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篇
  8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为了研究保水剂在澳洲坚果丰产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以澳洲坚果12年生结果大树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抗旱保水剂对澳洲坚果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对保水剂施用后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后澳洲坚果单个果仁重、出仁率、一级果仁率和壳果平均横径与对照均无显著性差异,其经济效益显著增加,产投比在3.9以上,每667m2产量提高20.1~48.1%,增加纯经济效益1097~4606元。因此,在澳洲坚果种植区,抗旱保水剂可以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52.
基于云南热区澳洲坚果种植区季节性干旱及先天性低有效磷的土壤特征,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接种对具有排根的引种作物-澳洲坚果幼苗磷利用的影响,为外来物种的本地驯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正常水分与水分胁迫条件下,对盆栽的澳洲坚果幼苗分别接种土著丛枝菌根真菌(nativ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测定接种不同AMF对澳洲坚果幼苗生长、菌根定殖、酸性磷酸酶活性、柠檬酸分泌及磷素吸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土著AMF(N-AM)处理对澳洲坚果幼苗排根或非排根的侵染率显著高于接种摩西球囊霉(G-AM)处理,正常水分条件下N-AM处理的侵染率最高;两种水分条件下,接种AMF的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更高,正常水分处理下达到最大。菌根侵染率与排根产生量之间显著正相关,水分胁迫显著抑制了植株的排根产生量;与不接种相比,接种处理能显著提高排根产生量。接种AMF后根系对磷素的活化、吸收及转化能力显著升高,表现为接种的澳洲坚果幼苗根系、茎秆和叶片中全磷含量较高,两种水分条件下均表现为N-AM>G-AM>CK;菌根与排根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显著改善了澳洲坚果幼苗根系对磷素的活化和吸收能力,且菌根比排根发挥了更大作用,尤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两种AMF均能与澳洲坚果幼苗建立共生关系,N-AM处理的幼苗各指标显著优于G-AM处理,可能是由于拥有多样性优势的土著AMF在澳洲坚果幼苗根系中定殖能力较强或是AMF真菌对外来物种澳洲坚果有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53.
分析了近10年来澳洲坚果产业在世界木本坚果中的地位,介绍了世界澳洲坚果的种植面积、产量、进出口、价格和消费情况,并提出了今后世界澳洲坚果产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4.
安徽森林资源现状及其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陶亮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1):186-187,202
根据安徽省 1989、1994和 1999年 3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对资源消长进行了动态分析 ,提出了安徽省林业生产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5.
云南澳洲坚果春季病害病原调查及主要病原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云南澳洲坚果春季病害的调查中采集到9种症状的病害,其中叶枯、枝枯为主要病害。经病原菌分离和致病性测试,鉴定病原菌有9种,拟盘多毛孢为优势种群,其次为拟茎点霉、毛色二孢、炭疽菌等。对拟盘多毛孢作防治药剂筛选,推荐使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戊唑醇、丙环唑等,以后渐次为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异菌脲、嘧菌酯等。  相似文献   
56.
三七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三七种植区土壤中存在Cd污染现象。为了研究Cd对三七生长、抗氧化性及渗透性的影响,在云南省弥勒市新哨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含量Cd(0、2、5 mg kg-1)对三七抗氧化性及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三七生长量在2 mg kg-1、5 mg kg-1Cd含量处理下茎粗、株高无显著性差异,叶长、叶宽、叶绿素、地上鲜重、地下鲜重、根长具有显著性差异,5 mg kg-1Cd含量处理下其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2)叶片中MDA含量在2 mg kg-1、5 mg kg-1Cd含量处理下呈上升趋势,主根MD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主根和叶片中CAT含量随着Cd含量升高呈下降趋势;主根和叶片中POD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叶片和主根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Cd含量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三七主根和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随重金属Cd含量升高呈上升趋势;总之,5 mg kg-1Cd含量引起三七脂质过氧化,破坏三七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三七生物量的累积及生长。  相似文献   
57.
【目的】在尿素中添加由改性蒙脱石和有机聚合粘结剂等组成的基质材料 (> 5%) 生产的尿素具有缓释效果。本试验研究了将基质材料降低到国家标准允许的最高限量 (2.5%) 时肥料的缓释效果,为新型肥料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和2017年在合肥进行水稻和玉米田间试验。设置无氮对照、常规尿素和缓释尿素 (含N 45.2%和基质材料2.5%) 3个处理。调查了水稻抽穗期和玉米吐丝期株高、叶面积、根系表面积,分析了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并分析了水稻抽穗期和玉米吐丝期土壤矿质氮含量,评估了肥料氮素淋溶与氨挥发风险。利用室内淋溶实验模拟了缓释肥料氮素的淋出量变化。【结果】基于两年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进行分析:与常规尿素相比,缓释尿素处理水稻植株增高了4.5%,玉米增高了12.4%;水稻叶面积提高了9.8%,玉米提高了11.5%;水稻根系表面积提高了9.5%,玉米提高了5.0%;叶片叶绿素含量水稻提高了18.5%,玉米提高了7.8%;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水稻提高了19.6%,玉米提高了20.3%;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水稻提高了17.7%,玉米提高了11.5%。与普通尿素相比,缓释尿素处理水稻增产17.2% (P < 0.05),玉米增产6.6% (P > 0.05)。缓释尿素处理可提高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但降低穗粒数;缓释尿素处理有提高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的趋势。通径分析表明,缓释尿素处理提高水稻产量的原因主要是提高了亩穗数,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穗粒数。肥料氮素损失过程可以用逻辑斯谛方程拟合 (P < 0.01),缓释尿素比常规尿素具有较低的氮素淋溶和氨挥发风险。在水稻抽穗期,缓释尿素处理的土壤矿质氮含量比常规尿素处理提高9.2% (P < 0.05);在玉米吐丝期,缓释尿素处理的土壤矿质氮含量比常规尿素处理提高18.1% (P < 0.05)。缓释尿素处理较低的氮素损失风险和较高的土壤矿质氮含量是其改善作物生长的重要原因。【结论】2.5%基质改性缓释尿素具有减少氮素损失、提高土壤矿质氮含量、改善植株形态生长和生理活性、提高水稻与玉米产量的作用,在水稻和玉米栽培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
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密度(60粒/m2和120粒/m2)和盐度(20和30)对缢蛏渗透调节和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实验持续72h,检测了缢蛏血淋巴Na+浓度、K+浓度,肝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鳃组织中Na+/K+-ATPase活性、钠氢逆向转运蛋白(Na+/H+ antiporter)和膜泡质子泵(V-ATPase)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密度和盐度对缢蛏血淋巴Na+浓度、K+浓度无显著交互影响作用(P > 0.05),高盐组Na+浓度、K+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在实验12h和24h时,密度和盐度对Na+/K+-ATPase活性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 < 0.05),并且高盐度组和高密度组Na+/K+-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在各时间点,各实验组SOD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且密度和盐度对SOD活性和MDA含量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 < 0.05);高盐度组和高密度组Na+/H+ antiporter基因和V-ATPase基因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由此可见,高密度和高盐度对缢蛏的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水平具有显著交互作用,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究海水贝类对密度和盐度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前期利用重离子诱变水稻品种科辐粳7号获得受环境响应的水稻早衰快腐突变体ad1(automatic degradation 1)植株,为研究该突变体衰老腐解的发生机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ad1在抽穗期时遇到高温茎叶会快速腐解,引起整个植株坍塌。衰老发生时,突变体ad1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极显著低于野生型(WT),胞间CO2浓度极显著高于WT。突变体ad1总叶绿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低于WT。石蜡切片观察发现突变体ad1叶肉细胞受损,排列松散,气孔结构受损;茎秆表皮变薄,厚壁组织细胞排列松散、细胞变少。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突变体ad1叶绿体结构异常,淀粉颗粒明显增多,类囊体排列紊乱,片层结构模糊,基粒垛叠松散。组织化学染色表明ad1突变体中死细胞、过氧化氢以及超氧阴离子含量比WT高。与WT相比,突变体ad1叶片中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力活力(T-AOC)及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可溶性蛋白(SP)含量显著降低。遗传分析表明ad1突变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突变体ad1基因定位和基因功能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