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如何优化夏秋期蚕品种,是当前蚕桑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夏蚕和早中秋蚕是最难饲养的2期蚕,此时气候条件和桑叶质量都较差,蚕农对夏秋蚕品种的呼声一直很高。随着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夏蚕和早中秋期仍饲养春用品种,蚕茧质量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种桑养蚕稳产  相似文献   
52.
为进一步提高淳安栽桑养蚕科技水平,全面提升千岛湖牌桑蚕茧质量指标,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茧丝绸市场需求,实现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淳安蚕茧生产总量上规模、质量上档次,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的目的,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主持制定了<千岛湖牌桑蚕鲜茧>地方标准,并于2003年4月由淳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  相似文献   
53.
54.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6,他引:43  
大田试验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活跃微生物量、土壤呼吸、呼吸商、土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活跃微生物量,深松耕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活跃微生物量。随耕作作业之后时间的推迟,活跃生物量减小。秸秆还田初期(小麦越冬期)能显著提高土壤呼吸作用,提高99.7%;后期(小麦播种期)能显著降低土壤呼吸,降低16.6%。随耕作作业之后时间的推迟,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都会减少农田向大气中CO2的排放,减少土壤碳库的亏损。深松耕还田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土壤呼吸和土壤活跃微生物量是衡量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土壤酶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55.
少免耕模式对冬小麦花后旗叶衰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小麦开花后旗叶的生理活性对产量存在显著影响.为了研究少免耕耕作体系对冬小麦旗叶衰老状况的影响,采用4种土壤耕作模式(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耙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覆盖)在山东龙口进行了3年田间试验,研究了耕作模式对小麦产量及花后不同时期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模式相比,旋耕秸秆还田和耙耕秸秆还田模式旗叶衰老过程中活性氧清除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强,SOD、POD活性变化幅度较常规耕作模式平稳;免耕覆盖模式小麦旗叶在蜡熟期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模式,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表现出明显的贪青晚熟的特点.旋耕秸秆还田和耙耕秸秆还田模式产量与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差异不显著,免耕秸秆覆盖模式产量显著低于其他耕作模式.研究表明短期(1~3年)少耕耕作模式可以在该地区应用,而免耕覆盖则不适宜.  相似文献   
56.
通过调整养蚕布局,全年饲养6期蚕,使桑园单位面积饲养蚕种增加20%以上,提高桑园、蚕室、蚕具利用率,增加单位产值,促进了蚕农增收,稳定蚕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7.
以常规尿素为对照,研究了控释尿素用量与施用方式对玉米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均显著增加。施氮水平相同时,玉米氮肥利用率、产量和品质均表现为:控释尿素底施〉控释尿素侧施〉常规尿素侧施。与控释尿素侧施相比,底施分别使籽粒产量、籽粒蛋白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提高4.8%-7.7%、5.6%~8.2%和13.9%-28.3%,均达显著水平。综合分析表明,与常规尿素和控释尿素侧施相比,底施包膜控释尿素150kgN/hm^2能够显著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8.
少耕免耕及秸秆覆盖在改善生态环境、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试验设置4个耕作处理,分别为常规耕作、旋耕、耙耕和免耕;施氮量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常规施氮量的100%、75%和50%,以研究耕作方式和施氮量对小麦、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递减小麦公顷穗数降低,小麦、玉米产量降低,总产量下降;旋耕、耙耕和免耕处理的小麦穗粒数随施氮水平的递减而降低,而千粒重随施氮水平的递减而有增加趋势,玉米的千粒重与施氮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常100、耙100和免100处理的产量最高,旋100、常75和免75次之,而耙100和免100处理的净产值最高,高于常100。因此,耙100和免100的经济效益最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包膜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用量对玉米穗位叶衰老、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5个施氮水平和2个水分水平,研究不同类型尿素与水分耦合对玉米花后不同时期穗位叶含水量、净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比较处理间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差异,讨论花后穗位叶衰老与产量的关系。【结果】相同水分条件下,与常规尿素相比,开花期包膜控释尿素处理玉米穗位叶净光合速率较低,花后始终保持较高值,且越到后期优势越大。相同施氮水平下,与常规尿素相比,包膜控释尿素处理可显著提高玉米穗位叶含水量、SOD、POD和CAT酶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MDA积累量,因而包膜控释尿素处理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灌浆水有利于延缓穗位叶衰老,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由于包膜控释尿素成本较高,在灌浆水条件下施氮量较高时经济效益低于常规控释尿素。【结论】与常规尿素相比,包膜控释尿素与灌溉对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耦合效应更显著,其原因是提高了叶片活性氧清除酶活性,增加了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MDA的积累量,延缓叶片衰老和提高净光合速率,有利于高产。随着包膜控释尿素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它在粮食作物生产上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60.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籽粒苋不同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其籽实产量的影响。通过试验,建立了籽粒苋籽实产量与其种植密度、施氮量间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和模型寻优,获得籽粒苋籽实产量≥3 400 kg/hm2的优化栽培方案为:栽培密度7.05万~8.79万株/hm2,施氮量108.20~181.76 kg/hm2。在籽粒苋高产栽培中,掌握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才有利于籽粒苋籽实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