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7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52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新疆集约化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分布于南北疆的4个集约化奶牛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和病原学研究.通过对不同牛场采集的1 578份奶样的检测,发现隐性乳房炎平均头阳性率为64.75;,乳区阳性率为36.6;.对两个牛场跟踪检测,不同牛场隐性乳房炎高发季节不同;在4个乳区中,右侧前乳区和左侧后乳区阳性率高于其它两个乳区;21.6;~28.5;的被检牛为一个乳区阳性,33.2;~45.6;的被检牛呈多个乳区阳性.隐性乳房炎阳性奶样的细菌分离和生化实验表明,感染细菌种类主要为葡萄球菌(45.31;)、链球菌(34.15;)和大肠杆菌(11.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9.93;、无乳链球菌为18.09;、停乳链球菌为12.83;,25.3;的奶样为混合感染,其中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混合感染比例最高.对所分的3种菌进行小白鼠致病性实验,50;的实验菌株对小鼠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52.
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长期施钾对土壤钾素Q/I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钾素容量和强度(Q/I)关系,采用Q/I法研究了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3类土壤(塿土、潮土和红壤),连续15年不施钾(NP)和施钾(NPK)土壤钾素Q/I关系的变化及其参数与土壤性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钾土壤K+平衡活度比(AR0)、土壤活性钾(KL)、非专性吸附钾(-△K0)和专性吸附钾(KX)均较不施钾土壤的高,其中,施钾后AR0和-△K0值提高幅度最大的是红壤,分别提高13.78和12.17倍;15年连续施用钾肥对红壤钾位缓冲容量(PBC)影响不明显,塿土和潮土长期施钾处理PBC值显著降低(17 %~20 %)。不施钾土壤K+和Ca2++Mg2+交换自由能(-△G)(13.69~19.33 kJ/mol)高于施钾土壤(12.15~12.81 kJ/mol);土壤钾素Q/I参数与土壤1 mol/L HNO3浸提K、K+饱和度和有机质含量等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土壤钾素Q/I参数能科学评价土壤的供钾状况。连续15年施钾肥土壤供钾能力较高,长期不施钾肥土壤钾素亏缺明显,尤其是潮土和红壤易出现缺钾。  相似文献   
53.
以黄土高原南部地区的两个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旱地不同栽培和施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地膜覆盖使SMBN含量显著降低;秸秆和地膜覆盖显著降低小麦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含量.适量施用化学氮肥(120kg/hm2)有利于小麦生长后期SMBN含量的升高,而过量施用(240 kg/hm2)显著降低SMBN含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土地经长期撂荒后0-10 cm土层SMBC,SMBN,SOC和SON含量显著提高;氮磷钾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小麦各生育期0-10,10-20 cm土层SMBC,SMBN,SOC和SON的含量;单施氮磷钾肥对土壤SMBC,SMBN含量无明显影响,提高土壤SOC,SON的平均含量.土壤SMBC,SMBN,SOC和SON含量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四者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间的正相关关系也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4.
长期不同施肥对旱地小麦土壤氮素供应及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评价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中氮素固持、供应和损失情况。【方法】以连续19年不施肥(NF)、施用化学氮、磷、钾肥(NPK)和有机肥与化学氮、磷、钾配施(MNPK)田间定位试验处理为对象,设置施氮和未施氮微区,研究了小麦生长期间土壤矿质态氮、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及小麦氮素吸收的动态变化。【结果】施用氮肥显著提高长期不施肥土壤(NF)矿质态氮含量(P<0.05),小麦拔节期、开花期和收获期增幅分别为239%、70%和62%,在小麦收获时施用的氮肥约50%淋溶到30 cm土层以下。氮肥施用使NPK处理土壤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矿质态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6%和90%(P<0.05),但对MNPK处理土壤矿质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施用氮肥对NF处理SMBN无影响,使拔节期NPK和MNPK处理土壤SMBN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8和3.4倍(P<0.05)。从拔节期到开花期,施用氮肥处理NPK和MNPK土壤SMBN显著降低49%和63%(P<0.05)。MNPK处理土壤小麦氮肥的利用率(69%)显著高于NF、NPK处理土壤(分别为5%和40%)。【结论】有机无机长期配施增强了土壤对氮肥的缓冲能力,协调了土壤中氮素固持、释放与作物吸收之间的关系,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55.
D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的克隆与高效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α毒素(cpa)克隆表达方法,应用PCR方法从羊源D型产气荚膜梭菌中扩增cpa成熟肽基因序列,将其插入pET-28b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b-cpa;通过PCR扩增、双酶切和测序方法对重组载体进行鉴定及序列分析,然后转入BL21(DE3)pLysS中诱导表达;用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大小及分布,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其反应原性。结果表明,所扩增的cpa基因大小为1110 bp,与GenBank参考序列同源性为99%以上;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大小为41.2 ku,与预期大小一致,在超声波裂解上清和包涵体中均有分布,但主要以包涵体为主,两者分布均具有和天然毒素相似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56.
为建立评价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和用于筛选免疫保护性菌株的技术方法,选取小鼠腹腔攻毒方法确定的强毒力和弱毒力菌株各3株,经小鼠后腿肌肉注射不同剂量,比较20 d的临床病变差异,确定小鼠后腿内侧肌肉注射0.25 mL、OD600=0.6的剂量可以评价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利用该方法比较了6株强毒力菌株的毒力差异,并用于2株免疫保护性菌株的筛选。结果证明建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评价方法可以精确、客观比较不同菌株毒力差异,并可用于免疫保护性菌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奶牛养殖场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的分离效率,快速评估分离株致临床型乳腺炎的风险。【方法】使用葡萄球菌选择培养基结合CHROM SA显色培养基对乳样中的SA进行靶向分离,经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分析,建立定量测定分泌性溶血素评价SA毒力的方法。【结果】对采集的64份临床型乳腺炎、157份隐性乳腺炎和213份健康乳样进行SA分离,从中分别分离出27株、21株和17株SA菌;对应样本分离株中,溶血素分泌量≥1 500 VH50 U/mL(强毒力)的菌株分别为9株(33.3%)、1株(4.8%)和2株(11.8%)、溶血素分泌量在1 000~1 500 VH50 U/mL(中等毒力)的菌株1株(4.8%)、13株(61.9%)和4株(23.5%)、溶血素分泌量<1 000 VH50 U/mL(弱毒力)的2株(11.8%)、7株(33.3%)和11株(64.7%)。临床型乳腺炎的发生与感染溶血素分泌量≥1 000 VH50 U/mL(中、强毒力)菌株呈正相关(ρ=1,P=0.006 9),与感染溶血素分泌量<1 000 VH50 U/mL(弱毒力)菌株呈负相关(ρ=-1,P=0.10)。【结论】靶向分离方法提高了SA分离效率,可真实反应奶牛养殖场中SA感染率;定量测定溶血素可用于SA毒力评价,根据中、强毒力菌株的感染情况可以初步预测临床型奶牛乳腺炎发生风险,配合临床药物敏感性试验有可能提高SA性临床型乳腺炎的治愈率,减少耐药株的扩散。  相似文献   
58.
长期施肥磷素盈亏及其对土壤磷素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2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不同处理土娄土磷素去向和盈亏(平衡)及其对耕层土壤全磷、Olsen P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吸磷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作物对磷的利用有奢侈吸收现象;土壤耕层全磷、Olsen P及其增加量与土壤磷素盈亏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随肥料施入土壤的磷主要累积在土壤耕层(0~20 cm),施肥过高,特别是化肥配合有机肥施用会引起磷向土壤剖面下层淋移,M1NPK、M2NPK、SNPK、NPK和PK处理分别有34.7、33.0、2.2、8.8和6.4%的磷在100 cm土体内去向不明,有可能被淋洗到更深的土体中。长期不平衡或大量施磷,磷累积表观利用率低于15%,而平衡施肥,可以达到40%以上。  相似文献   
59.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塿土的培肥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2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以及土壤的容重、田间持水量、土壤孔隙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化肥配施秸杆与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肥力,但效果不同;与长期施无机化肥的NPK相比较,M(H)NPK、M(N)NPK培肥效果明显好于SNPK,以有机质提高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0.
塿土区长期施肥农田土壤的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施肥是实现作物增产和土壤培肥的主要途径,综合评价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农田土壤的可持续性.可为农田合理施肥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依托陕西杨凌"国家黄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长期肥料定位试验(23年)采集分析了该试验9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N)、氮钾配合(NK)、磷钾配合(PK)、氮磷配合(NP)、氮磷钾配合(NPK)、氮磷钾配合秸秆还田(SNPK)、低量有机肥配合氮磷钾(M_1NPK)和高量有机肥配合氮磷钾(M_2NPK]的土壤养分、微生物特性及作物产量,计算了土壤养分指数、微生物指数、作物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综合评价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区农田土壤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CK和N处理土壤养分指数分别为0.75和0.87,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均低于土壤养分指数临界值1.00;其余处理的土壤养分指数在1.12~3.12之间均大于临界值,其中NP和NK差异不显著,SNPK和PK差异不显著,其余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P0.05)。CK、N、NK和PK处理土壤微生物指数在0.74~0.84之间低于土壤微生物指数临界值1.00,其中CK和N差异不显著,NK和PK差异不显著但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NP、NPK、SNPK、M、NPK和M,NPK处理的在0.98~1.21之间,接近或大于临界值,其中M、NPK和M,NPK差异不显著,NP、NPK和SNPK差异不显著,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CK、N、NK和PK的作物指数在0.52~0.60之间均低于作物指数临界值1.00,仅PK和N差异显著(P0.05);氮磷配合的施肥处理(NP、NPK、SNPK、M_1NPK和M_2NPK)在0.98~1.02之间,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接近或大于临界值1.00。CK、N、NK和PK的可持续性指数分别为0.49、0.54、0.74和0.99均低于可持续性指数临界值1.30,其中CK和N差异不显著;NP和NPK处理的可持续性指数分别为1.18和1.26,两者差异不显著,接近于可持续临界值;有机无机配合的处理(SNPK、M、NPK和M,NPK)的可持续性指数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1.55、2.32和2.94,较临界值高19.5%、78.8%和126.3%。土壤养分指数的变异性(50.2%)大于作物指数(29.1%)和微生物指数(18.4%)的变异性综合计算的可持续性指数的变异最高(62.1%)。【结论】冬小麦一夏玉米轮作条件下,长期不施肥和偏施化肥缕土区农田生产不可持续,化肥平衡施用(NP和NPK)基本可持续,NPK化肥配合秸秆还田(SNPK)和适量有机无机配施(M_1NPK)是实现(?)土可持续利用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