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2篇
  27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平和琯溪蜜柚施肥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琯溪蜜柚主产区福建平和县蜜柚种植施肥现状,提出影响琯溪蜜柚产量的养分限制因子,并分析不同种植条件下的施肥情况,为琯溪蜜柚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平和县8~12年生成年琯溪蜜柚为研究对象,按照种植面积、品种类型、种植户年龄及文化水平等分布比例,选择120个代表性种植户进行2014~2015年施肥调查.通过采用查阅种植记录、现场考察及部分实地测产等方式,统计肥料品种、用量、施肥比例及施肥方式等,并进行肥料用量及施肥方式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平和县琯溪蜜柚氮肥、磷肥、钾肥、钙肥及镁肥用量分别为1.06、0.75、0.78、0.29和0.09 kg/株·年,N∶P2O:K2O∶CaO∶MgO=1∶0.71∶0.74∶0.27∶0.08;有机肥用量为13.27 kg/株·年.年均施肥4.93次,基肥和追肥占全年施肥比例分别为32.44%和67.56%,其中30%种植户基肥采用沟施,95%种植户追肥采用撒施.氮肥、磷肥和镁肥用量与产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钾肥和有机肥用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种植结构中以种植小户(≤1.33 ha)、青年(≤30岁)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等所占比例较高,不同种植条件的施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氮肥、镁肥、磷肥及钾肥是琯溪蜜柚重要的养分限制因子,建议成年果树每株每年施纯N 0.9~1.1 kg/株·年,N:P2O5:K2O:CaO:MgO=1∶0.50~0.66∶0.91~1.0∶0.3~0.4∶0.28~0.40;提倡施用商品有机肥20.0 kg/株·年以上;全年可施促梢壮花肥、壮果肥及采果肥各1次,以开沟施肥为宜.  相似文献   
5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等养分投入条件下,施用化肥与不同有机肥(猪粪、牛粪、鸡粪、麸酸有机无机复混肥)对花生营养吸收、土壤酶活性及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脲酶活性提高6.2%~22.1%,磷酸酶活性提高7.9%~27.9%,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45.1%~65.2%,分别以猪粪、鸡粪、麸酸有机无机复混肥最高,而转化酶活性各处理表现不一。施用有机肥较化肥促进了N、P、K养分向花生果仁转移累积,果仁吸N量、吸P量、吸K量、吸S量分别较化肥提高22.7%~78.0%、47.1%~74.5%、65.2%~91.6%、5.6%~61.2%,其NPK养分总吸收量以麸酸有机无机复混肥最高。施肥均提高了种植花生后的土壤N、P、K速效养分含量,施用麸酸有机无机复混肥还明显改善了土壤S素营养。  相似文献   
53.
于2006~2007年对引进的28个番茄新品种进行冬春季栽培示范,结果表明:有限生长大果型的农嘉B-1和无限生长大果型的瑞德118、英超大果等3个新品种在丰产性、抗性、商品性等方面表现突出,适合闽清县冬春季露地栽培,可扩大示范.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南方丘陵黄泥田不同施肥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固存及生产力的影响,促进区域农田固碳减排和作物高产。【方法】基于32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化肥+全部稻草还田(NPKS)处理下,历年水稻产量、代表性年份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固碳速率的变化。【结果】NPK、NPKM、NPKS处理下水稻历年平均产量分别较CK高67.1%、88.1%和84.2%,差异显著,且NPKM、NPKS处理与NPK处理间亦具有显著差异。NPK、NPKM与NPKS处理耕层土壤有机碳历年平均含量比CK高8.9%~36.8%其中NPKM最高且亦显著高于NPKS与NPK处理。与初始土壤相比各处理有机碳含量增加1.84~5.26g/kg。以每10年为评价周期,NPKM、NPKS处理的固碳速率与CK及NPK差异均显著,其中双季稻年份NPKM与NPKS处理固碳速率分别是CK的2.38倍和1.98倍,是NPK处理的1.59倍与1.32倍但NPK处理与CK间差异不显著。稻田系统年均有机碳输入与有机碳固存间存在极显著幂函数关系,施肥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与籽粒产量变化间亦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南方黄泥田化肥配施有机肥或配合秸秆还田较单施化肥稳步提升水稻产量。长期不施肥土壤有机碳仍可维持低幅度增长,随着土壤有机碳含量升高,固碳效率逐步降低。化肥配施有机肥或配合秸秆还田较单施化肥明显提高了土壤的固碳速率二者均是提高黄泥田生产力与固碳能力的双赢措施。  相似文献   
55.
水葫芦富集砷、汞、铅、镉、铬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原子荧光光度计对水葫芦根及茎叶两个部位的砷、汞、铅、镉、铬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葫芦根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茎叶中的含量,水体污染程度越严重,其中生长的水葫芦各个部位重金属含量也越高。  相似文献   
56.
建立了碱熔消解样品,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泥炭中砷含量的方法。确定了该方法的最佳仪器条件,方法的检出限为0.2137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4.26%(20μg/L)。测定了标准土壤样品(GBW08303)中砷的含量,与证书推荐值一致。同传统酸溶法相比,碱熔法测定值可靠。实际样品测定的加标回收率为98.2%。  相似文献   
57.
林诚  李清华  王飞  刘启鹏  林丽红  何春梅  钟少杰 《土壤》2016,48(6):1151-1158
冷浸田为江南稻区广泛分布的一种中低产田。以福建省顺昌县持续运行约30年的石砌深窄沟为监测平台,通过田间土壤速测与室内检验,研究长期深窄沟排水对离沟不同距离冷浸田土壤脱潜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浸田经过长期深窄沟排水,在离沟25 m范围内,与典型冷浸田(离沟75 m位点)土壤相比,土壤Eh提高幅度为288.2%~323.4%,土壤水分下降幅度为7.5%~36.2%,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Fe~(2+)、Mn~(2+)等含量均有不同降低,并表现为离沟越近,提高或降幅越大的趋势。开沟后0~25 m范围内,土壤p H降低0.13~0.69个单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分别提高66.0%~99.0%、77.0%~275.1%,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耕性得到明显改善,离沟15 m以内位点可以实现机耕。开沟后,25 m范围内作物产量可提高6.6%~20.7%,且离沟越近增幅越大。在冷浸田特殊的环境下,土壤还原强度大小是制约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长期开沟排水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矿化,增强了土壤微生物活性,产量提升明显。从综合改造效果看,距沟15~20 m以内对土壤理化性质改良与产量提升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8.
南方低产黄泥田与高产灰泥田基础地力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黄泥田为南方红黄壤区广泛分布的低产田。定量评价黄泥田基础地力,明确与高产灰泥田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差异,可为黄泥田改良及水稻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福建省20个县的典型黄泥田0—20cm土壤,同时采集与其邻近且由同一微地貌单元发育的高产灰泥田土壤,进行了水稻盆栽试验。试验设施肥(每盆N0.60g、P2O50.24g、K2O0.42g)和不施肥两个处理。氮肥采用15N丰度10%的尿素,磷肥用磷酸二氢钙,钾肥用氯化钾。水稻品种为‘中浙优1号’,采用移栽种植,每盆种植两穴。收获后,调查籽粒产量,采集土壤和植株样品,植株分地上部和根部,分析了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土壤分析了全氮含量。植株与土壤同位素氮用ZHT-03质谱仪测定15N%丰度。计算了土壤基础地力与水稻养分吸收、累积及肥料利用率。【结果】黄泥田的基础地力经济产量、基础地力地上部生物产量较灰泥田分别低26.9%与23.5%,相应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分别低14.1与9.7个百分点。基础地力贡献率(经济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不论施肥与否,黄泥田水稻有效穗数均显著低于灰泥田,且不施肥水稻有效穗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施肥条件下,黄泥田水稻成熟期籽粒、茎叶和根系氮、磷、钾素含量均低于灰泥田,其中3个部位磷素含量较灰泥田分别低9.6%、38.4%和46.3%,差异均显著,黄泥田水稻籽粒和茎叶的钾素含量较灰泥田分别低10.8%和18.5%,差异均显著。施肥下黄泥田水稻成熟期籽粒、茎叶的氮素吸收量较灰泥田分别低10.8%和17.3%,磷素吸收量分别低12.5%和46.2%,钾素吸收量分别低16.6%和28.5%,差异均显著。等量施肥条件下,黄泥田的水稻氮肥利用率较灰泥田低4.6个百分点,但土壤氮肥残留率增加3.0个百分点。【结论】以高产灰泥田为标准,黄泥田基础地力具有20%以上的产量提升潜力。土壤有机质与容重是影响基础地力贡献率与有效穗的重要肥力因子。黄泥田水稻氮肥利用率显著低于灰泥田,但土壤氮素残留率较高。提高有机质、降低土壤容重是提升基础地力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59.
烤烟生长需镁关键生育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水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期低镁胁迫下,对烟草干物质积累量、烟叶含镁量及烟叶烟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草生长的各个时期都需要吸收镁元素,对镁需求的敏感程度为:伸根期>旺长期>还苗期>成熟期,各时期缺镁都会降低烟草干物质积累和烟叶镁含量,同时提高烟叶烟碱含量。在大田中,应重视施足烟草伸根期和旺长期的镁肥,若这2个时期缺镁则会造成烟草干物质积累极显著减少,品质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0.
长期不同供磷水平下南方黄泥田生产力及磷组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壤性水稻土磷素易受铁、铝等固定而有效性低,过量施用磷肥则产生磷素淋失风险,研究不同供磷水平下黄泥田生产力、磷库平衡及磷组分特征,可为磷素高效管理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福建黄泥田连续30年的供磷定位试验,研究连续30年3个供磷水平下[不施磷肥(CK)、30 kg(P_2O_5)·hm~(-2)(P1)、60 kg(P_2O_5)·hm~(-2)(P2)]水稻(1987—2004年为双季稻,2005年始种植单季稻)产量演变规律,并于试验的第31年分析土壤有效磷、全磷、无机磷库与有机磷库组分变化。结果表明,连续30年施用磷肥,与CK相比,早稻、晚稻与单季稻历年平均产量P1处理分别提高64.9%、37.0%与19.9%, P2处理分别提高67.0%、41.2%与20.4%,差异均显著。不同稻作制度下黄泥田磷肥的增产效果为早稻晚稻单季稻。与P1处理相比,P2处理第31年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190.5%,全磷含量提高32.4%,差异均显著;Al-P、Fe-P、Ca-P含量与无机磷含量均显著提高,Al-P、Fe-P占无机磷比重分别提高2.12个百分点与4.40个百分点,但O-P比重降低9.45个百分点,差异均显著。施磷肥总体提高了活性有机磷(LOP)与中等活性有机磷(MLOP)含量,降低了高稳定性有机磷(HSOP)含量,P2处理表现尤为明显;增施磷肥, LOP与MLOP占有机磷比重增加, HSOP比重降低。籽粒或秸秆产量与Al-P、Fe-P、Ca-P、MLOP、LO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黄泥田连续30年施磷肥增产效果明显, P1与P2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P1处理呈现磷表观亏缺。增施磷肥提高了无机磷Al-P、Fe-P、Ca-P比重,有机磷组分呈现由活性较低的形态向活性较高的形态转化趋势。每茬60 kg(P_2O_5)·hm~(-2)可维持磷素养分表观平衡并保持适宜的有效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