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3篇
  23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抚顺市大风气候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抚顺市3个基本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风速统计资料,分析抚顺市近50年大风发生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抚顺市年平均大风日数为7.4 d,四季均可出现大风,但春季最多。从大风出现的月份来看,4月出现的大风次数最多。利用GIS技术制作抚顺市暴雨灾害风险区划,对指导抚顺市提高防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2.
稻草覆盖对红壤旱坡地水力性质及水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红壤旱坡地应用稻草覆盖的雨季和旱季保水作用,在湖北省咸宁市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发育的红壤8°坡地上开展田间试验,以不覆盖为对照,研究稻草覆盖对红壤的持水性、水分有效性、供水性、导水性、含水量及储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改善了土壤的持水性和水分有效性,覆盖当年土壤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和有效水容量分别比对照提高6.0%、7.3%和4.4%;稻草覆盖显著减缓了雨季红壤表层饱和导水率的下降幅度,尤其是大雨期间保护地表饱和导水性的作用更明显,102.8 mm的降雨结束之后,稻草覆盖的土壤平均饱和导水率是对照的2.7倍;稻草覆盖对土壤的供水性及非饱和导水性的影响表现为低吸力段增强,高吸力段减弱;土壤储水量在集中降雨阶段的上升幅度和在降雨间歇期的下降幅度都表现为稻草覆盖对照。总体上,土壤储水量均表现为稻草覆盖对照;稻草覆盖增加雨季土壤储水量主要通过增加入渗,而增加旱季土壤储水量主要通过减少蒸散发;稻草覆盖增加雨季土壤储水量的作用有限,且保水作用雨季旱季。因此,稻草覆盖在红壤旱坡地上的雨季和旱季的保水途径、特点及作用大小都不同。  相似文献   
53.
利用1961—2010年抚顺市温度、降水、日照和霜等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近50年抚顺市气候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抚顺市年平均和各季平均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无霜期延长。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气温的不断上升使农业生产上可利用的热量资源不断增多,特别是冬季气温的明显上升,对发展反季节果菜生产有利;另一方面由于气温上升,高温天气增多,降水减少,干旱频率增大,抑制了作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4.
利用1961-2010年抚顺市温度、降水、日照和霜等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近50年抚顺市气候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抚顺市年平均和各季平均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无霜期延长。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气温的不断上升使农业生产上可利用的热量资源不断增多,特别是冬季气温的明显上升,对发展反季节果菜生产有利;另一方面由于气温上升,高温天气增多,降水减少,干旱频率增大,抑制了作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5.
56.
苏北沿海地区大豆田化学除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北沿海地区大豆田化学除草初探苏北沿海地区,常年大豆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单产徘徊在75公斤上下,其产量之所以低而不稳,除因土壤、栽培等条件影响外,杂草的危害是困扰大豆高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大豆一般田块每平方市尺,有杂草100~200株,高的达...  相似文献   
57.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选取1975、1990、1994、2000、2005和2009年6期遥感影像,综合该区地形图、各期沙化监测资料以及土地利用图等资料,采用遥感动态监测、数据解译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甘肃省玛曲县近35a来高寒草甸沙化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解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其沙化驱动因素进行定量辨识和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1)近35a来研究区沙化在时间上表现为沙化土地面积处于持续扩张的态势,其扩展经历了缓慢增加-略有减少-快速增加的过程。其中流动沙地(丘)呈现缓慢上升-急速上升-逆转的变化趋势;半固定沙地(丘)呈现缓慢上升- 急速上升- 急速逆转的变化趋势;固定沙地(丘)呈现缓慢上升-逆转-急速上升的变化趋势。在空间上表现为沙化土地的分布区域呈沿黄河沿岸不断扩展态势。在沙化程度上表现为波动减弱趋势。2)各驱动因子与沙化土地总面积的关联排序为:国民生产总值>羊只存栏数>人口数量>年均气温>畜牧业总产值>年均降水量>大牲畜存栏数> 年均蒸发量> 牛羊肉总产量> 干燥度指数> 黄河径流量>年均风速;主要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沙化土地总面积的驱动力比重分别为40.43% 和59.57%。说明气候变暖的异常扰动导致草场沙化,为诱导和次要因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速了土地沙化的发展,为强化和主导 因素。研究区草地沙化的扩展是2类因子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综合过程。  相似文献   
58.
彗星试验检测体外培养山羊卵母细胞的老化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体外成熟山羊卵母细胞利用率,减少因卵母细胞老化而造成的质量下降,本研究通过彗星试验对体外成熟培养山羊(Capra hircus)卵母细胞的DNA受损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培养时间的延长,尤其是培养时间超过24h以后,卵母细胞的极体逐渐退化,其DNA损伤程度明显增加,卵母细胞凋亡和老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体外成熟培养24h之内,检测到极体的卵母细胞的比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20h,(45.74±2.67)%;22h,(66.11±1.12)%),卵母细胞平均彗尾长度均小于100μm,其中有极体卵母细胞彗尾长度在0~50μm之间的比例(20h,(77.27±2.27)%;22h,(40.12±1.55)%)小于无极体卵母细胞(20h,(83.86±1.34)%;22h,(51.39±8.45)%)。体外成熟培养24h时,有极体的卵母细胞比例达到最高值(80.19±2.07)%,有极体和无极体卵母细胞的平均彗尾长度基本相同((96.08±4.52)μmvs(95.25±9.28)μm),有极体卵母细胞的彗尾分布主要以50~100μm((45.71±0.50)%)和100~150μm((35.45±2.92)%)区段为主,而无极体卵母细胞主要分布在0~50μm((30.92±4.02)%)和50~100μm((33.02±3.23)%)两个区段。当培养时间超过26h以后,有极体的卵母细胞比例显著下降(26h,(72.01±2.88)%;28h,(59.77±3.59)%);无论是有极体或无极体的卵母细胞,其平均彗尾长度都继续增加,彗尾长度分布在150μm以上的卵母细胞比例迅速增加。培养至30h时,有极体的卵母细胞比例下降至(46.34±2.07)%,其平均彗尾长度为(180.11±10.33)μm,彗尾长度分布在150μm以上的比例为(58.33±4.81)%;无极体卵母细胞平均彗尾长度为(270±17.72)μm,彗尾长度分布在150μm以上的比例为(80.95±2.38)%,均高于有极体卵母细胞。本研究结果表明,山羊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后会逐渐老化,尤其是在成熟培养时间超过24h后,老化卵母细胞比例显著增加。本研究可使我们对卵母细胞老化的机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通过减少卵母细胞老化来提高卵母细胞的质量。  相似文献   
59.
大青山不同植被土壤物理特征及有效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2007年,本文采用环刀法和烘干恒重法对大青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物理特性和旱、雨季土壤含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物理特性明显好于荒草坡,白桦天然次生林要好于人工林;土壤旱雨季的含水量的变化与各时期内土壤有效水的排序有很大的不同,旱季土壤含水量大小排序为落叶松人工林、白桦天然次生林、灌木林、油松人工林、荒草坡,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排序为落叶松人工林、荒草坡、白桦天然次生林、油松人工林、灌木林。在雨季的时候有林地的贮水能力要好于荒草坡和灌木林,雨季土壤含水量于其土壤理化性质排序一致,并且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土壤有效水和含水量方面降雨对油松和荒草坡的水分变化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0.
对甘肃玛曲县中度退化草地进行了氮、磷、钾、有机肥施肥处理,研究了其对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各种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增加退化草地的植被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其中施有机肥O和N-P-K使植被高度分别增加2.208倍、2.274倍,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315倍、3.161倍;在施P处理中,杂类草减少32.90%,莎草科植物增加73.43%,有机肥处理中,禾本科植物增加19.69%,不同施肥处理后,莎草科、禾本科和豆科各物种重要值都在增加,而杂类草各物种重要值都在减少;各种施肥处理(施O除外)均可使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减少;在N-P-K处理中物种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增加,有机肥处理的丰富度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增加,N处理中Pielou均匀度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增加,在单施P或K处理中,上述4指数均减少了。从生物多样性特征和生产力增加综合考虑,施有机肥和N-P-K是加速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恢复重建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