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8篇
  11篇
综合类   6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刘鹏  田长彦  张科 《种子》2007,26(8):16-20
自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采集了紫翅猪毛菜(Salsola affinis C.A.Mey.)种子,实验室内进行了萌发生态适应性的研究,探讨不同浓度(0、0.2、0.4、0.6、0.8、1.0 mol/L)的NaCl溶液和不同温度(5、15、25、35℃)处理对紫翅猪毛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并将盐胁迫下未萌发种子转移至蒸馏水中,观察其在盐胁迫解除后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浓度低于0.2 mol/L的NaCl溶液对萌发的影响不大;随NaCl浓度增高紫翅猪毛菜种子萌发率降低。在25℃时,种子耐盐临界值为0.501 mol/L;极限值为1.009 mol/L。将在盐溶液中处理9 d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后,原来较高浓度下的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恢复率,表明一定程度盐分胁迫不影响种子萌发潜力,其萌发恢复率随原处理溶液抑制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发芽速度和整齐度提高。讨论了紫翅猪毛菜种子萌发特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
张科 《北京农业》2011,(18):86-87
探索适用于A级绿色食品玉米生产的低毒、低残留地下害虫防治药剂,为A级绿色食品玉米生产大面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3.
农村公共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是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54.
杨天军  张科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56-56,78
介绍了硼肥在农作物中的作用和如何正确使用硼肥,提出主要农作物施用硼肥技术及硼肥施用的误区,为合理施用硼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棉花生长和品质对氮素施用量十分敏感,研究在氮肥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硝化抑制剂双氰胺 (DCD) 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提供可行的氮肥管理措施。  【方法】  以农大棉601为材料进行了田间试验。在施氮量240 kg/hm2条件下,设置在氮肥中添加双氰胺比例分别为0% (CK)、1.5% (C1.5) 和3% (C3) 的3个处理,研究各处理棉花生长发育指标、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变化。  【结果】  与CK相比,C1.5处理显著提高了棉花初花期、盛铃期、吐絮期株高,蕾期、盛铃期、吐絮期茎粗,蕾期、盛铃期叶面积指数,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棉花形态特征。与CK相比,C1.5处理显著提高了蕾期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可溶性糖含量,蕾期和初花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明氮肥配施适量DCD对棉花蕾期生理特征 (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以及蛋白质含量) 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与CK相比,C1.5处理显著提高了初花期、盛花期主茎功能叶干物质量,初花期和盛铃期果枝叶干物质量,5个生育时期茎干物质量;蕾期、初花期和盛铃期蕾干物质量,表明氮肥配施适量DCD对棉花干物质 (茎、叶、蕾) 量产生了明显促升作用。但C3与CK相比,以上各指标之间多无显著差异。两年产量结果显示,C1.5处理均显著高于CK,分别增产812和324 kg/hm2;而C3处理理论产量与CK无显著差异。C1.5和C3处理的伏桃、伏前桃和秋桃棉铃纤维品质各项指标与CK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表明,在不增加施氮量的前提下,在氮肥中配施1.5%双氰胺 (DCD) 可以调控氮素养分的供应强度和时间,不仅提高了棉花生育前期和中期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还增加了蕾期、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了棉花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对棉花纤维的品质没有显著影响。而当氮肥中DCD添加比例为3%时,有可能过度抑制了氮素的硝化反应,影响了棉花生育后期氮素的供应,削弱了DCD的有益作用。因此,在常规施氮量不变的前提下,添加1.5%双氰胺是促进棉花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6.
正稻曲病防治主要依赖于有机锡和铜类制剂等重金属药剂。由于重金属药剂具有残留药害,不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37%纹曲净可湿性粉剂是两种生物农药—井冈霉素和蜡质芽孢杆菌的复配制剂。本研究对纹曲净可湿性粉剂对稻曲病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以明确该药剂防治稻曲病的应用技术。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供试药剂为5%井冈霉素和32%蜡质芽孢杆菌混剂  相似文献   
57.
周年秸秆还田量对南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适合南方双季稻高产稳产的秸秆还田量,连续2年(2016—2017)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早稻和晚稻分蘖、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不同比例秸秆还田量:CK:秸秆不还田;S1:25%早、晚稻秸秆量还田;S2:50%早、晚稻秸秆量还田;S3:75%早、晚稻秸秆量还田;S4:100%早、晚稻秸秆量还田。结果表明:全量秸秆还田抑制早稻分蘖而显著促进晚稻分蘖,25%、50%及75%量还田对早、晚稻生长前期的分蘖促进效果不显著,在中后期促进作用显现;75%量还田及全量还田较CK显著促进晚稻株高增长,平均提高了8.15 cm;不同秸秆还田量较不还田处理均提高了早、晚稻成熟期的干物质累积量,且半量还田在早稻季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较CK提高了8.0%,50%、75%及100%量还田在晚稻季差异达显著性水平,平均提高了13.3%,但不同还田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早、晚稻产量在不同秸秆还田量下均高于秸秆不还田,半量还田促进早稻产量方面的效果最显著,与不还田处理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增产6.92%;50%、75%及100%量还田较CK均显著提高了晚稻产量(P<0.05),增产幅度分别5.33%、7.50%和8.23%,不同秸秆还田量间在促进早、晚稻增产方面的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短期看,在南方双季稻生产中,半量早稻和晚稻秸秆均还田对提高早稻产量效果最优,而全量还田对晚稻最优,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长期效应如何,还需要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8.
59.
介绍了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危害及控制措施,以为预防农药残留对食品的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