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2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813篇
林业   100篇
农学   663篇
基础科学   192篇
  1995篇
综合类   3046篇
农作物   63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38篇
园艺   231篇
植物保护   15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364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7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9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于2019—2021年采用再裂区设计,设置氮肥、生物炭和脲酶抑制剂3个因素,主处理设5个氮水平:0、75、150、225 kg·hm-2和300 kg·hm-2,副处理设2个生物炭水平:0 t·hm-2和7.5 t·hm-2,副副处理设2个脲酶抑制剂水平:0%和2%,共20个处理,研究氮肥配施生物炭和脲酶抑制剂对夏玉米-冬小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夏玉米和冬小麦产量、植株氮素吸收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收获指数以及夏玉米地上部生物量,较不施生物炭处理分别增加4.4%和2.9%、2.3%和3.0%、25.8%和13.5%、4.9%和6.1%、4.5%;氮肥单独配施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夏玉米和冬小麦产量、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且氮肥和生物炭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施用脲酶抑制剂显著增加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较不施脲酶抑制剂处理分别提高1.5%和3.0%;氮肥单独配施脲酶抑制剂可提高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但氮肥与脲酶抑制剂无显著...  相似文献   
52.
通过在野外条件下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5种植物进行模拟增温和氮素添加试验,以了解模拟增温和氮素添加对五种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嵩草、垂穗披碱草、美丽凤毛菊高度均为增温施氮处理最高,而麻花艽增温不施氮处理最高、株芽蓼不增温施氮处理最高;美丽风毛菊叶片数不增温施氮处理最高,麻花艽不增温施氮处理显著高于增温施氮和增温不施氮处理(P<0.05),株芽蓼不增温不施氮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风毛菊叶长增温施氮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不增温不施氮处理(P<0.05),麻花艽不增温施氮处理最高,株芽蓼叶长各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风毛菊叶宽幅增温施氮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不增温不施氮处理(P<0.05),麻花艽不增温不施氮处理最高,株芽蓼叶宽幅各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总的来看,增温施氮对不同植物影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3.
试验旨在研究饲喂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氮排泄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144头平均体重3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种生长母猪分成3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饲喂实测粗蛋白质含量为18.10%的普通饲粮,试验1组、试验2组分别饲喂实测粗蛋白质含量为16.08%和14.12%的氨基酸平衡饲粮。试验期37 d,前7 d为预试期,正试期30 d。结果显示,3组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日氮素总排泄量试验1组、试验2组分别比对照组减少18.69%、38.68%,3组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且试验1组、试验2组猪每增重1 kg所需要的饲料成本分别较对照组节省0.11和0.23元。综合考虑,生长猪饲喂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可以作为实现养殖效益与环保双赢的主要技术措施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54.
在完全营养液条件下,采用砂培法,研究了2种氮素形态(NO-3-N,NH+4-N)和5个氮素水平(0、105、210、315、420mg/L)对紫花苜蓿品种"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幼苗各部位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下各部位NO-3-N含量、NH+4-N含量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2个品种的各部位氮含量变化一致,均随施氮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峰值表现不一。同一氮素形态及水平下,不同部位NO-3-N、NH+4-N及全氮含量表现为:叶根茎。"甘农3号"在NO-3-210处理下叶、茎、根中NO-3-N含量最优,分别为490,385和463μg/g;"陇东苜蓿"分别为473,355和447μg/g。"甘农3号"在NH+4-210处理下叶、茎、根中NH+4-N含量最优,分别为212,182和194μg/g;"陇东苜蓿"茎和根中含量分别为177μg/g、178μg/g,叶却在NH+4-315处理最大,为189μg/g。"甘农3号"在NH+4-315处理下叶、茎、根中全氮含量最优,分别为4.25%,1.7%和3.47%;"陇东苜蓿"叶和根中含量分别为4.01%、3.08%,茎却在NH+4-210处理最大,为2.33%。对于同一部位除"陇东苜蓿"茎全氮含量高于"甘农3号"外,其他部位的NO-3-N、NH+4-N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甘农3号"优于"陇东苜蓿"。  相似文献   
5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施用一定量磷钾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氮用量对江汉平原杨树的生长及材积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杨树每株施用纯氮100g,材积量每hm~2比对照多增2.84m~3,增产率66.98%,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每株杨树施用氮素100g比施用氮素50g,材积量每hm~2多增1.16m~3,多增产19.59%;株施氮素100g比不施用氪素每hm~2净增收入624元,投产比1.00:2.74。综合分析,江汉平原杨树每株施用氮素100g为宜。  相似文献   
56.
该文以花叶类型玉簪“法兰西”(Hosta‘Francee’)为材料,研究了4种光强(全光照的100%、50%、30%、10%)和4种氮素水平(0、0.5、1.5、2.5g/kg)对玉簪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叶类型玉簪的生理特性及生长均受到氮素水平及光氮互作的影响。在同一氮素不同光强生长条件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玉簪的生物量、叶面积、叶片数、花序数、光合色素及可溶性蛋白均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50%生长条件较好;全氮的含量则基本上随光强的减弱而增加。在同一光强不同氮素水平下,随着氮素浓度的升高,玉簪的生物量、叶面积、叶片数、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0.5g/kg氮素水平下达到最优而光合色素在0.5g/kg和1.5g/kg达到最优;全氮则大体上随氮素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57.
通过探索水分胁迫和氮素胁迫条件对辣椒产量及相关性状变化的影响,以期为土壤瘠薄地区辣椒水肥效应的合理应用和抗旱耐瘠型辣椒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水分和氮素之间存在互作效应,氮素具有增强抗旱性的作用,在水分和氮素胁迫下辣椒产量明显下降;H089和H089×H042025D为抗旱耐瘠型材料,花溪辣椒、H042025D和遵义朝天椒为中抗旱耐瘠型材料、DF-1和HP-1为弱抗旱耐瘠型材料。  相似文献   
58.
为探讨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林土壤氮素形态和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影响,选择了覆盖11、3、5 a和不覆盖(CK)4种处理的雷竹林,测定0 20 cm土层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并采用气压过程分离系统(BaPS)测定土壤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结果表明:随着覆盖年限的增加,试验雷竹林0 2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覆盖雷竹林全氮含量显著高于CK;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呈倒"N"型变化,覆盖3 a雷竹林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最高;土壤铵硝比递增,覆盖3 a后显著提高,覆盖5 a后铵态氮是雷竹林土壤无机氮库的主要存在形式;土壤总硝化速率呈下降趋势,总体上与不同形态氮素含量、铵硝比相关性不显著,且相关性强度随覆盖经营年限的增加而减弱。土壤反硝化速率在覆盖3 a及以下年限时基本为0,覆盖5 a时显著提高,达69.53 μg·kg-1·h-1。研究表明,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林土壤氮素形态及组分比例的影响较明显,削弱了土壤硝化作用,土壤氮素不是限制硝化作用进行的主要因子,长期覆盖经营会显著提高土壤反硝化作用,增大土壤氮素的损失。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采用休闲式覆盖方式,连续覆盖时间不超过3 a。  相似文献   
59.
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水氮高效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沙壕渠实验站,通过田间试验,对节水灌溉模式(拔节+抽穗2水)和常规充分灌溉模式(分蘖+拔节+抽穗+灌浆4水)下,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产量形成、水分利用和氮素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水与4水处理间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无显著差异,而水分利用效率(WUE)比4水处理提高7.8%.在较低施氮...  相似文献   
60.
以提高玉米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肥污染为目标,在甘肃省定西市李家堡设置了露地(NM)、半膜平作(HM)、全膜平作(CM)和全膜双垄(CMRF)沟播等田间试验处理,对其土壤剖面中NO3- -N的积累强度、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利用效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覆膜处理在0~ 10 cm表层中NO3- -N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