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3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棉铃虫发生趋势的长期预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安徽省阜阳市1973~1993年棉铃虫发生趋势资料为原始数据,选用太阳黑子和自相关因子为预测因子,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技术,建立了阜阳市棉铃虫发生趋势的长期预测模型。通过对1985~1993年拟合检验,历史符合率达88.89%,对1994~1997年试报,准确率达100%,为棉铃虫发生趋势的长期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52.
采用5因素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密度、施肥量、化控和去早蕾等主要栽培措施进行了优化组合研究,建立了棉花产量形成的栽培措施反应模型,确定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综合栽培措施决策方案。经反馈试验证明,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3.
从发展现状、形势分析、发展展望等方面对2009—2018年安徽省棉花产业进行了总结,对存在问题、发展潜力、发展方向及对策等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咨询提供科学依据,为棉花相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企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乙缩调节剂防治棉花烂铃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乙缩调节剂(乙烯利+缩节安)除去棉花早蕾可减轻烂铃病的发生。处理区与对照区相比平均防效58.01%,皮棉平均增产19.62%,其中乙烯利1500ppm+缩节安100ppm,亩施药液25公斤,喷棉株周围,防病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5.
反枝苋对棉花的密度竞争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反枝苋是世界性恶性杂草之一,为安徽省沿江棉区主要杂草,而棉花对杂草竞争十分敏感。论文旨在明确反枝苋对棉花的密度竞争影响,为棉田杂草反枝苋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5年在安徽省安庆市试验地,采用添加系列试验方法,棉花密度保持不变,设置8个反枝苋密度(0、0.125、0.25、0.5、1、2、4、8株/m)与棉花全生育期竞争,研究不同反枝苋密度竞争对棉花生长、子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反枝苋密度增加,反枝苋株高、茎直径逐渐减小;相对于0.125株/m的反枝苋,反枝苋茎直径分别于1株/m(2013年和2014年)、0.5株/m(2015年)显著降低12.0%—18.6%;反枝苋株高则在2015年于0.5株/m显著减少24.2%。3年数据平均,单位面积反枝苋生物量由1 156.9 kg·hm-2(0.125株/m)逐渐增加到7 524.0 kg·hm-2(8株/m),较高密度反枝苋种内竞争明显。随着反枝苋与棉花竞争时间的延长,反枝苋株高于52—83 DAE(出苗后天数,days after emergence)逐渐超过棉花的,茎直径于18—70 DAE逐渐大于棉花的。在棉花成熟期,反枝苋株高比棉花高35.6—128.2 cm,反枝苋茎直径比棉花粗9.9—24.8 mm。反枝苋在株高和生物量上对棉花具明显优势。随着反枝苋密度增加,棉花株高变化不明显,茎直径明显减小;棉花单株铃数、果枝数和单铃重显著减少,衣分也有一定程度减小。1株/m的杂草密度导致棉花单株果枝数减少4.63%—69.18%,铃数减少20.81%—84.98%,单铃重减少3.04%—20.36%,衣分减少1.54%左右。引起子棉产量显著减产的反枝苋密度分别是0.125株/m(2013年)和0.25株/m(2014年和2015年),导致子棉减产14.0%—33.7%;子棉产量损失率与反枝苋密度符合双曲线模型,据此可预测子棉减产50%的反枝苋密度为0.2—2.8株/m。在反枝苋与棉花竞争91 DAE,0.125—0.5株/m反枝苋可显著减少棉花单株果枝数和铃数。在部分年份,棉纤维的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及断裂比强度随反枝苋密度增加有减小的趋势,且差异显著。【结论】在安徽省沿江棉区,当反枝苋与棉花全生育期竞争时,对反枝苋及棉花的株高影响不明显,对两者的茎直径产生显著影响;随着竞争时间的延长,反枝苋的株高和茎直径逐渐大于棉花的;因而反枝苋在株高和生物量上对棉花具有竞争优势。反枝苋苗期是其防治关键期。当反枝苋密度逐渐增加时,其种内竞争逐渐增强。反枝苋生物量易受环境条件影响,随着反枝苋密度增加,单位面积反枝苋生物量增加,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反枝苋竞争主要通过影响棉花单株铃数和单铃重而减少棉花产量。推测本地区导致子棉减产5%的反枝苋密度为0.011—0.090株/m。  相似文献   
56.
2009~2010年从安徽省三大棉区采集病秸秆并分离得到30株棉花黄萎病菌株,通过对其培养性状的测定发现,多数菌株为菌核型,占80.0%,少数为中间型,占16.7%,而菌丝型仅占3.3%。对感病棉花品种苗期致病程度测定结果表明,安徽省黄萎病菌株可划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类型,其中致病性强的菌株有7株,占参试菌株的23.3%,中等致病性的菌株有14株,占46.7%,致病性弱的菌株有9株,占30%。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地区棉花黄萎病菌株间的致病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同一地区的不同菌株间致病程度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7.
在安徽省沿江棉区开展了油菜秸秆覆盖对棉田杂草发生、棉花生长及土壤杂草种子库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菜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对棉田杂草的抑制效果增强。与未覆盖秸秆且不除草处理相比较,7000 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棉花单株铃数和子棉产量显著提高。7000 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在覆盖后30、60、120天逐步减少0~20 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与全程除草剂处理较一致;随着覆盖量减少,对0~20 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的降低幅度减小。全程除草剂处理降低0~5 cm土层杂草种子库多样性,而油菜秸秆覆盖则可能增加0~5 cm土层的杂草种子库多样性。3500 kg/hm2覆盖量+秸秆覆盖30天后喷施除草剂处理的抑草效果和增产效果与全程除草剂处理较一致。因此,在安徽省沿江棉区油-棉连作棉田推荐使用3500 kg/hm2油菜秸秆覆盖量+秸秆覆盖30天后喷施除草剂。  相似文献   
58.
<正>棉花是常异花授粉作物,自然条件下异交率为5%~10%,在有昆虫传粉的条件下异交率可高达50%左右,容易因天然异交而产生生物学混杂[1]。棉花的主要经济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组成复杂,基因纯合率低,存在较多的剩余变异,容易受环境条件影响而发生性状分离和变异。因此,棉花种子生产必须遵循较严格的"三年三圃  相似文献   
59.
采用直接观察法,分析比较了直播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害虫和天敌亚群落的结构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指数,并对其时间动态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安徽省沿江棉区直播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共有13目43科56种。节肢动物总群落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分别高于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总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和优势度在6月份以后分别低于害虫和天敌亚群落。害虫、天敌亚群落与总群落的多样性特征指数变化趋势较一致。害虫亚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在5月和9月中下旬高于天敌亚群落和总群落。经系统聚类可将该类棉田害虫和天敌亚群落的时间动态分为4个阶段:棉花苗期群落、蕾花期群落、花铃期群落和吐絮期群落;棉花蕾花期是棉田害虫重点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60.
按照安徽省沿江植棉区春季直播棉田杂草发生规律,选用5种除草剂在棉花不同生长时期施用,结合中耕除草,研究这些除草措施对春季直播棉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同时调查了不同除草措施对棉花生长、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后芽前喷施土壤处理除草剂可较好地防治棉田主要禾本科杂草和小粒阔叶类杂草。苗期中耕除草的株防效与除草剂组合差异不显著,质量防效则低于除草剂组合;草甘膦+精喹禾灵+三氟啶磺隆组合的防效优于草甘膦+精喹禾灵组合,但两者差异不显著。蕾期喷施草甘膦+精喹禾灵+三氟啶磺隆的除草效果优于三氟啶磺隆+精喹禾灵。不同的除草措施对棉花生长、产量产生显著影响,对纤维品质影响不明显。推荐该地区春季直播棉田最佳除草措施为:播后芽前土壤处理除草剂+苗期中耕除草+蕾期茎叶处理除草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