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112篇
农学   120篇
基础科学   37篇
  55篇
综合类   435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50篇
畜牧兽医   174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属地方为主的事权,水土保持法明确国家要加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加大生态修复力度。近年来,以水土流失严重县为重点,水利部组织实施了坡改梯专项工程、老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农发水土保持项目等重点治理工程,收到明显成效。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形势的发展变化,水土流失严重县有必要做一定的调整。基于此,进一步明确了水土流失严重县的确定原则,提出了水土流失严重县的初步名单,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包含867个县的水土流失严重县名单,并对其分布情况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52.
为了研究臭氧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悬浮颗粒物的净化效果,探讨臭氧对悬浮颗粒物的影响机理,在养殖水体投加不同量的臭氧进行实验室小规模模拟实验,对水体的TSS、浊度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悬浮颗粒物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投加臭氧有助于降低水体浊度,投加7.53mg/L臭氧可将浊度为(5.22±0.55)NTU的原水降低浊度12.47%,投加15.05mg/L和22.58mg/L 臭氧则可提高到25.31%和30.20%。投加臭氧将影响悬浮颗粒物的物理特性,在投加22.58mg/L臭氧时对颗粒物助凝效果显著,将悬浮颗粒物粒径大多分布在48-68um范围的原水转变成99.22%数量的颗粒物粒径>64um,有利于后续物理过滤处理。本研究明确了臭氧对悬浮颗粒物的净化效果是通过氧化有机物产生络合沉淀和胶体絮凝物等改变颗粒物的粒径大小分布的途径来实际的,为臭氧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3.
油茶叶片含有较多的多糖和多酚等次生代谢产物是提取DNA的重要障碍。本研究以油茶叶片为材料研究高质量的DNA提取方法。建立了一种改良的CTAB法,运用2×CTAB缓冲液来裂解细胞,在裂解细胞后的溶液中加入终浓度为2 mol/L Li Cl,用氯仿异戊醇抽提溶液,用等体积的异丙醇沉淀DNA,用预热的70%乙醇洗涤DNA沉淀。运用紫外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测定了DNA的产率和质量,并与经典SDS法、经典CTAB法、高盐低p H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DNA产率比经典SDS的少,与经典CTAB法和高盐低pH法的相似,达到39.0μg/g,且纯度高,无RNA的污染。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叶片DNA可用于油茶后续的PCR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4.
为明确夏谷生产中不同地力水平下的施肥效应和最优施肥量,本试验在中高地力水平下开展谷子“3414”氮、磷、钾肥肥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能显著提高谷子产量,在中高地力水平下平均增幅分别为21.4%和12.7%,其中氮肥增产效率分别为20.2%和7.9%,磷肥增产效率分别为6.6%和12.6%,钾肥增产效率分别为11.3%和13.8%,表明在中地力水平下氮肥增产效率最高,高地力水平下磷钾肥的增产效率显著高于氮肥。氮、磷、钾肥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在中地力水平下,氮磷间存在抑制作用,氮钾和磷钾间存在促进作用;在高地力水平下则均存在抑制作用。氮、磷、钾肥的平均偏生产力在中高地力水平下分别为42.1、50.4、200.0和56.4、72.4、283.8 kg·kg-1,表明高地力水平下的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均高于中地力水平。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在中高地力水平下分别为7.6、2.8、14.6和3.5、7.2、28.3 kg·kg-1,表明氮肥农学效率以中地力水平下最高,磷钾肥农学效率则以高地力水平下最高。通过建立肥料与产量的三元二次施肥模型得出在中高地力水平下谷子氮、磷、钾肥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89.3 kg·hm-2、P2O5 61.1 kg·hm-2、K2O 45.0 kg·hm-2和N 141.2 kg·hm-2、P2O5 180.0 kg·hm-2、K2O 45.0 kg·hm-2。综上,在谷子中地力水平下,氮肥增产效果最好,应提高氮肥的用量和比例;在高地力水平下,磷钾肥增产效果较好,应提高磷钾肥的用量和比例。本研究结果为夏谷不同地力水平下施肥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5.
苏州市吴江区鲜食甜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鲜食玉米新品种,优化玉米种植结构,开展了甜糯、甜玉米新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从生育期、播后3 d出苗率、株高、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品质、抗病虫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认为"苏科糯10号""明玉1203""双萃2750"3个鲜食甜糯品种株型较好、产量较高、抗病虫性较强、品质和感观更佳,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在吴江区具有较大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6.
基于物质平衡的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技术,采用物质平衡相关原理,结合水净化设施构建技术,精准设计确立水处理系统物理过滤设施体积、生物过滤设施体积、循环量及供氧量等关键参数,并优化系统结构,建立融斜管沉淀设施、流化床生物过滤设施、增氧于一体的设施型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应用该系统开展凡纳滨对虾运行试验,结果表明:p H值7.43~8.03,溶解氧5.32~7.82 mg/L,氨氮值0.06~0.54 mg/L,水质调控良好;系统养殖负荷2.26 kg/m3,饲料系数1.17,成活率81.3%,取得高效养殖生长结果;单茬利润3.34万元,亩均年利润2.67万元(按1年3茬计),获得良好经济效益。该研究系统主要参数设定值(预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可为高位池养殖模式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7.
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蚕桑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将蚕桑元素注入生态旅游,可促进传统蚕桑转型升级。以江西省凤凰沟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例,剖析园区蚕(桑)旅融合的发展优势、模式及取得的效益,为传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8.
马氏珠母贝选育群体4个世代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9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分析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壳高选育品系(JCS)4个世代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选育的进行,  4个世代每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2.096下降至1.435, 平均等位基因丰度(Rs)3.556下降至 2.556, 平均观测杂合度从0.492渐次下降至0.269, 遗传多样性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 从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来看, 部分呈上升趋势, 部分呈下降趋势, 部分基本保持稳定, 其中, 一些低频基因甚至会趋于消失。在所有等位基因中, 大部分的频率呈随机变化趋势, 并在不同的世代间上下波动; HHM20- 158 bp的频率呈有规律的变化, 由中高频逐步上升至高频, 呈富集趋势。结论认为, 经过4代的选育, 马氏珠母贝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呈降低趋势, 遗传结构趋于稳定。本研究旨在为后续的马氏珠母贝选育策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9.
Y两优1928是湖南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母本Y58S与父本1928(9311/密阳46)测交选育而成的中稻杂交新组合,2010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Y两优1928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0.
常规水稻品种黄华占栽培密度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栽培密度对水稻(黄华占)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与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r=O.932);与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稳长、结实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总=-0.996,r实=-0.997,r穗=-0.991,r结=-0.991);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r=-0.929);产量构成各因素间,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穗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实=0.997,r穗=0.998);为夺得水稻黄华占高产水平,其适宜栽培密度处在Ⅲ-Ⅳ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