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概述了分子标记的种类,分析了杂种优势研究中常用的几种分子标记的原理、特点。综述了分子标记在作物杂种优势群划分和杂种优势利用模式构建、杂种优势预测以及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中的利用现状。并对分子标记在杂种优势研究中的进一步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2.
转CrylAc+CpTI双价基因棉对烟粉虱主要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了取食转双价基因棉SGK321及其亲本棉SY321后烟粉虱伪蛹体内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主要解毒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与SY321烟粉虱种群相比,SGK321对烟粉虱体内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均值无显著影响,但两个种群中这些酶活性个体分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与SY321烟粉虱种群相比,SGK321烟粉虱种群α-NA羧酸酯酶活性在<30 mOD/(mgprotein.min)区间分布频率较高,而在30~40 mOD/(mg protein.min)区间较低;SGK321烟粉虱种群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2~4 U/mg protein区间内分布频率略低,而在>4 U/mg protein区间内分布频率上升了10个百分点;SGK321烟粉虱种群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在80~140 U/mg protein活性区间内分布频率略有下降,在140~170 U/mg protein区间内分布频率上升了1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3.
中国部分农区作物上本地烟粉虱隐种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一个至少包括36个不同隐种的物种复合体,为明确中国本地烟粉虱隐种的分布,采用线粒体COI基因(mt COI)分子标记法对2011—2012年在中国27个省(市)61个烟粉虱种群中获得的45个非B/Q隐种烟粉虱个体进行了隐种鉴定和分析,并利用邻接法基于mt COI序列构建了本地烟粉虱隐种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45个非B/Q隐种烟粉虱对应的45条线粒体COI序列中共有10个单倍型,所有单倍型分别属于烟粉虱Asia II 2、Asia II 6、Asia II 7、Asia I与China1隐种,均为我国本地隐种。其中,在安徽省发现烟粉虱Asia II 2和China1隐种,在福建省发现Asia II 6和China1隐种,在海南省发现Asia II和Asia I隐种,在广东省发现Asia II 7隐种,在江西省发现China1隐种。表明中国部分农区作物上仍然存在少量的本地烟粉虱。  相似文献   
54.
烟粉虱B型和Q型是两种入侵性较强的生物型,在山东省农区混合分布。B型与Q型入侵种群的快速鉴别对于进一步解析烟粉虱群体遗传结构及其防控有重要意义。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国内外27个Q型种群和1个B型种群微卫星BEM06位点。结果表明:微卫星BEM06位点不能有效鉴别山东省B型与Q型烟粉虱。山东省的Q型烟粉虱入侵来源与西班牙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5.
山东省烟粉虱地理分布及部分地区种群动态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害虫.2006~2007年对山东省11个地市娴粉虱地理分布及局部地区烟粉虱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烟粉虱在山东省广泛分布,然而其种群密度在不同的地区具有区域不均衡性的特点.潍坊寿光、德州临邑和聊城高唐烟粉虱发生相对严重,而济南历城、临沂沂南、临沂平邑烟粉虱发生相对较轻.探讨了影响烟粉虱种群动态的因素以及局部地区烟粉虱种群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经叶锈菌诱导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TcLr38的基因表达情况,寻找与抗病基因表达相关的片段。【方法】应用cDNA-AFLP技术从mRNA表达水平研究TcLr38和感病对照Thatcher与小麦叶锈菌05-22-65(THTS)互作时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76对引物组合检测到约3 800条条带,平均每一对选择性引物可以获得50条条带,其中28对能够在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38和感病对照Thatcher之间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多态性条带划分为8种类型,其中3种类型可能与抗病基因相关。最终得到95条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TcLr38的特异性表达的转录衍生片段(TDF),其中19条差异TDFs只在接种叶锈菌的TcLr38中出现,为上调表达,而8条差异TDFs为下调表达。对可能与抗病相关的特异TDFs中的21条片段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经BLASTx比较,17个TDFs所推导的蛋白质序列在数据库中找到其所对应的同源序列,15个TDFs为已知功能的基因。【结论】通过对功能已知的基因分析,推测决定蛋白激酶C、ATP结合蛋白、类受体激酶、信号传导组氨酸激酶(HPK)、肽酶家族M23、Dnak抑制蛋白DksA、甲硫氨酸tRNA合成酶、RanGTP酶激活蛋白1、烯酰辅酶A水合酶的TDFs可能与抗病或防御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57.
生物入侵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快速发现外来物种并及时根除或阻截是降低损害的重要手段,而传统的鉴定方法往往无法满足对外来物种精准快速的检测需求。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是一种新型检测技术,具有非侵入性和易于取样等特点,弥补了入侵生物传统鉴定技术在检测率低、耗时长以及破坏样本等方面的不足,为入侵生物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该文综述了eDNA技术的特点及发展概况,从入侵物种的检测与监测、入侵途径、分布与危害程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关系等方面介绍了eDNA技术在生物入侵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同时,指出了eDNA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