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2篇
  30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1 历史回眸1-1 手工生产与集体作坊生产方式我国的家具业以结束清王朝统治的1911年为界,可上溯到公元前26世纪的五帝时代,在这浩浩的4500年间,除个体手工业者外均属作坊式生产方式,而这种作坊式又大多属皇家的产业,并且其规模均较民间的作坊大得多。皇家与民间的大小家具作坊及民间的家具个体手工业者并存并且沿续了4000多年。本世纪初,西方的工业革命逐步渗透进来,随着东邻日本国纺织机械进入上海等地,也使家具业率先在上海建成了家具工厂,开始了较现代的家具工业生产,并制造出手工与机械联合加工为特色的家…  相似文献   
52.
不同农业种植方式对土壤中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力刚  王晓龙  崔锐  张奇 《土壤》2012,44(2):225-231
农田氮素损失是造成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由于大量施用氮肥引起的土壤氮素淋溶损失又是农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针对农业不同种植条件下氮素损失控制难题,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集约化种植和常规种植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硝态氮迁移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来评估不同农业种植方式对地下水污染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集约化种植区施肥量和灌溉量较大,硝态氮的淋失浓度明显大于常规种植园,土壤硝态氮浓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也最为显著。集约化种植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远远大于常规种植区,集约化种植葡萄园地下水中的硝态氮含量平均值11.2mg/L,是常规种植区平均值1.35 mg/L的8倍,集约化种植区过量施肥增大了土壤硝态氮的淋失风险,对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的污染威胁。研究结果可为农业集约化种植区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和优化田间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3.
秸秆类材料对土壤Cd、Pb的固定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已成为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秸秆资源丰富,通过秸杆利用降低污染土壤危害,既可以消除污染影响,又能解决秸秆难以无害化处置的普遍难题,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为筛选秸秆利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新材料,探究不同秸秆材料对土壤Cd、Pb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秸秆粉导致土壤p H值增加,土壤有效态Pb含量显著小于对照,但随着添加剂量增加,土壤有效态Pb含量也显著增加,后期秸秆粉促进土壤Cd的溶出。秸秆灰、秸秆生物炭、秸秆垫料有机肥和秸秆猪粪有机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 H值,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Pb含量。不同秸秆材料固定土壤Cd、Pb效果的大小顺序为:秸秆灰秸秆生物炭秸秆垫料有机肥秸秆猪粪有机肥秸秆粉。说明秸秆直接还田可能会为土壤修复带来一定的风险。秸秆灰、秸秆生物炭、秸秆垫料有机肥和秸秆猪粪有机肥均能有效固定土壤Cd和Pb,改善土壤酸性环境,但秸秆垫料有机肥和秸秆猪粪有机肥属于价格经济的秸秆利用新方式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54.
为提高黄曲霉毒素的检测灵敏度,探明黄曲霉毒素抗原分子中半抗原偶联比对免疫分析灵敏度的影响。采用黄曲霉毒素M1与羧甲氧基羟氨半盐酸盐进行肟化反应生成半抗原,再经活泼脂法,将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脱水反应实现偶联,生成自制人工抗原AFM1-BSA。采用竞争ELISA法、荧光与紫外光谱法鉴定,结果均证明自制人工抗原AFM1-BSA合成成功。进一步通过摩尔消光系数测算得AFM1的自制和商业抗原偶联比分别为0.7和6.3,自制抗原偶联比仅是商业抗原的1/9,二者偶联方法相同,但偶联比差异显著,为进一步研究比较提供了可能。将自制人工抗原AFM1-BSA和商业抗原AFM1-BSA分别与实验室自制的系列黄曲霉毒素单抗1C11、2C9、LM13、LM47反应,结果显示四种抗体对商业抗原均有很高的灵敏度,只有2C9对自制人工抗原有较高的灵敏度(1.997 ng/mL),明显低于商业抗原作为包被抗原与2C9反应时的灵敏度(0.047 ng/mL),说明针对同一种毒素AFM1制备的抗体,高偶联比抗原有助于提高免疫分析灵敏度。研究结果为AFM1高灵敏免疫检测技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为探明中国西南花生产区黄曲霉菌分布、产毒力及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从云南广南、西藏察隅、四川蓬安采集177份花生、土壤样品,共分离鉴定出黄曲霉菌206株,分析其分布及产毒特征,并调查71份产后花生样品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四川蓬安花生产地黄曲霉菌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其检出率和菌落数分别为50.0%、212.0 CFU/g,西藏察隅黄曲霉菌分布最少(18.1%,52.8 CFU/g)。菌株产毒力研究结果表明,88.6%的菌 株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产毒类型以B族毒素为主,尤其是AFB1,其含量在0~8500μg/L,平均产毒能力排序为:云南广南(4393.4μg/L)>西藏察隅(1991.0μg/L)>四川蓬(1259.3μg/L);不产毒菌株占11.4%,均来自西藏察隅。对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发现,西南地区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较轻,阳性样品检出率为7.0%,AFB1含量在0~7.2 μg/kg;四川蓬安花生样品AFB1检出率为4.2%,含量0~7.2 μg/kg,云南广南AFB1检出率为16.7%,含量0~2.1 μg/kg, 西藏察隅样品未检出AFB1。西南产区黄曲霉菌检出率越高、菌落数越多,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越严重。  相似文献   
56.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花生、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并且在侵染后产生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污染不仅发生在作物生长环节,而且在收获、干燥、储运等过程也会发生,严重威胁农产品消费安全和人畜生命健康.因此,解析黄曲霉对粮油作物的侵染过程及侵染...  相似文献   
57.
基于SWAT的西苕溪流域降雨一径流关系及水量平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SWAT模型为工具,对太湖西苕溪流域进行了径流模拟,采用1988—2001年范家村水文站逐日、逐月实测径流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效率系数均大于0.88,径流相对误差均小于4%。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西苕溪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和水量平衡。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西苕溪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变化不明显;西苕溪流域的降雨年际分布不均匀;受降雨影响,雨季月径流量和洪峰值均有缓慢上升的趋势。水量平衡分析表明,河道径流、蒸散发、地下水补给量分别占降雨量的54.1%,45.8%,17.3%。  相似文献   
58.
以都阳湖信江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网格大小选择对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水文过程模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同样参数条件下,1,2和4 km这3种不同尺寸网格对模拟的总径流量影响较小,但网格大小显著地改变着模拟水流在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间的分配;不同网格的模型计算的实际蒸发量的差别不显著;大网格的模型计算的地下水补给量大.经过率定后的3种不同网格的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流域的径流过程,但2 km网格模型模拟的总体效果要好于1 km网格模型和4 km网格模型.研究表明,对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网格的精细并不一定提高模型的模拟效果,一定精度空间数据的翰人条件下,分布式水文模型存在一个合适的网格大小使得模型的模拟效果最佳.在流域水文模型的具体应用中,应考虑流域本身的尺度以及模拟的目的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网格大小,同时应结合模型机理,解释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59.
该文选取江阴市沿江平原地区的3种典型农业种植区:即大棚葡萄集约化种植基地、蔬菜集约化种植基地和常规种植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现场采样分析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农田渗漏水硝态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棚葡萄集约化种植区渗漏水硝态氮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波动较大,硝态氮平均含量达到31.94mg/L,其中硝态氮含量峰值高达45.90mg/L,这主要是由于大棚葡萄集约化种植条件下长期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氮素累积水平过高,过量灌溉又加大了土壤氮素的淋失强度;而蔬菜集约化种植区和常规种植区渗漏水硝态氮平均含量分别仅为4.02,3.54mg/L,显著低于大棚葡萄集约化种植区,其中常规种植区渗漏水硝态氮平均含量最低,这与常规种植区施肥强度较低有关。大棚葡萄集约化种植条件下过量灌溉和施肥加剧了土壤氮素的渗漏损失,是引起农田地下水环境硝态氮污染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田间管理措施、减轻农田氮素淋失以及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