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45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30篇
  136篇
综合类   266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呼伦贝尔沙地风沙土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土壤粒径分布可显著影响土壤风蚀强度,研究其变化特征,对阐明风沙运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呼伦贝尔沙地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表层风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衍射技术测定土壤粒径分布,计算分析不同类型沙丘风沙土粒度组成、粒度参数和粒配曲线。结果研究结果显示:(1)呼伦贝尔沙地表层风沙土以砂粒为主,其含量可达60% ~ 80%,黏粒与粉粒含量较少。随沙丘的固定,土壤黏粒、粉粒与极细砂含量显著增加(P < 0.05),细砂、中砂与粗砂含量显著减少(P < 0.05),极粗砂含量无显著变化(P > 0.05)。(2)沙地土壤平均粒径较粗,分选性较差,粒度分布较集中,偏度情况为极正偏,峰度值为尖窄,分形维数介于2.25 ~ 2.49之间。随沙丘的固定,风沙土粒度组成不断细化,粒径分布的对称性与均匀程度不断优化,分形维数不断增大。(3)沙地不同类型沙丘的土壤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均具有唯一峰值。流动沙丘跃移与蠕移组分的分选性较好;固定沙丘悬移组分的分选性较好。随沙丘的固定,在组分之间过渡时,土壤颗粒变化的剧烈程度不断降低。结论呼伦贝尔沙地不同类型沙丘风沙土粒径分布特征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反映了风沙土粒径分布随沙丘固定的变化特征,可为呼伦贝尔沙地土地沙漠化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72.
施肥对连作花生植株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花生连作风沙土微区定位试验研究了施用化肥、有机肥以及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连作花生的植株性状、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增加连作花生主茎高度和第一侧枝长度,提高花生籽仁的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但对单株分枝数影响不大.增施P、K肥均能提高单株荚果数和出仁率,增施P肥对提高粗脂肪含量也有积极作用.而单施N肥易造成植株徒长,出仁率降低.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平均比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分别增产15.36%和13.83%;有机肥和氮磷或氮磷钾配合粗蛋白含量平均比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分别提高4.94%和4.47%,粗脂肪平均也分别提高了7.62%和5.68%.  相似文献   
573.
针对风沙半干旱区风沙土易旱、易风蚀特性,开展了防风蚀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网主林带背风面距林缘1~6H处削弱风速约50%,随树高(H)倍数的增加效果递减;林网内扁杏//花生(间作)增强了花生裸茬抗风蚀能力,土壤防风蚀效果达90%;林网内玉米//花生(间作)玉米收获后秸秆站立(农田休闲期)玉米带完全不受风蚀,花生裸茬防风蚀效果达95%;林网内作物残体平伏覆盖防风蚀效果达120%,综合评价作物残体覆盖玉米秸秆站立的防风、保土和保水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74.
沙土区中等肥力条件下,有机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能使强筋优质小麦的产量显著增加,蛋白质含量提高,加工品质得到改善。随着化肥氮磷比例的增加,产量和品质呈逐渐提高趋势。有机与无机肥料的最佳配比为1:2,可作为强筋优质小麦施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75.
不同沙土配比根系层导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定水头法研究了不同沙土配比根系层的渗透特性,探讨沙土组成比例对土壤渗透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结合运动场草坪根系层饱和导水率推荐标准及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对各处理土壤的渗透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含沙量增加,无论是原状土还是压实的扰动土,土壤饱和导水率均增加,增加趋势先缓后快,m(沙)∶m(土)=7∶3时(沙粒含量80%)增幅明显,与沙粒含量拟合均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土壤稳定入渗率在草坪成坪前和成坪2个月后的变化趋势与室内测定饱和导水率基本一致,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按照处理间导水率的差异显著性,11个处理的饱和导水率基本可分为3类,即m(沙)∶m(土)3∶7(沙粒含量60%)、m(沙)∶m(土)为3∶7~7∶3(沙粒含量60%~80%)、m(沙)∶m(土)7∶3(沙粒含量80%)。   相似文献   
576.
葡萄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苗圃地选择 苗圃地选择交通便利、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且背风向阳,供水、排水方便、地下水位不高。避免在粘重土壤或轻沙土缺有机质的地块上建苗圃。  相似文献   
577.
1998年松嫩流域洪涝灾害致使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土受到洪水冲刷、淤积和长期侵蚀,原本为中低产田的风沙土产量进一步降低。在遭受不同程度洪水侵蚀的风沙土上进行定点定位研究,以探明风沙土水毁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库容的动态变化规律。将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土遭受洪涝灾害的耕地按照淹水后土体平均含水量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级;在淹水地块进行了3年大豆培肥定位试验。探明了有机肥料的施入可以提高土壤持水性能、土壤养分以及可溶性盐含量,同时培肥地力能够改善大豆产量和品质。提出了风沙土水毁耕地以秸秆有机和鸡粪有机肥为主的培肥措施,建立了风沙土水毁耕地良性施肥体系。  相似文献   
578.
废黄河沙土区土壤侵蚀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黄河沙土区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地区,通过对废黄河上、中、下游3个典型地带径流小区2006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获得废黄河沙土区不同下垫面坡面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状况.结果分析表明,一般农地土壤年侵蚀量在1191~2714 t/k㎡之间;林地在550~1157 t/k㎡;沟坡在7779~8658 t/k㎡(坡度17°~22°).其中,农地受人工扰动后的土壤年侵蚀量约为未扰动农地侵蚀量的2~4倍.  相似文献   
579.
[目的]研究生物炭对新疆灰漠土和风沙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与氮素转化相关功能菌和功能酶的影响.[方法]室内恒温箱进行70 d培养.[结果](1)在灰漠土上,不施氮肥的对照与生物炭处理对细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单施氮肥的对照相比,生物炭配施氮肥显著增加了24.49;细菌数量(P<0.05);但无论施氮与否,生物炭对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呈降低趋势(P>0.05).在风沙土上,无论施生物炭与否,对细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生物炭对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呈增加趋势.(2)培养结束后土壤Biolog碳源利用测定显示,施用生物炭两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差异(P<0.05).单施生物炭和生物炭配施氮肥均可提高两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3)在灰漠土上,单施生物炭和生物炭配施氮肥处理对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均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在风沙土上除亚硝化细菌差异不显著外,单施生物炭和生物炭配施氮肥对自生固氮菌和氨化细菌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两种土壤上单施生物炭和生物炭配施氮肥处理反硝化细菌数量均呈降低趋势.(4)在灰漠土上,单施生物炭和生物炭配施氮肥处理对脲酶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对蛋白酶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在风沙土上,这两种处理对脲酶无明显影响,但对蛋白酶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论]生物炭能提高新疆灰漠土和风沙土与氮素转化相关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生物炭配施氮肥优于单施生物炭,灰漠土优于风沙土.  相似文献   
580.
<正>4月22日-24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带领局有关人员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产品加工工程研究所专家赴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和万全县,调研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落实情况,并沿途考察了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休闲农业企业。宗锦耀强调,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要一手抓实施,一手抓监管,确保农产品初加工补助政策高效、规范、廉洁实施,使此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地惠及广大农民,让农民得实惠、产业得发展、政府得民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