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40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以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杉木成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16块杉木标准地,获取各标准地基础数据。根据克拉夫特林木分级法以及胸径、树高的统计分析,将标准地内林木按生长势不同分为优势木、中庸木和被压木3类。结果表明:1)通过林木实测数据拟合不同生长势的杉木各器官生物量(干、根、叶、枝)估算模型、全株生物量模型,以DDH为自变量,分别拟合了各个器官(树干、树根、树叶、树枝)和全株的Logistic方程和幂函数,其模型的相关判定系数R2均在0.881~0.932之间。2)根据残存平方和SSE、总相对误差RS、平均相对误差E1、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E2AICBIC 6个检测评价指标进行方程的4选1筛选,筛选出最优模型中,幂函数模型9个(模型自变量D1个,自变量DH8个),Logistic函数模型6个(自变量D的2个,自变量DH4个)。  相似文献   
52.
青杨派树种雌蕊柱头可授性及最佳授粉时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青杨派树种有性杂交和多倍体诱导效率,以小青杨、小叶杨和哲引3号杨等青杨派树种及杂种为材料,用过氧化物酶试纸溶液测试结合授粉观察的方法对其雌蕊柱头可授性及最佳授粉时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温室水培条件下,青杨派树种花序可授期持续4~5 d; 花序不同部位雌蕊柱头获得可授性的时间不同,基部雌蕊柱头最早获得可授性,而顶部雌蕊柱头获得可授性最晚; 过氧化物酶试纸溶液在具有可授性的柱头表面呈现蓝色阳性反应,在育种实践中,可以应用过氧化物酶试纸溶液快速、有效地对青杨派树种雌蕊柱头可授性进行检测; 3种青杨派树种雌花序柱头最佳授粉期为花序顶部露出芽鳞84~96 h,以此为参照点,对于适时施加理化处理诱导胚囊染色体加倍选育青杨三倍体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3.
近自然森林经营被广泛认为是优化森林结构进而实现森林多功能的有效途径。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简称热林中心)伏波林场内1993年春季杉木采伐迹地更新造林的马尾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按照补植树种的不同,进行4种不同模式的近自然化改造设计和作业,并从林分混角度、林木空间分布格局2个方面对改造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自然化改造后的林分,混交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林木空间分布格局从最开始的均匀分布逐渐过渡为聚集分布或随机分布。因此,近自然化改造有利于优化林分空间结构,从而为森林多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54.
杨树具有分布区域广,适应性强,栽培容易等特性,是营造用材林、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通辽市在全国杨树栽培区划中属内蒙古高原栽培区、西辽河上游平原及其诸河流域延伸平地亚区,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极其丰富,广大科技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研究出了一整套栽培技术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经验,培育出了一系列适合当地生长和栽培的优良品种,并正在朝着良种化、区域化和集约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55.
pH对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孵化率和仔鱼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25±0.5)℃条件下,比较了不同pH (3.5~5.5,8.5 ~10.5)时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和野生型唐鱼受精卵的孵化率及其仔鱼在24、48、72、96 h的存活率,并测定了pH为4.5 ~9.5时两种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表明:野生型唐鱼孵化率略高于转基因唐鱼,二者孵化的适宜pH为5.0~8.5;转基因唐鱼仔鱼的96 h存活率略高于野生型唐鱼,而野生型唐鱼初孵仔鱼的SAI则高于转基因唐鱼.综合分析认为:两种仔鱼适宜生存的pH为5.0~9.0,各p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类型的唐鱼对pH的耐受力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6.
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转基因唐鱼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成功构建斑马鱼肌球蛋白轻链2启动子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可遗传品系的基础上,作者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和用RT-PCR技术对外源基因在唐鱼体内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在F3代唐鱼体内的表达最早出现在受精后19 d,多数个体的表达集中在25~30日龄,最晚的表达个体出现在35日龄;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主要分布于肌肉、心脏、肝脏、脾、鳃、鳔、肠和性腺,在肌肉、肝脏、鳃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其它组织高,而在表皮和鳍条中没有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表达。虽然红色荧光蛋白在转基因唐鱼后代出现表达迟缓、表达特异性改变的现象,但在外源基因后代中的遗传和表达在总体上还是稳定的,有望培育出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品系。  相似文献   
57.
引种杨树无性系进行对比造林试验,对保存率大于70%的7种无性系的生长量和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选择出哲林4号和白林2号杨,抗逆性比较强,生长量也比较高。8年生幼树的胸径生长量达12.4cm和11.6 cm,为对照树种小黑杨的124%和116%;树高为11.7 m和12.1 m,为对照树种的129%和133%。哲林4号和白林2号杨综合评定为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观察ICT人工消化法检验肉类中旋毛虫敏感性的影响因素与优化方案的检验效果.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分别经口感染300条、20条、5条旋毛虫感染性肌幼虫,42 d后剖杀.肌肉剪碎后经ICT-消化法消化,收集肌幼虫,观察不同沉淀容器、温度、过滤筛及消化时间对幼虫回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虫回收率随筛孔径的增大而升高(p<0.01),随温度升高而降低(p<0.01).肉样消化2 h的幼虫回收率(96.18%)明显高于消化005 h(88%)(p<0.05).ICT-消化法与改良消化法用于5条旋毛虫感染小鼠肌肉检验时的阳性率均为100%,但后者收集的幼虫数(68.70条)明显多于前者(55.90条)(p<0.01);改良消化法对每克肌肉虫荷(1pg)为0.1 lpg和1 lpg的肉样检验时,敏感性与幼虫回收率均为100%.消化法检验肉类中旋毛虫的最佳方案为肉样43℃消化2 h、消化液冷却至4℃时40目(425 μm孔径)筛过滤及锥形量杯沉淀.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比较了3种抗应激处理措施防控肉牛运输应激的效果。74头试验牛分4组,分别在运输前用牛支原体弱毒疫苗滴鼻、肌内注射泰乐菌素或饲料中添加泰妙菌素,并设不做任何抗应激处理的对照。分别对试验牛起运前及运达后体温、血细胞数目、血清中酶含量、牛支原体抗体水平、生长速度、发病率、死亡率及治疗成本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起运前及运达后试验牛体温、血细胞数及牛支原体抗体水平未见明显差异;泰乐菌素肌注组试验牛发病率、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试验牛治疗成本为抗应激处理组治疗成本的15.9倍。结果表明,运输前进行抗应激处理有利于降低肉牛运输应激,起运前肌注泰乐菌素抗运输应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0.
吴晗  白俊杰  姜鹏 《海洋渔业》2013,35(1):54-58
水体中氨氮是影响鱼类生存的重要环境胁迫因子。利用静水法测定水体中非离子态氨对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和野生唐鱼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效应。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转基因唐鱼的非离子态氨24、48、72、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2.43、2.12、1.82、1.72 mg·L-1)分别比野生唐鱼相应时间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2.40、2.10、1.76、1.67 mg·L-1)略高,但无显著性差异;慢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非离子态氨(0.02、0.18、0.35、0.53、0.70 mg·L-1)胁迫下,转基因唐鱼和野生唐鱼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评价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潜在生态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