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3篇
农学   312篇
基础科学   93篇
  90篇
综合类   2667篇
农作物   535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64篇
植物保护   9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8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29篇
  1956年   12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中浙优 1号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杂交新组合.苍南县于 2002年引进试种,经两年不同生态类型区和不同熟制情况下试种表明,该组合具有适应性广、分蘖力强、长势旺、品质优、株型挺拔、剑叶挺直、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青秆黄熟等特点. 2004年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列为浙江省单季杂交稻区重点推广组合.  相似文献   
52.
晚稻移栽至分蘖期旱栽旱管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2年,我们在浙江省龙游县对五个晚稻组合(品种)移栽至分蘖期旱栽旱管的产量和基本特性反应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旱栽旱管组合(品种)群体生长缓慢,抽穗推迟,并影响后期穗部性状导致减产;杂交稻旱栽旱管比常规粳糯稻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53.
四川省盆地丘陵区,中稻梁稻田的骨干种植方式。近年来,随着稻田综合利用的开展,席草(经济,鱼苗等)——一季晚稻种植形式有所扩大;部份地区夏旱发生频率较高,望天田缺水难以插上中稻,也可走一季晚稻的路子。为了准准确评价一季晚稻的增产潜力及应用条件,从1980年起我们开展了定位研究,现将部位份结果整理如后。试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4.
55.
在定海区岑港镇烟墩椗次何家山松材线虫病为害迹地上,试用晚稻杨梅进行树种更替,5年生幼林株高普遍在2m以上,冠幅2m×2m左右,最大植株树高达3m,冠幅2.7m×2.7m,幼林生长正常,试验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56.
6月8日,沅江市政府在阳罗洲镇举办了题为"杜绝水稻直播暨晚稻机插秧推广"现场会。在参观阳罗洲镇跃进村四组的几百亩机插早稻禾苗的喜人长势后,市领导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晚稻机插面积,要早部署早准备,重点突破集中育秧、机械化育秧  相似文献   
57.
通过多点田间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灌溉模式、不同施肥方式对南方地区单季水稻需水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同一区域不同灌溉模式单季水稻需水量变化基本一致;不同区域受外部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其需水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施肥方式对单季水稻需水量的影响小于灌溉模式,在合理施肥条件下、增加施肥次数会略增加水稻需水量。  相似文献   
58.
以调整土壤氮素供应指标为主体的单季晚稻高产施肥法,简称单晚氮调。主要技术关键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中又有三个创新点。实践证明,该项技术能节本、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在不同肥力水平的红黄泥田上,氮、磷、钾3因素4水平的15个处理对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得出最大产量施肥量和最佳经济施肥量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三种肥力水平田施氮量越高,水稻株高、有效穗、穗粒数、实粒数占优势,理论产量越高,高肥力水平红黄泥田最佳施肥量N=12.89千克,P2O5=2.39千克,K2O=10.91千克,最佳产量为580.9千克;中肥力水平红黄泥田最佳施肥量N=13.806千克,P2O5=2.316千克,K2O=6.926千克,最佳产量为520.7千克;低肥力水平红黄泥田最佳施肥量N=16.643千克,P2O5=2.95千克,K2O=6.328千克,最佳产量为479.5千克。  相似文献   
60.
稻秆是重要的有机肥源和可再生资源,大量研究表明,稻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疏松土质,降低土壤容重,促进大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调节土壤养分结构。腐熟度是决定稻秆还田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腐熟的程度不够,就会造成土壤养分供应不足,还会产生还原性物质,加剧水稻苗期难发苗、易僵苗的现象,甚至造成减产。因而.调整稻秆直接还田后的腐解速率,使微生物对养分的利用避开作物养分需求高峰期,是稻秆还田研究中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