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0篇
  1篇
综合类   101篇
水产渔业   13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连续选育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F6,F7、F8、F9R4个世代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7条引物在4个世代的88尾个体间共检测到172个位点。(2)F6, F7,F8、F94世代的多态座位比例分别为:23.4%、21.1%、19.4%、18.3%,呈递减状态,U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4世代的Nei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O.8961、0.9084,0.9186、0.9254,呈递增状态,t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485、0.1314,0.1178、0.1083,呈递减状态,t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3)4世代间的遗传变异占群体总变异的比例是23.9%(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和12.5%(AMOVA分析)。以上结果表明,4代选育虽未导致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产生显著的差异,但却清楚地显示了逐代选育使选育系群体趋于纯化.选育系F8、F9世代已表现出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52.
三角鲂与团头鲂正反杂交F1的遗传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类分析、主在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数理统计方法,对团头舫、三角鲂及其正反杂交F1的比例性状和框架参数进行分析,探讨了亲本形态性状在子代中的遗传传递情况。结果表明:(1)正反交F1形态都表现出较多的母性遗传特征,但三角鲂母本对杂交F1遗传特征的影响强于团头鲂母本。(2)躯干部特征、头尾轴特征及背棘等为区分团头鲂、三角鲂及其正反杂交F1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53.
罗非鱼染色体组操作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非鱼属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idae),约有700种,主要分布于非洲。按照Trewavas[1]分类法,可把罗非鱼分为3个属,即Tilapia属、Sarotherodon属和Oreochromis属。目前,有生产应用价值的主要是Oreochromis属的尼罗罗非鱼(O.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以及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bicus)[2]。罗非鱼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繁殖快、产量高和味道鲜美而少刺等优良特征,近年来,全球罗非鱼养殖产量逐年递增,现已成为世界性主要养殖鱼类之一。这就迫使人们不断对养殖罗非鱼进行遗传改良,以防其种质退化。当前,国内外除了人工选…  相似文献   
54.
我国引进萨罗罗非鱼群体的AFLP遗传指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AELP技术初步分析了我国引进的萨罗罗非鱼群体的遗传指纹特征,8对选择性引物在25个个体中共检测到247个扩增片段,每对引物扩增出的片段数目为27~34,平均扩增片段数目为30.9。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比例为16.6%。共检测出25个基因型,每个个体含有独自的基因型。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929~0.995,群体遗传变异较小。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萨罗罗非鱼的种质保存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e)、十足目(Decapoda)、方蟹科(Grapsidae)、绒螯蟹属(Eriocheir),自然分布于南至中国福建闽江(~26°N),北至朝鲜半岛(~45°N),西达离长江口约1400km的重庆,由于人为因素,广东珠江流域也有少量存在(图1)。图1为中华绒螯蟹在东亚种群分布状况。中华绒螯蟹原本是东亚的土著生物。但自20世纪初中华绒螯蟹已移居并繁衍于欧美大陆沿海,并在莱茵河河口地区和旧金山湾形成了数量可观的地方群体。图2为中华绒螯蟹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6.
丁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Tincatinca)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属。广泛分布于欧洲各地,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16~18世纪欧洲有了池塘养殖丁的记载,但是,该鱼的大规模驯化和人工繁殖近年才开始。在我国,由于丁的地理分布偏远,对其研究一直不多。2001~2002年,上海水产大学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额河特种鱼类繁育场合作,成功地诱导了丁产卵,并成百万地孵出仔鱼、育成夏花。夏花远销广东、湖北、浙江和上海等地。一、有关生物学特性1.生态学特性丁为淡水底栖鱼类。喜在静水泥底地区生活,对水中含氧量变化适应力强。…  相似文献   
57.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选育过程中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选育新品种新吉富罗非鱼(F8-9)群体、基础群体(F0)、以及选育中群体(F6-7)在选育过程中出现的遗传变异进行观察与分析。19个微卫星位点扩增后的等位基因数为3~11个,随引物不同而异,合计得到115个等位基因,大小在70~270 bp之间。五群体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F0:(0.3083±0.1834)、F6:(0.2982±0.1889)、F7:(0.2923±0.1898)、F8:(0.2572±0.1923)、F9:(0.2743±0.1597),表明随着选育的进展,群体呈现出纯化趋势。AMOVA分析表明,在总遗传变异中,93.24%来自选育群体内,仅6.67%来自选育群体间。群体间的校正偏差后相似性系数在 F0与F6、F7之间分别为0.943 5和0.942 2,相对较高;而在F0与F8、F9之间分别为0.933 2和0.930 3, 相对较低。遗传距离在F0与F6、F7之间分别为0.058 1和0.059 5,相对较小;而在F0与F8、F9之间分别为0.069 1和0.072 2,相对较大。配对比较Fst值在F0与F6、F7之间分别为0.037 68和0.064 37,平均 值为0.051 03;而在F0与F8、F9之间分别为0.060 93和0.075 87,平均值为0.068 40,有所提高。这些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经9年9代选育,已在罗非鱼世代间造成程度虽小但却可监测到的遗传分化;同选育群体F6-7相比,\"新吉富罗非鱼\"(F8-9)在遗传上更为稳定。图1表4  相似文献   
58.
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在三个池塘中进行了源于长江的鲢,草鱼原种与封闭人繁群体子三代1龄鱼种阶段的生长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原种鲢,草鱼的体长绝对增长高出封闭人繁子三代群体17-21%,相对增长快13-18%;体重绝对增重高出25-26%,相对增重快15-20%。但这些差异均未达数理统计上差异显著的标准。  相似文献   
59.
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在鲤科鱼类增养殖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83,7(2):175-181
鱼类增养殖业、畜牧业和养禽业是世界动物蛋白生产的三大部门。鱼类增养殖业的历史,在我国、埃及和印度几可追溯到3000多年以前,其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都已经历了很大的发展和改进,但在品种改良方面却远比畜牧业和养禽业落后。迄今为止,鱼类养殖品种,除个别种类如鲤Cyprinus carpio和虹鳟Salmo irideus经过长期选育形成了专门的家养品种外,  相似文献   
60.
一个养鱼生态系统的能量结构与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思发 《淡水渔业》1988,(5):41-44,32
介绍南汇养殖场渔牧农复合生态系统的成鱼池的能量投入产出结构与效率。1983~1984年,成鱼池光合能为总太阳辐射能的1.15%。生物能、生物能—工业能及总能的净转换系数分别为8.74、8.43及3.40%。这三类能量的吨鱼耗能分别为46.68、48.35及119.87GJ。太阳辐射能、生物能及工业能分别占耗能量的60、39及1%。随着渔牧农复合生态系统的完善,吃食鱼比例的增加,滤食组比例的减少以及颗粒饲料的增加,1984年的能量转换系数较之1982年提高了2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