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5篇
  6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亚洲耕地利用格局十年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亚洲作为全球人口最多、耕地面积最大、发展中国家众多的大洲,其耕地利用格局变化特征关系到各国乃至全球的粮食产量波动,影响世界粮食安全。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亚洲耕地利用格局变化,加深对亚洲耕地利用现状的认识,科学把握其变化特征及规律,为亚洲的农业土地系统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最新研制的2000年和2010年两期全球30 m地表覆盖遥感数据产品(GlobeLand30)及FAOSTAT统计数据,建立耕地面积数量和耕地利用格局指标群,选取耕地面积及其变化幅度、复种指数及其变化幅度、耕地破碎度及其变化幅度等指标,在国家、地理分区和县级等三个尺度上,综合分析2000-2010年亚洲耕地的数量、复种指数及耕地破碎度变化特征。【结果】2010年亚洲耕地面积69 827.94×104 hm2,10年间面积增加62.62×104 hm2,增幅达到0.09%。除东亚耕地数量减少外,其他区域耕地增加;东南亚耕地涨幅最大,西亚是耕地增减最为活跃的地区。亚洲有60%的国家耕地增加,80%的国家耕地面积变化幅度为-5.00%-5.00%。2000-2010年,亚洲复种指数提升7.77%,增幅达9.00%,五大地理分区的复种指数均呈现增加状态。超过2/3的国家耕地复种指数增加,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塞浦路斯等国家耕地复种指数减少明显。亚洲耕地地块细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国南方、日本、菲律宾、阿富汗,而印度、中国华北平原及东北农垦区则耕地连片、地块大。亚洲耕地破碎度总体上增加1.12%,中亚和南亚耕地破碎度大幅下降,东南亚耕地破碎程度加剧。超过半数的国家耕地破碎度降低。2000-2010年,中国耕地面积减少0.95%,复种指数增幅较大,达到6.01%,耕地破碎度小幅增加,增幅达2.17%。中国南方地区耕地破碎度高,华北平原、东北农垦区、成都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耕地破碎程度低;东部及华北经济发达地区耕地破碎程度增加剧烈;湖南、江西等地耕地破碎度降低。【结论】总体来说,亚洲耕地面积变化平稳,略有增加。复种指数分布呈现“南高北低”的特点,复种指数变化“东南增西北减”,耕地利用程度有较大提升。亚洲的耕地破碎度10年间略有增长,半数以上国家的耕地向规模化发展。中国作为亚洲农业重点区域,10年间其耕地数量减少并伴有破碎化加剧的趋势,但耕地利用率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52.
胡琼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0):22-22
本文针对农资企业存的货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农资企业季节性强的特点,为提高企业库存水平,提出了加强农资连锁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3.
流水养鱼是当今世界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其类型和格式因各自的经济、技术、自然等条件而不同。国外有西德的施特勒马蒂克的循环过滤式养鱼,每平方米年产鲤鱼210—253公  相似文献   
54.
中国芥菜型油菜分春油菜和冬油菜两大类,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生育期因种性不同在70~260天内变异,具天然黄籽、抗早、抗倒、耐瘠、耐寒等优点。种子含油量平均36.62%,以西藏、山西的为高;脂肪酸组成平均含量:棕搁酸3.33%,硬脂酸1.31%,油酸16.72%,亚油酸20.50%,亚麻酸11.91%,花生烯酸10.71%,芥酸35.42%。新疆、内蒙古、山西的品种具高油酸、高亚油酸、低芥酸的特点。  相似文献   
55.
胡琼梅 《云南林业》2007,28(2):26-26
现将桉树扦插育苗的十大关键环节简介于下。 1.采穗母株。用组培苗作母株,插穗生根状况好。 2.母株年龄。母株年龄在1-3a生时,采穗扦插生根率高。  相似文献   
56.
元江县新银合欢引种的适应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元江县引种 2 0余年的新银合欢进行了适应性调查 ,通过生长量与生物量、土壤及海拔高度适应能力、开花结实及自然更新习性等的分析 ,证实该树种在元江县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13~ 2 0年生新银合欢年平均生长量达 1 1~ 1 3m、胸径 1 0~ 1 3m。无论在生长量、生物量和开花结实等习性上均具有原产地和其他引种地的特性。可作为元江低海拔高度 (35 0~ 15 0 0m)干热河谷区的造林先锋树种。该树种天然更新能力强 ,用途广泛 ,一旦造林或更新成功 ,可持续经营利用  相似文献   
57.
影响油菜根肿病发生流行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十字花科根肿病在安徽黄山油菜种植区发生日趋严重,成为限制油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大田调查、田间试验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表明品种抗性、土壤性质及种植方式、前茬作物和气象因子等是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不同油菜品种根肿病的发病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汇油50’最感病,‘浙双72’最抗病。移栽田较直播田发病轻。砂壤土油菜根肿病发生最重,黏性土发病次之,壤土发病最轻,前茬为甘薯、水稻和玉米的田块,发病轻,前茬为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油菜根肿病发生最重,前茬为大豆的田块,发病次之。9月份月均温、9月上旬降雨量和9月下旬降雨量等气象因子与根肿病发病率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58.
甘蓝型油菜的抗裂角性鉴定及品种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菜生产效益的提高有赖于机械化进程的推进,而机械化收获要求油菜品种具有较强的抗裂角性.为明确我国最新育成的油菜杂交种(或品系)对机械化收获的适应性,以改进后的随机碰撞法对2008年参加湖北省和全国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试的50份甘蓝型油菜进行了抗裂角性鉴定.结果表明,抗裂角指数为0.020~0.470,对照品种中油杂2号的抗裂角指数为0.218,大致处于中间值.将抗裂角指数范围分为:>0.4,0.3~0.4,0.2~0.3,0.1~0.2及<0.1五个区域,被鉴定的50份甘蓝型油菜在这5个区域的分布频数分别为5,5,10,17和13个,表明我国最近育成的油菜杂交种(或新品系)的抗裂角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有望通过筛选获得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品种.对抗裂角指数较高的10份材料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进一步分析,筛选出了三北98、中油112等2个通过了区试并获得审定、具有适合机械化收获性状的油菜新品种,可以直接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59.
利用全基因组SNP芯片分析油菜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简称SNP)标记估算油菜优异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分析其与杂种优势间的关系,探讨利用SNP标记预测油菜杂种优势的可行性,为油菜杂种优势利用育种提供指导。【方法】将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6个保持系(1019B、1055B、6098B、8908B、6019B、ZS11B)和8个恢复系(R1、R2、R3、R6、R9、R10、R11、OR1)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配制得到的46个F1杂种及其亲本,在湖北武汉、贵州贵阳和安徽巢湖3种生态环境下考察株高、分枝部位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结角密度、主花序有效长、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及单株产量共10个产量相关性状,统计各性状在每个F1组合中的杂种优势,包括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利用油菜全基因组60K SNP芯片对14个亲本进行基因型分型,对分型得到的SNP标记经质控后利用MEGA5.0软件估算亲本间的遗传距离,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arithmetic averages,UPGMA)对亲本进行聚类分析,利用SAS9.1软件进行遗传距离与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4个亲本经油菜全基因组60K SNP芯片进行基因型分型后共得到52 157个SNP位点,经质量控制后,最终筛选出40 201个SNP有效位点用于亲本遗传距离计算及聚类分析。14个亲本中以6098B与6019B的遗传距离最小,ZS11B与R6的遗传距离最大,所有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1883-0.8811,平均为0.5217。14个亲本被分成4个主群,6个保持系为一个主群,8个恢复系中OR1单独为一个主群,R1、R3、R11为一个主群,R2、R6、R9、R10为一个主群,证明恢复系群体的遗传变异大于保持系,分群结果与实际系谱相符。所考察的10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均值变幅为-0.07%-38.78%,超亲优势均值变幅为-7.74%-20.78%。10个性状中除了一次有效分枝数外,其他性状的杂种优势效应显著,尤其是株高、每角粒数、分枝部位高度和单株产量,平均中亲优势分别达到6.83%、15.31%、16.13%和38.78%,正向中亲优势组合数分别有45、41、46和46个;平均超亲优势分别达到3.18%、5.19%、7.85%和20.78%,正向超亲优势的组合数分别有41、31、42和44个。10个性状中株高、分枝部位高度和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该3个性状的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0、0.5033和0.4711,超亲优势与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884、0.4051和0.4038,而其他性状的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SNP标记在油菜基因型分型、遗传距离估算及聚类分析的研究中优势明显,基于全基因组SNP标记估算的遗传距离与油菜株高、分枝部位高度和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相关性极显著,说明基于油菜60K SNP芯片分析亲本的遗传关系预测油菜杂种优势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0.
油菜Nsa CMS候选恢复基因的来源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同源序列法克隆的Nsa CMS候选恢复基因PPR618的序列,采用PCR方法在Nsa CMS不育系、恢复系、原始体细胞杂交亲本以及其他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共克隆出22个同源序列。序列分析表明,野芥亲本野油18、甘蓝型油菜亲本中双4号各含有2个同源序列,而Nsa CMS 4个恢复系则分别含有3、1、1、1个同源序列。恢复系中候选恢复基因的序列与野芥亲本野油18的同源序列的一致性在93%以上,其中恢1、恢3和恢4中至少有一个同源序列与野油18的第一个同源序列完全相同,恢2中的同源序列与野油18的第2个同源序列完全相同;但与甘蓝型油菜的同源序列一致性均低于80%,说明候选恢复基因来源于新疆野芥,而不是甘蓝型油菜。除了原来的PPR618外,获得了3个来源于恢复系的新候选恢复基因。候选恢复基因在序列上与萝卜和矮牵牛的恢复基因一致性较高。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候选恢复基因在恢复系中多个组织都有表达,但在根、茎中表达量特别少。随着营养器官到生殖器官的发育逐渐升高,候选恢复基因在恢复系中表达量最高的是雄性败育关键时期, 即1.5~2.5 mm的花蕾中,但不育系中的同源基因在茎中的表达量则相对高于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