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9篇
水产渔业   18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0 毫秒
51.
上海市长江口区渔业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幼槐  倪勇 《水产学报》1984,8(2):147-159
上海市所辖长江口区,长约100余公里,面积约275万亩。1959年-1982年的年平均渔获量为4587.68吨;1962年产量最低,仅2921.5吨,1971年最高,达7483吨。产鱼类106种,其中淡水鱼类有24种,占总种数22.64%;咸淡水鱼类32种,占30.19%;海水鱼类44种,占41.51%;海淡水洄游鱼类6种,占5.66%。经济鱼类以凤鲚、刀鲚和前颌间银鱼为主,此外还有鲻鱼、梭鱼、鲈鱼、鲥鱼、长吻鮠、白鲟、达氏鲟、棘头梅童鱼、鳗鲡、红类和东方纯等,共约20种。虾蟹类以安氏长臂虾和中华绒螯蟹最具经济价值。苗种资源开发以鳗苗和蟹苗为主。本文对主要经济水产品渔获量的年际变化作了分析和介绍,并就河口渔业的资源保护和增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2.
黄、东海近海春季水温特点及其与渔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诗赉  李昌明 《水产学报》1980,4(3):259-274
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1960年以来黄,东海近海春季表、底层多年平均水温,增温率和水温的历年波动,以及海区的水系分布和变化的特点,并探讨了海区春季水温分布、变化与渔业的关系。 文章指出:黄海区多年平均水温四月中旬至五月初的表、底层均具有槽状分布特点。五月中旬表温变得相对均匀,底层在青岛东南外海形成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冷水团。东海区的水温整个春季均具脊状分布特点。本文以距平小于-0.5℃,大于 0.5℃和居于±0.5℃之间作标准来划分冷年、暖年和正常年各种类型。 本文还结合渔业生产,分析了由海区水温水系各年的分布变化对鱼类洄游分布和渔期早迟的影响;指出掌握渔场水温的分布和变化对做好渔情预报的重要性,并提供作为指标的某些水温特征值。  相似文献   
53.
鱼群诱集装置设置在近海,港湾,河渠,水库等水体内,就可以引诱集中上层、底层和洄游性鱼类,鱼群诱集装置被认为是一种现代的节能的有效装置。  相似文献   
54.
杜浩  雷琪 《中国水产科学》2022,29(9):1388-1395
嗅觉印记是动物在早期生活史阶段对嗅觉信息形成的无条件学习记忆形式, 并在以后生活中某些特定情境中展现出来的典型行为特征。嗅觉印记在一些鱼类的生殖洄游、归巢产卵中表现尤其明显。本文对鱼类嗅觉印记的行为特征、生理基础、发生机制及其保护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引导在鱼类原位栖息地保护、科学增殖放流以及养殖生产中更加关注嗅觉印记现象, 为渔业保护和产业发展的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刘蝉馨 《水产科学》1988,7(1):22-24
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是一种冷温性鱼类,无长距离洄游,卵胎生,4-6月产仔,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和东海,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和鄂霍次克海南部.1967年前后日本开始从事黑鲪人工育苗的研究,至今育苗技术基本解决,已有许多报道,现在每年育苗一百余万尾,主要用于放流增殖、国内对此研究做得不多,1960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从事试验研究,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6.
太平洋斯氏柔鱼(Ommastrephes sloani pacificus)又称太平洋褶柔鱼(Todorodes pacicus Steenstrup),俗称火箭鱼(以下简称鱿鱼)。鱿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头足类,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东黄海区鱿鱼资源丰富,渔场分布面广。我国鱿鱼生产主要是拖网和流刺网,特别是拖网生产,渔期长,产量高,效益好。现将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鱿鱼资源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7.
《渔业现代化》1974,(4):58-58
当围网作业时,用声纳搜索和探测鱼群,测定处于垂直和水平方位的鱼群数量及其洄游状况,并在围网作业时用以指导渔船的航行。  相似文献   
58.
<正> 鲥鱼Macrura reevesii(Richardson)是著名的过河口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夏之交,生殖群体溯入长江、钱塘江和西江繁殖。仔幼鲥鱼在降河入海前栖息于淡水水域中,生活史的其它阶段在海洋中渡过。关于鲥鱼在海洋中的分布,在一些文献中有零星的记载。如《南海鱼类志》记载:鲥鱼“分布在我国的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菲律宾”,并在广东汕尾采到体长228~244毫米的标本。《东海鱼类志》中记述,鲥鱼“分布于中国沿海,朝鲜南部”,并在福建厦门采到体长188  相似文献   
59.
刀鲚是我国长江重要的溯河洄游性鱼类。介绍了刀鲚生物学、繁养殖、应激、洄游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其人工养殖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更好地开展该物种的资源修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0.
洞庭湖鱼类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参阅了近50年对洞庭湖鱼类研究的文献资料,对洞庭湖鱼类资源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洞庭湖鱼类物种数一般稳定在110~120种,但是近10年来有减少的趋势;洞庭湖的鱼类区系属于长江鱼类区系的一部分,洞庭湖鱼类区系是以第三世纪现代中国平原复合体为主体;洞庭湖鱼产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洄游型和半洄游型鱼类数量和所占鱼获物比重急剧下降;洞庭湖主要经济鱼类个体低龄化、小型化。最后,分析了鱼类资源衰退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