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1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356篇
综合类   35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5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前国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趋势是强调土地利用变化的综合性研究和土地利用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协同演进研究。文章统地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机制,并以陕北黄土高原为例做了实证分析。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目标、利用方式和开发水平的变化以及各产业部门间对土地利用的特殊要求和比较经济效益的差异,导致土地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间流转和重分配,从而引起土地利用变化,反之,土地利用变化又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的演进和变化,二者是一种协同、互动的演进关系。在陕北产业经济类型的转变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机制也由国家计划调配主导型转变为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竞争机制主导型、经济效益最优机制及各种政策主导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优机制主导型,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52.
楚纯洁  赵景波 《土壤学报》2016,53(2):311-321
以西安少陵塬S3古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野外剖面观察,探讨该剖面的元素迁移、化学风化特征及其所揭示的气候变化等问题。结果表明:(1)少陵塬剖面S3黏化层具有3层结构,根据铁质胶膜发育、Ca CO3迁移等可以将S3剖面构型划分为黏化层(Bts1-Bts2-Bts3)、风化淋滤黄土层(BC)和Ca CO3结核淀积层(Bck);(2)Bts层Ca O与Ca CO3迁移程度最大,淋失率分别达到了-99.3%、-83.1%,Sr、Na2O和Mg O也发生了显著迁移,而Fe2O3、Al2O3和Rb则在黏化层略有富集,尤其Fe2O3和Al2O3在Bts3层有明显富集;(3)少陵塬S3古土壤介于初等风化向中等强度风化的过渡阶段,风化作用由BC→Bts2→Bts1→Bts3逐渐增强,Bts3已基本完成初期脱Ca、Na风化过程;(4)依据Ca CO3与Fe2O3的迁移富集特点确定,少陵塬剖面S3古土壤Bts3发育时的土壤为弱碱性,而Bts1和Bts2为碱性;初步确定少陵塬S3为黄褐土,S3发育时期西安地区的年均降水量为800 mm左右。  相似文献   
53.
随着世界范围内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已成为热点.国家旅游竞争力对于一个国家保持和争取更大的旅游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研究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国家旅游竞争力与游客感知的关系.主要结论是:1)国家旅游竞争力与国家旅游感知形象、情感形象、满意度、忠诚度和推荐意愿之间具有显著关系.2)游客的国家旅游感知形象对游客的国家旅游情感形象具有正向、显著影响.3)游客对一个国家的旅游整体形象影响其对该国旅游的满意度、忠诚度和推荐意愿.4)国家旅游感知形象可划分为吸引物因素、环境因素、支持因素、氛围因素和经济因素等5个维度.文中研究从游客感知的视角研究了国家旅游竞争力与国际游客感知形象、情感形象、满意度、忠诚度和推荐意愿之间的关系,扩展了目的地竞争力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4.
依据晋陕峡谷区15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应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Z指数法等对该地气候变化和旱涝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52a来,晋陕峡谷区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向(0.278℃/10a),气温空间分布差异明显.2)降水呈现波动递减趋势(12.54mm/10a),降水空间分布呈纬向变化规律.3)气温突变后,涝灾比重迅速下降,“正常”年份和旱灾的比重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5.
根据可获得的能源消费量等数据,论述现有三种碳清单测算方法:能源消费计算法,终端能源消费计算法和分部门计算法,同时对分部门中工业过程和废弃物处理碳排放计算提出基于"直接投入材料量"的修正方法,并分别计算陕西省2000-2012年碳排放总量,对比不同方法结果,详细分析清单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方法计算的碳排放值存在较大差异,分部门计算法充分考虑碳源和具体能源投入从理论上较另外两种方法可靠。数据来源、碳排放系数和分部门计算方法的选择是清单不确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直接投入材料量"修正方法可有效避免数据统计和碳排放系数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6.
西安草滩渭河古河漫滩沉积与洪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调查、历史文献记录和106个样品的粒度分析,对草滩渭河沉积剖面的洪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渭河300年来洪水沉积分层明显,对洪水的发生和短期降水量变化反映清楚,分辨率高,能够作为很好地指示洪水和降水量变化的指标。CT剖面厚度约4.5 m,为古洪水沉积层,剖面随深度变化具有明显的粗细变化节律。共分为21个沉积层,指示了21次较大规模的洪水。CT剖面反映的21个阶段的洪水深度和规模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为:第13阶段>第5阶段>第17阶段>第14阶段>第12阶段>第6阶段>第2阶段>第1阶段>第18阶段>第4阶段>第3阶段>第10阶段>第11阶段>第8阶段>第21阶段>第9阶段>第15阶段>第20阶段>第19阶段>第16阶段>第7阶段,其中第13,5,17,14,12,6,2,1阶段为特大洪水阶段,第18,4,3,10,11,8,21,9,15,20,19,16,7阶段为大洪水阶段。CT剖面粒度成分显著大于120年来的洪水沉积,反映了草滩剖面洪水发生时,水动力强,流量大,指示当时降水量应当较多。西安草滩CT剖面第1,2,5,6,12,13,14,17层沉积时,高出河床之上的洪水深度大于6.5 m,其余15个阶段的洪水深度等于或小于6.5 m。  相似文献   
57.
通过获取文冠果的种群分布点,基于影响文冠果生长的气候地理环境因子构建MaxEnt模型,探讨影响文冠果生长的主导气候地理环境因子条件,利用ArcGIS10.1平台对当前气候环境下文冠果的适宜种植区进行分析,并对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文冠果的适宜种植区进行预测,为文冠果的资源保护和未来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影响文冠果种植分布的主要因子有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温度年较差、高程和最干季降水量;2)在当前气候情景下,文冠果的高适宜种植区面积、适宜种植区面积、低适宜种植区面积和不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占全国总面积的1.17%、2.85%、3.78%和92.20%,高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和甘肃;3)在未来不同的气候情景下,文冠果的高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的面积均呈扩大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冠果的高适宜种植区和适宜种植区的面积也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流域沉积物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西拉木伦河地表沉积物的粒度组成以63~250μm粒径为主,粒度特征表现出一定的风成特点;化学组成以Si、Al为主,与上陆壳平均化学组成相比,除Si O_2、Co、As Ni、Ba、Ce等元素外,均处于不同程度的亏损;不同河段沉积物粒度参数、化学元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相似性,且化学元素含量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均表明其具有相似的的物源;不同河段A-CN-K图解及CIA(化学蚀变指数)揭示了西拉木伦河不同河段地表物质化学风化程度均较低,处于较弱的去Na、Ca阶段。不同河段化学风化程度差异与其局地气候及地貌格局息息相关;不同地貌单元沉积物粒度组成、地球化学过程的递变规律与距河道远近、地貌、植被等因素有关;西拉木伦河平均粒径与一些元素的相关性,说明粒度和化学元素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总之,在不同空间尺度上,西拉木伦河地表沉积物理化特征的分异实质上反映了风动力和水动力的差异性分选。该研究对于构建风水两相沉积物综合判别指标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9.
基于GIS 的中国2000年水足迹省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目前对于水足迹测评的常用方法,并简要介绍了虚拟水的核算原则。通过对2000年中国各省人均水足迹与人均用水量的比较,借助于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各省区人均水足迹进行了系统聚类,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将中国31个省区的人均水足迹划分为5类,其中人均水足迹在480 m3/a以下的仅有广西,480~550 m3/a的有四川、贵州、江西、浙江,700~850 m3/a的有新疆、甘肃、宁夏、山西、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辽宁,850~950m3/a的有内蒙古和青海,其余省份介于550~700 m3/a,制作了中国2000年各省人均水足迹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60.
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与方法,基于GIS软件平台Arcinfo9.0,从1987和2002年2个时期的TM和ETM遥感数据中提取了甘州区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建立了甘州区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和涨落势图谱,分析了该区15年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87~2002年该区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荒漠地、耕地、城镇及交通用地增加,其中增长最多的图谱单元是荒漠地,增加了6.18×104hm2,占总新增图谱单元的60.2%,主要来源于牧草地、耕地、其它未利用地及林地的土质退化;其次是耕地,其图谱单元增加了1.8×104hm2,主要来源于对荒漠地的治理开发和对其它未利用地的开垦。牧草地、林地、水域及其它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减少,减少最多的图谱单元是牧草地,减少了3.74×104hm2,占总减少土地图谱单元的50.92%,主要转移为其它未利用地和荒漠地;其次是9 933.32 hm2的其它未利用地图谱单元的减少,主要转移为荒漠地和耕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