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5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二氧化氯制剂对水化成分及浮游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鱼类从繁殖、成长到收获,整个一生都是在水中度过的,一切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必须以水为媒介或改变水质而作用于鱼类;二氧化氯作为一种渔用化学消毒剂,除了要考察其对鱼体的直接毒性外,尚需研究其对鱼类赖以生存的水环境造成的影响。我们通过施放二氧化氯制剂后在一段时期内连续测定鱼池水体中的溶解氧、pH值、氨盐、硝酸盐、亚硝酸盐及细菌数、浮游生物数等,研究水质变化的动力学规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药物:二氧化氯制剂由亚氯酸钠(NaClO2)与固体活化剂组合而成,实测有效含量56-5%。试验…  相似文献   
52.
本文研究了一种快速、方便的同时测定鱼类肌肉中磺胺甲唑与甲氧苄啶的HPLC法 ,用二氯甲烷和醋酸钠溶液提取样品中的磺胺甲唑及甲氧苄啶 ,浓缩提取液至干 ,用乙腈磷酸水溶液溶解残渣并去脂肪后过滤 ,清液供HPLC分析 ,紫外检测器在 2 87nm波长下检测定量。肌肉中杂峰能很好地与药物峰分离 ,空白样品添加药物 ,方法回收率稳定在 75~ 85 % ,日内精密度与日间精密度均小于 5 % ,本方法可检出的样品中磺胺甲唑及甲氧苄啶低限为 0 0 0 8μg/g。  相似文献   
53.
斑点叉尾鮰暴发性败血症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3尾表现出血症状的患病斑点叉尾鮰(lctalurus Punctatus)体内各分离出一株病菌,测定结果显示致其急性死亡的致病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慢性死亡的致病菌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对广谱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青霉素、先锋霉素Ⅵ和红霉素等已产生耐药性,而对菌必治、头孢肤肟和复达欣等高度敏感;菌株Jh-1和菌株Yh-3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氟哌酸和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而菌株Jh-2却低度敏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对3株致病菌均具较好的抑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54.
研究了吡喹酮不同给药方式对鲫(Carassius auratus)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浸泡时吡喹酮对鲫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4.80 mg/L、51.07 mg/L、50.78 mg/L;按每千克鱼体重10 g吡喹酮的剂量灌胃时,96 h未见明显中毒症状。亚急性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的给药方式下,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的吡喹酮未对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造成显著影响(P>0.05);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较高浓度的吡喹酮使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ALT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55.
“鱼虾安”防治鱼病效果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晓辉 《淡水渔业》1996,26(6):12-16
“鱼虾安”防治鱼病效果的评价研究艾晓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沙市434000)鱼虾安是山西鱼虾安水产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水产消毒剂,其化学名称为氯代异氰尿酸复合剂,该药物已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广泛应用,有必要对其防治鱼类疾病的效果进行评...  相似文献   
56.
“鱼虫净”对白鲢及草鱼夏花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鱼虫净"对白鲢夏花2、4、8及24~96h 的 TLm(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282、0.143、0.118和0.118mg/L,安全浓度为0.0354mg/L;对草鱼夏花2、4、8及24~96h 的 TLm分别为0.355、0.224、0.189和0.189mg/L,安全浓度为0.0567mg/L。它对白鲢与草鱼夏花96h 的最低致死浓度分别为0.05~0.1mg/L、0.141~0.168mg/L,致死率分别为40%和30%。在0.2mg/L和0.4mg/L 的浓度下,它们的 LP分别为1.41、2.87h 和3.55、4.96h。  相似文献   
57.
为探讨中华鳖不同地理种群的POMC基因的多态性,建立区分中华鳖不同地理种群的分子遗传标记,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得到4个不同地理种群(太湖鳖种群、沙鳖种群、台湾鳖种群和黄河鳖种群)中华鳖的POMC基因,对该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测定,并对所测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其SNP位点,并对所得的SNP位点进行验证。结果显示:4个不同地理种群中华鳖所扩增的POMC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均为786bp;以megalign软件比较分析4个不同地理种群中华鳖的POMC基因,发现该序列中共有15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经过验证,第129位核苷酸的变异为台湾鳖种群不同于其他种群的变异,第441位核苷酸变异为太湖鳖种群不同于其他种群的变异,第168和396位核苷酸为黄河鳖种群不同于其他种群的变异,第531和618位核苷酸为沙鳖种群不同于其他种群的变异。结果表明,中华鳖的POMC基因存在多态性,不同地理种群中华鳖POMC基因均有各自特异的核苷酸序列,可以作为区分中华鳖的不同地理种群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58.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流行病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是近两年来发生且危害性较大的一种新的流行病,主要危害成鳖、亲鳖和100~200g的幼鳖。肠道糜烂出血,胃肠粘膜组织坏死是该病的主要症状。养殖区流行该病的主要流行季节为5~7月,6月是发病高峰月,占发病总例数的39.8%;水温25~30℃时该病较易发生。该病潜伏期较长,发生期(14.3±6.9)d,暴发期(14.7±6.2)d。对湖北省95个养殖场(户)的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发病率为43.2%,平均死亡率(44.5±25.6)%,日平均死亡率(6.9±6.5)%。  相似文献   
59.
(21±1)℃水温条件下,研究了三聚氰胺在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结果显示:血浆中药时数据符合有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动力学方程为:C=3.952660(e-0.027279t-e-0.127279t),吸收半衰期(T1/2kα)为5.4469 h,消除半衰期(T1/2ke)为25.4093 h,达峰时间(Tp)为15.4045 h,达峰浓度(Cmax)为20.3985 mg/L,表观分布容积(Vd)为2.5763(mg/kg)/(mg/L)。肌肉、肝、肾中吸收半衰期(T1/2kα)分别为3.5582、4.1884、5.4397 h,消除半衰期(T1/2ke)为50.8081、23.3504、23.7242 h,达峰时间(Tp)为14.6766、12.6524、14.9967 h,达峰浓度(Cmax)为7.6449、22.9249、40.6047 mg/L,表观分布容积(Vd)为8.5657、2.3970、1.2712(mg/kg)/(mg/L)。结果表明:药物在体内吸收迅速,药物浓度较高,分布广泛,消除较为缓慢。以80 mg/kg剂量混饲口灌3 d后,各组织中三聚氰胺含量总体呈现肾脏>肝脏>肌肉。停止灌药后第5天肌肉中及第7天肝脏和肾脏组织中三聚氰胺含量低于我国(2008)卫生部公布的乳制品及含乳食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和欧盟对中国进口产品设定了三聚氰胺的最大残留限2.5 mg/kg。  相似文献   
60.
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的危害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孔雀石绿的鱼用起因孔雀石绿又名碱性绿、孔雀绿等,属三苯甲烷染料类,是一种合成的工业染料,后来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其对治疗鱼类真菌病有效,与其它药物(福尔马林、氯化钠等)配伍使用,对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的纤毛虫、聚缩虫病有较好疗效,对小瓜虫病亦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并因其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