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4篇
  80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乌兰坝马鹿鹿茸生长性状表型参数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观测和生物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 ,乌兰坝马鹿的鹿茸生长性状的大部分指标显著高于其他东北马鹿 ,但远不如天山马鹿清原品系 ;其畸型茸率较低 ;茸主干围度的增长率显著高于主干长度的增长 ;首次探讨的鲜茸日增重、主干长和主干围及杈口深与锯龄之间 ,呈强正相关 (P <0 0 1 ) ,并建立了其相应的线型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52.
邹洪涛 《饲料广角》2005,(8):7-9,12
就我国肉牛、奶牛饲养业的发展趋势展开分析,探讨饲料级尿素磷酸盐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53.
  目的  为探索常规化肥用量下,配施不同用量木醋液对玉米SPAD值、养分吸收积累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方法  以‘迪化159’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进行了化肥配施木醋液对玉米SPAD值、养分吸收积累量、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结果  与未配施木醋液的对照处理相比,化肥配施不同用量木醋液均能提高玉米的SPAD值,促进玉米植株对大量养分的吸收,提高产量和品质。化肥配施0.3 mL kg?1土木醋液时,玉米植株对氮素、磷素、钾素和总养分的吸收积累量最多,均显著大于对照处理,蛋白质含量亦显著大于对照处理(P < 0.05)。化肥配施0.4 mL kg?1木醋液时,虽玉米植株生物量以及籽粒产量显著大于配施0.4 mL kg?1木醋液(P < 0.05),但与化肥配施0.3 mL kg?1木醋液相比降低了粗蛋白含量(P < 0.05)。  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木醋液用量为0.4 mL kg?1土时,玉米的生物量和产量均最大,且木醋液的用量与玉米籽粒中淀粉含量呈显著(P < 0.01)正相关;通过隶属函数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进行综合分析,木醋液用量为0.4 mL kg?1土时玉米生长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54.
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土壤CO2排放特征及碳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CO2排放特征及碳平衡的影响,为设施土壤固碳减排和合理施肥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以“粉太郎”番茄为试材,基于设施微区试验,利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观测了不同施肥模式[50%化肥N + 50%有机肥N + 改良剂组(HYG)、50%化肥N + 50%有机肥N组(HY)、100%有机肥N组(Y)、100%化肥N组(H)和不施肥处理组(CK)]土壤CO2的排放特征,探讨了土壤含水量、温度、pH、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孔隙度、土壤有机质等因子对CO2排放量的影响。  结果  在番茄生长初期和施肥后,设施土壤CO2排放速率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的双因素复合模型可以解释76.0%(P < 0.01)土壤CO2排放速率的变化,不同施肥模式下造成土壤水热环境的变化会显著影响土壤CO2排放速率。整个生育期,不同施肥模式之间土壤CO2排放累积量差异显著(P < 0.05),相比CK处理,施入肥料的H、Y、HY和HYG处理的土壤CO2排放累积量分别提高了26.7%、83.2%、47.3%和44.2%。相关分析表明,土壤CO2排放累积量与土壤pH、全氮、微生物量碳、土壤孔隙度和有机质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HYG处理相较其余各施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和总生物量,提高幅度分别为9.4% ~ 38.2%和9.0% ~ 32.9%。HYG处理相较当前设施土壤施肥方式(HY处理)显著降低土壤碳释放总量和作物碳排放效率,降幅分别为2.2%和10.9%,同时HYG处理可以使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增加(11.5%)。  结论  从固碳减排的角度,50%化肥N + 50%有机肥N + 改良剂处理是辽宁地区设施番茄栽培适宜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55.
不同土壤水吸力与耕作方式对土壤压缩—回弹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合理耕作方式是缓解土壤压实、提升土壤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而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机械物理性能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土壤耕作质量.通过研究不同土壤水吸力和耕作方式下土壤压缩曲线及模型拟合效果,分析土壤回弹—再压缩曲线变化及机械力学参数(预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差异,以期为农田土壤耕作和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相似文献   
56.
为探讨自行研制的有机无机复合物包膜缓释尿素的缓释性能及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辣椒小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包膜缓释尿素处理辣椒的椒长、椒肩宽、总产量比常规施肥分别增加15.8%、26.2%、12.4%,包膜缓释尿素用量减少20%的条件下,椒肩宽、总产量比常规施肥增加10.9%、3.3%;等氮量包膜缓释尿素和包膜缓释尿素减量20%处理辣椒果实中NO3--N含量比常规施肥减少41.7%和44.2%;在辣椒整个生长期内施用包膜缓释尿素处理土壤中的全N含量保持在100 mg kg-1左右。综上,有机无机复合物包膜缓释尿素能够达到持续供应作物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7.
为了明确辽宁地区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情况,本研究以辽宁14个地区的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分离和氧化分解的方法,结合显微镜和红外光谱技术测定了土壤及各级团聚体中微塑料的丰度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辽宁地区农田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为3 605个·kg-1,主要包括纤维状、颗粒状、块状和薄膜状4种形状,其中纤维状最多(42.11%),颗粒状和块状次之(29.10%和22.32%),薄膜状最少(6.47%)。纤维状微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尼龙,颗粒状微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块状和薄膜状微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辽宁14个地区农田土壤中微塑料丰度及其形状组成各不相同,其中辽阳、朝阳、本溪、营口地区土壤中微塑料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土壤中69.14%的微塑料以与团聚体结合的方式存在,尤其与小团聚体结合的最多,另外30.86%的微塑料以分散态存在。不同形状微塑料在团聚体中的分布也不同,纤维状和颗粒状微塑料主要存在于小团聚体中,薄膜状微塑料主要存在于大团聚体中,而块状微塑料在各级团聚体中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辽宁地区农田土壤中普遍存在微塑料污染,但是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土壤中微塑料主要是纤维,其成分是尼龙。土壤中的微塑料主要以与团聚体结合的方式存在,但是仍有一部分微塑料以分散态存在,在灌溉或降雨条件下存在向下淋失污染深层土壤和地下水的风险。  相似文献   
58.
辽西北半干旱区土壤深松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辽宁西北半干旱区耕层浅、犁底层厚,影响雨水下渗和玉米生长的实际,玉米苗期进行深松,并测定了深松部位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及玉米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结果表明,深松与对照相比,耕层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容重降低,玉米株高提高了6.3%,茎粗增加了7.0%,穗长增加了19.4%.穗径增加了:3.9%.产量提高了10.5%.  相似文献   
59.
渗灌灌水控制下限对保护地土壤剖面磷素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连续5 a以相同方案于2000~2004年在沈阳农业大学科研基地进行保护地番茄栽培的渗灌试验,其5个处理的灌水控制下限土壤水分吸力值分别为10、16、25、40和63 kPa,灌水控制上限土壤水分吸力值均为6 kPa。 研究结果表明:渗灌及其灌水控制下限能够显著影响不同形态磷素含量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具体表现为土壤表层(0~10 cm和 10~20 cm)的土壤全磷、无机磷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其他土层,在30~40 cm土层的含量为最低,灌水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0~30 cm土层;有机磷随着灌水向土壤底层发生迁移,其含量在土壤深层40~60 cm为最高;各处理不同深度土层中的磷素均以无机磷为主。因此,灌水可以作为调节土壤中磷素的转化及其有效性的方式。  相似文献   
60.
以人才培养国际化为目标,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分析资源环境类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