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林业   36篇
  4篇
综合类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杨光  张雨  邸雪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02-11903,11913
针对目前农林院校林火预测预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创新能力不足、教学手段单一化问题,对林火预测预报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52.
结合林火预测预报课程特征和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探讨了从更新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转变考核方式、增加实践环节等几个方面构建基于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林火预测预报课程的可行性,旨在为农林院校林火预测预报课程教学改革深化和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3.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兴安岭近40a的雷击火数据进行了整理,并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对雷击火发生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从1965年到2005年,共发生雷击火545次,占该地区总火源的37%;雷击火主要集中在5-9月份,5、6月份占全部雷击火的72.5%,且火灾主要集中在上午10:00时到下午17:00时;阿木尔、呼中、塔河、松岭、新林等高纬度地区为大兴安岭雷击火高发生地区.以数理统计方法对影响雷击火发生的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得出:降水多于500mm时,雷击火很少发生,少于400mm时,发生频繁;温度在14℃以下,雷击火发生几率很小,在14~20℃,雷击火为高发段.雷击火重大发生年份,夏季降水大大少于平均值,而且温度高于17℃,且蒸发量过大.因此,降水、平均温度对雷击火发生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4.
韩国国家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 借鉴美国和加拿大先进的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的经验, 尤其是借鉴其他国家消化吸收美、加两国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的成功做法是提高我国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的有效途径。文中介绍了韩国国家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KFFDRI)研建过程及其原理与方法等技术细节, 比较了KFFDRI与美国国家火险等级系统(NFDRS)及加拿大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CFFDRS)的不同, 以期对我国构建国家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5.
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沟塘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2016—2017年防火期野外调查数据,将可燃物载量作为独立因子,与林分相关性显著的因子进行回归分析,构建地表可燃物载量估测模型,估测地表可燃物载量分布。结果表明:(1)从2016年秋季防火期到次年春季防火期,地表可燃物的平均高度、平均含水率、平均鲜质量和平均干质量都呈下降趋势。(2)春季防火期和秋季防火期,地表可燃物的干质量和鲜质量均与可燃物高度呈正相关,可燃物含水率随高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3)春季防火期可燃物载量估测模型拟合平均精度为56.25%,相关系数0.764 0;秋季防火期模型拟合平均精度为77.41%,相关系数0.849 8,经过检验,模型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具有显著差异。以地表可燃物高度为变量,构建地表可燃物载量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为可燃物载量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56.
林火导致树木死亡的机制对计划烧除、火灾损失评估和火烧迹地恢复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目前对林火的作用途径和树木死亡的过程仍不甚清楚。本文将林火行为与树冠、树干和根系的受热过程联系在一起,分析火后树木死亡的潜在生物学机制和影响因素,总结树木烧伤程度的评判方法和死亡率预测模型。火后树木的直接死亡主要取决于叶片和分生组织(芽和形成层)的烧伤情况,而树木受热的边界条件和局部传热过程的精确量化是评判和预测树木烧伤程度的关键依据。由树冠光合速率和韧皮部传导能力下降共同促成的养分胁迫以及由导管(或管胞)气穴栓塞和软化形变导致的木质部水分运输失败都是导致火后树木死亡的潜在原因,而后者更倾向于在短期内造成树木死亡。气孔的导度和对饱和水气压差骤变的敏感性可决定叶片在林火发生时的响应能力,而叶片单位面积的光合速率会因林火矿化作用提供的养分而短暂上升。激素、酚类、萜烯类和乙醇等代谢产物是反映树木延迟死亡的关键生化指标,同时也与火后病虫害的侵染密切相关。树冠的烧伤程度是短期内评估树木死亡概率及恢复情况的可靠参数,次年萌芽和展叶情况应作为补充参考。独立指示变量、综合评级指标和统计经验模型都是目前评估和预测火后树木死亡率最可行且有效的途径,而基于过程的生物物理学模型是未来的研究趋势。此外,本文还对该研究领域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可为火后树木死亡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利用1978年MSS多光谱数据、2008年中国资源卫星数据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黑龙江省土壤退化典型地区大庆地区的植被和土壤碳氮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大庆地区的植被平均碳密度1978年为0.58kg/m2,2008年为0.67kg/m3;土壤平均碳氮密度分别为(9.26±1.73)kg/m3和(0.62±0.17)kg/m3,土地覆被平均土壤碳氮密度分别为(8.10±2.34)kg/m3和(0.50±0.11)kg/m3。1978和2001年植被碳储量分别为(9.38×106)t和(10.40×106)t,30年间植被碳储量增加了(1.02×106)t;全区土壤总碳量为(187.18±34.95)×106t,总氮量为(125.84±33.66)×105t;全区土地覆被土壤总碳量为(163.68±47.34)×106t,总氮量为(102.00±22.55)×105t。大庆地区的植被和土壤平均碳密度都低于中国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8.
欧美及中国林火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整理1980~2006年加拿大、美国、中国以及欧洲南部5个主要国家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希腊的林火资料,针对森林火灾中林火发生次数、过火面积、平均每次过火面积、经费投入等方面分析欧美及中国林火的损失情况,总结规律,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控制林火对策.  相似文献   
59.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森林草原防火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草原火灾是目前世界上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下重大森林草原火灾已成为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森林草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如何快速有效地防止和控制森林草原火灾,减少其造成的损失是“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乃至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问题。文中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森林草原的基本特征,研究了沿线区域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基本特征和防控对策,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森林草原防火国际化合作的对策与建议,其研究结果对于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森林草原防火国际合作以及提高我国森林草原防火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0.
森林火灾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的发生和蔓延很大程度上受气象条件的制约(林其钊,2003;宋志杰,1991),气候波动是过去几千年来林火动态(forest fire regime)发展演变的重要影响因子(Whitlocka et al.,2006;Yalcin et al.,2006;Talon et al.,2005;Carcaillet et al.,2001;Hallett et al.,2006;Grenier et al.,2005;Goff et al.,2007;Hu et al.,2006).当前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IPCC(Intergovem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第四次<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称(Morton et al.,2007):过去100年(1906-2005年)中,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升高了0.74℃.气候变暖必然会对林火的发生和蔓延产生重要影响(田晓瑞等,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