W2和W3)的裂区试验,测定其株高、穗长、生育期、单株产量及构成因子、关键品质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干旱胁迫时间显著影响了各项测定指标,各项测定指标均表现出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其显著降低,指标测定值均表现出T1T2T3。较T1,T2和T3处理的株高显著降低了10.87和16.26 cm,生育期显著提前了5.12和14.00 d;穗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7.77%和67.06%、15.68%和30.62%、28.72%和69.09%;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了4.33%和10.16%,籽粒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了5.65%和22.78%,籽粒饱满度显著降低了12.83%和18.95%。在同一胁迫期内,除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以外,其余各项测定指标值均随着复水量的减少而不同程度的降低,指标测定值均表现为W1W2W3,且在T2和T3胁迫期下较对照W1,W3降低尤为明显。通过测定饲草大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发现:在T1和T2持续胁迫时间下,复水后W1和W2处理存在显著的补偿效应,而W3以及T3持续胁迫时间的所有复水处理均未产生显著的补偿效应。说明甘饲麦1号干旱复水补偿效应的利用应注意干旱胁迫持续时间不超过20 d(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65%),旱后复水量不低于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5%~60%为宜。  相似文献   
70.
为探讨马尾松幼树生长情况,以便为马尾松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依据,在福建省大田县广平镇进行了不同抚育措施对马尾松幼树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抚育次数对9年生马尾松幼树胸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抚育次数越多生长越好,但差异很小,没有达到显著差异;对树高生长有较大的影响,抚育次数越多反而不利于树高的生长,树高生长以第四年的一次抚育最好,其树高生长量与四年六次和四年四次抚育之间均达到了显著差异。马尾松幼树能够在与杂草竞争中生长,造林后1-3年可以不抚育,只须在第四年进行一次抚育即可。这不但能保证幼树的生长,而且能够较大地降低营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人为干扰有利于林地的水土保持,增加森林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