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0篇
农学   9篇
  10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CAC3基因转运肽序列和accD基因融合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方法分别从陆地棉和拟南芥基因组中扩增出Accase羧基转移酶β-CT亚基编码基因accD,Accase羧基转移酶α-CT亚基编码基因CAC3的定位于叶绿体的转运肽序列.分析结果与NCBI公布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100%,99%.将CAC3基因转运肽序列与accD基因进行体外重组,构建了融合植物表达载体pBI-CAC3tp-accD,为下一步作物的遗传转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牦牛胃中的分布特点和表达量的差异性变化。采集8头健康成年牦牛的胃组织,采用组织学染色方法研究皱胃腺体间细胞的类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分别检测HSP70在不同胃的分布及表达量。结果表明:嗜银染色及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发现,皱胃腺体间含有大量的内分泌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在牦牛瘤胃、网胃、瓣胃,HSP70的阳性表达仅见于黏膜上皮细胞层,角质层细胞呈强阳性表达,而基底层、颗粒层和棘层的部分细胞呈中等阳性表达,部分细胞未见阳性表达;皱胃阳性反应的范围较广,不仅黏膜表面上皮细胞有表达,胃腺间的内分泌细胞及壁细胞也呈阳性表达。且阳性反应主要集中在细胞的胞质和胞核。免疫组化和WB结果均表明,HSP70在牦牛皱胃表达量最高,瘤胃、网胃及瓣胃依次递减,部位间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得出,牦牛皱胃腺体间含有大量嗜银性内分泌细胞,HSP70在所有胃中均有分布,且在皱胃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胃,提示HSP70可能与牦牛胃的消化吸收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53.
自发气调贮藏对采后翠冠梨糠心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翠冠梨为试材,采用微孔袋(CK)和PVC保鲜袋自发气调(MA)包装,-2~-1℃贮藏180 d,研究贮藏过程中腐烂率、糠心率、硬度、比重、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除腐烂外,翠冠梨易糠心,导致酥脆感下降,主要表现为硬度和比重下降,纤维素含量上升,以及"按压有明显吱吱声";翠冠梨可以耐受1.8%CO_2,未发生高CO_2伤害,这也是MA贮藏的首要和必要条件;MA贮藏对于翠冠梨腐烂和糠心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MA贮藏更有利于翠冠梨品质的保持,是一种长期贮藏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54.
旨在研究p38MAPK在母牦牛主要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了解其表达差异性,为牦牛的繁殖性能研究提供相关基础资料。本研究采集卵泡期、黄体期、妊娠期成年健康母牦牛(各2头)主要生殖器官样品,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38MAPK蛋白的表达部位;q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对其基因和蛋白进行相对表达量测定。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38MAPK蛋白在牦牛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均呈阳性表达;2)qRT-PCR结果表明,p38MAPK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量卵泡期显著高于妊娠期(P0.05);在输卵管中的表达量黄体期显著高于卵泡期和妊娠期(P0.05);在子宫中的表达量妊娠期极显著高于卵泡期和黄体期(P0.01);3)Western-blot结果显示,p38MAPK蛋白在卵巢中的表达量卵泡期极显著高于黄体期和妊娠期(P0.01);在输卵管中的表达量黄体期极显著高于卵泡期和妊娠期(P0.01);在子宫中的表达量妊娠期极显著高于卵泡期和黄体期(P0.01)。结果表明,p38MAPK在母牦牛同一生殖器官的不同繁殖阶段其表达存在差异性,其可能参与了牦牛卵泡发育、黄体功能发挥以及胚胎着床和发育等一系列生殖过程,为牦牛的繁殖性能研究提供相关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5.
为了筛选对小麦条锈病具有较好防效的杀菌剂,为新疆小麦条锈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调查各处理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评价供试药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40 g/L氯氟醚·吡唑酯S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和75%肟菌·戊唑醇WG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最高达到82.64%、77.28%、71.36%和70.93%。40%腈菌唑WP、42%苯菌酮SC、430 g/L戊唑醇SC、43%氟嘧·戊唑醇SC和48%苯甲·嘧菌酯SC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为61.11%~64.89%。建议在生产上推广240 g/L氯氟醚·吡唑酯S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75%肟菌·戊唑醇WG、40%腈菌唑WP、42%苯菌酮SC、430 g/L戊唑醇SC、43%氟嘧·戊唑醇SC和48%苯甲·嘧菌酯SC的轮换使用,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危害,提高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56.
运用管道铸型技术以及扫描电镜技术对双峰驼肾动脉血管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双峰驼肾动脉在入肾门前约4~8 cm处分为背干和腹干,入肾后在肾窦内相继形成肾段动脉.左右两肾段动脉的分支分布各有特点,各段动脉分支延伸至肾的皮髓交界处,形成弓形动脉;弓形动脉是叶间动脉的延续,并不与肾表面相平行;肾血管球以及出、入球微动脉因分布区域的不同,形态结构也不尽一致.表明,双峰驼肾各段动脉分布的规律性强,段动脉分支之间没有吻合支存在;肾各部位的血管球随分布区域的不同,其形态结构也呈现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57.
选用48头成年母牦牛,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发情周期中不同时期黄体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牦牛黄体主要由2种细胞组成,即颗粒黄体细胞(granulasa lutein cell,GLC)和膜黄体细胞(theca lutein cell,TLC),其特征性变化主要表现在GLC和纤维的分布。成熟黄体中GLC及其胞核的平均直径分别为36.6μm和15.2μm,而TLC则分别为14.4μm和10.9μm。黄体细胞胞质中线粒体的比例随黄体的成熟而增高;脂滴在Ⅰ期黄体时较多,Ⅱ期时减少,Ⅲ期时显著增多,后又减少;滑面内质网也随黄体的成熟而增加,并随黄体的退化发生膨胀。黄体组织中有同心圆状或同心轮状的粗面内质网膜系统。黄体细胞间主要是缝隙连接,偶见中间连接。黄体组织中存在窗孔型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58.
2007年以来,平顺以建立和完善新型的社会救助体系为载体,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100多万元,定额补助农村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寿星“四老”人员,使他们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相似文献   
59.
试验应用血管铸型方法,对14枚(左肾7枚,右肾7枚)绵羊肾动脉分支分布做了研究。肾动脉在进入肾门前有两种分支形式:前后干型和背腹干型,后者占主要。背腹干分布形式的肾脏,背干在进入肾窦内分为一前支和一后支,由前支和后支发出肾脏背部各肾段动脉。腹干不分支而直接发出肾脏腹部各肾段动脉。各肾段动脉之间未见有吻合支。绵羊肾脏不论肾动脉是前后干型还是背腹干型,肾段动脉的数目均为7。肾段动脉分布的区域即为肾段,所以与之相应的肾段也有7个。  相似文献   
60.
采用30d胚龄左右的牦牛胚胎,用2种不同的消化液消化后,将所得的牦牛胎儿成纤维细胞(yakembryonicfibroblasts,YEF)培养于不同血清含量的RPM11640培养液中,并接种于2种不同材质的培养瓶表面,对YEF的分离方法、培养所需胎牛血清(FBS)添加量和不同基质表面对YEF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150mL/LFBS的RPMI1640培养基最适合YEF生长,可传代27次以上;经用RPMI1640和D-Hank’S液配制的2.5g/L胰蛋白酶消化,所得的YEF的细胞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原代细胞在含100mL/L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的贴壁率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生长基质对YEF的形态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