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9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无柄小叶榕是分布于亚热带最北缘的榕属常绿大乔木,在温州分布着100年生以上的古榕760余株。研究得出无柄小叶榕的育苗技术:以腐熟木屑为基质,含氮营养素为配方.调节光照到3.5-5.3万lx之间,用大棚保温越冬。认为采用种子育苗是解决无柄小叶榕种苗问题的主要措施。表4参6  相似文献   
52.
近几年广西蚕桑业发展迅速,每年有上几百万吨富含植物蛋白、糖类营养的桑树夏伐、冬伐枝条,而目前大都作为燃料被烧掉,非常可惜。猴头菇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食用菌,自古就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一美称。猴头菇菌肉细嫩,柔软而清香,它不但营养价值高,还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特别是对消化系统疾病。栽培猴头菇的原料很广泛,但利用桑枝栽培的报道却很少。为了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食用菌生产,我们利用桑枝代替部分原料进行猴头菇的栽培,并取得较理想的效果。1栽培季节及场所猴头菇属中温性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6~32℃,以22~25℃最适宜。子实体…  相似文献   
53.
张晓燕  胡禅娜  林霞  蒋春霞  刘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06-11008
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了槲蕨孢子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SS)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在强光3 000 lx下Fo比1 0002、000 lx大,Fm各处理间相差不大,Fv/Fm在3 000 lx下明显减小。在1 000和2 000 lx下处理46、d后,ETR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光抑制被消除。不同光照处理7d后3 000 lx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幅度较大,1 000和2 000 lx差异不明显,POD和CAT活性、MDA、SS含量都在3 000 lx下最高。由此可见,3 000 lx光强对槲蕨生长不利,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槲蕨人工栽培时应避免强光。  相似文献   
54.
朱艺峰  林霞  关文静  陈芝丹 《水产科学》2007,26(11):597-600
试验设3个饥饿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研究花鲈在短期周期性饥饿下的补偿生长。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饥饿处理下的花鲈具有部分补偿生长能力,再投喂下的干物质摄食率(F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但饲料效率(F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花鲈在短期周期性饥饿下的补偿生长通过提高摄食率实现。花鲈在补偿生长期间的生长效率大幅度提高,在投喂时间为对照组50%的条件下,周期性饥饿7 d(SR77)和周期性饥饿2 d(SR22)组平均特定生长率达到对照组的70.0%。  相似文献   
55.
以五个不同基因型的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在开花期主茎旗叶完全抽出后,测定其叶面积和叶绿素SPAD值,并于成熟后,按小区实收计算理论产量。研究不同冬小麦主茎旗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与理论产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冬小麦品种在旗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及理论产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旗叶面积与产量有一定的正相关,而叶绿素SPAD值与产量相关性极低。  相似文献   
56.
无柄小叶榕(Ficus concinna Miq.var.Subsessilis Comer)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一个重要的树种。是城乡绿化和沿海防护林重要树种之一。为解决该树种容器苗基质最佳配方,本文以轻型基质泥炭土、珍珠岩、木屑、稻谷壳等农林废弃物为基本材料,采用单形重心混料设计的试验方法,并采用多目标决策综合评价得出泥炭土(46%)、珍珠岩(27%)和锯屑(27%)的组成是无柄小叶榕容器苗最为理想的轻型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57.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使市场需求产生了重大的改变,传统的农机技术、农机装备以及推广体系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简易的农机技术、节能环保的农机装备和新型的推广体系。但是,在这过程中仍存在着几点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二是科学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强,三是推广体系的不完善。为了保证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平衡,推荐农业结构调整,应积极改变发展思路,大胆创新农机工作思路,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8.
创新园林管理与绿化管理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园林管理质量,努力提高绿化水平等问题。由于园林管理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本文结合长期的实际工作谈了一些体会,供广大园林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59.
林霞  陈峥  刘波  朱育菁  李慧敏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10):2074-2082
紫薇是我国著名的夏季观赏花木,具多种花色,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探究不同花色紫薇花的挥发性物质在组 成和含量上的差异,对紫薇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 5 种花色紫薇花的挥发性物质为研究对象,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对进行富集提取,通过 GC-MS 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在前处理条件优化方面, 以质谱鉴定出物质(总物质和高匹配物质)的出峰数和峰面积为指标,筛选得到适用于萃取紫薇花挥发性物质的萃取 温度为 25 ℃,萃取头为 65 μm PDMS/DVB。接着对 5 种不同花色的紫薇花中的高匹配度和高含量成分进行了讨论, 分别从白色、淡粉、粉红、玫红、紫色花色的紫薇中检测出高匹配挥发性物质 23、3、14、18 和 15 个,占各自总香气 成分的 46.38%、47.11%、47.42%、49.18%和 47.32%;而高含量成分分别占到各自总香气成分的 59.33%、79.35%、58.24%、 69.23%和 54.83%。同时,不同花色紫薇花的挥发性成分也存在共性和特异性的成分。以高匹配成分为研究对象,4 种 花色紫薇有 2 个共有成分(β-石竹烯、十四烷),3 种花色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 3 个(苯乙醛、苯甲醛和顺式-罗勒烯), 而 2 种花色共有挥发性成分有 5 个(D-柠檬烯和 2,4-葵二烯酸甲酯等)。同时,各花色还存在特异性成分,在白色、淡 粉、粉红、玫红、紫色花色中的特异性成分数量分别为 15、2、9、10 和 9 种。通过探究不同花色紫薇花在挥发性成分 上的差异,为紫薇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紫苏属植物的叶具多种生物活性,且有特异性香气。为探究紫苏属不同植物鲜叶挥发性物质异同,以紫苏、白苏和柠檬紫苏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进行富集提取,运用气相质谱对鲜叶挥发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1)紫苏属植物鲜叶的挥发物存在较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3种紫苏属植物的样本点分别独自聚为一类;(2)3种紫苏属植物高匹配(匹配度≥90%)、高相对含量(相对含量≥2%)的挥发物存在不同。柠檬紫苏为柠檬醛、顺式-柠檬醛和蘑菇醇等,紫苏为α-石竹烯、β-石竹烯和洋芹脑等,白苏则包括β-石竹烯、蘑菇醇和芳樟醇等;(3)3种紫苏属植物存在各自特异性挥发物。柠檬紫苏叶片中检测出特异性挥发物19种,为柠檬醛、β-柠檬醇等。紫苏有8种,如洋芹脑等。白苏有6种特异性挥发物,为芳樟醇等;(4)3种紫苏属植物同时存在4个共有挥发物,分别为β-榄香烯、大根香叶烯、β-石竹烯和蘑菇醇;(5)以所测挥发物为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白苏和紫苏的样本聚为一个类群,而柠檬紫苏的样本单独聚为另一类群。本研究为紫苏属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