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综合类   4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接种试验和再分离培养证明,极细枝孢是落叶松芽枯病的致病菌。在25℃下,病菌在PDA、麦芽糖、麦芽汁、基本培养基上都能生长,菌落初期白色,渐变淡绿色和暗绿色,7日后分生孢子梗伸长,与菌丝相似,直或弯曲,具分隔,长达800μm。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30℃,最适温度为20℃,最适相对湿度为90%—100%,最低相对湿度为50%。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最适pH值为pH4—6,葡萄糖和木糖为最佳碳源,天门冬素为最佳氮源,维生素H和维生素B_1对孢子产生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52.
樟子松枯梢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生态系统的自控能力和樟子松枯梢病流行规律为依据.提出了防治樟子松枯梢病的主要途径:营造混交林,及时进行抚育伐和透光伐.是防治该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应用0147抗生细菌含菌量10^8 /mL抑菌效果达82.1%,林间防治效果达54.1%,该抗生细菌可以定居良樟子松针叶上,成为针叶叶围微生物群落,起到抑制病菌的作用;在6月病菌孢子飞散前;对苗囤和重病林分喷75%百菌清1000x液、65%敌克松1000x液、70%甲基托布津1000x液、65%代森锌500x液.其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0%以上和70%以上。  相似文献   
53.
对东北地区落叶松枯梢病[Botryosphaerislaricina(Sawada)Snang]的寄主抗病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抗病良种筛选研究中得出:(1)落叶松枯梢病多发生于6~25年生幼林和成林,不同品种、品系、种源的抗病性不同、同一品种、品系、种源的不同年龄、不同立地条件发病不同;(2)东北地区落叶松品种、品系抗病序列为日5、日5×兴12、日5×兴9、兴12×日5、兴6×兴9、日12、兴9×日76-2、长78-5、长78-15、兴13×兴9。长白落叶松种源抗病序列为小北湖、白刀山、白河、大石头、和龙、汪清、天桥岭、黄泥河;(3)综合抗性、生长量、形质三项指标.筛选出日×兴、兴×日、日×长、日5×兴12、兴12×日55个品系为抗病优良品系,小北湖长白落叶松为抗病良种种源。在抗病机制研究中确定了当年枝梢钾、锰含量低时则抗病,健康落叶松品种、品系的过氧化物同工酶(POD)与抗病性关系不明确,但患病后POD则发生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54.
樟子松枯梢病损失估测与防治指标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樟子松枯梢病发病区内,分别病情率级和立地条件,采用均匀分布、典型整群抽西半球的样地调查和树干解析的方法,明确了各病情等级对高生长、径生长、材积生长的影响,从而确定了病情指数与材积损失量、损失率的相关数律,建立了樟子松枯梢病对材积损失的估测模型。并以此推导出了相应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55.
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寄主树栖伴生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感病寄生A100、A15和美×青杨树枝、干、根、叶上的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表明伴生细菌有10种。它们是: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ioguka)、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da)、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丁香假单胞菌(P. syringae)、成团肠杆菌(Enterbacter agglomerans)、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栗褐芽孢杆菌(B. badius)、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腊状芽孢杆菌(B.cereus)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这些细菌在感病杨树不同部位出现的频率各异,在韧皮部细菌种群较多.在心材则较少。  相似文献   
56.
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危险等级划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病害调查的结果,选择与病害密切相关的9项气象因子为指标;通过对东北地区52个市县进行聚类分析,将东北地区杨树冰核细菌溃病的危险等级划分为重发区,常发区,偶发区和不发区4级。与病害调查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