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林业   40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71篇
  816篇
综合类   24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0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滴灌土壤湿润体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0,他引:37  
在实验室内模拟研究了不同滴头流量、土壤初始含水率和容重条件下,粘壤土点源入渗土壤湿润体水平扩散半径和竖直入渗深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和容重对土壤湿润体特征值有较明显的影响;在供水量一定的条件下,滴头流量对点源积水入渗土壤湿润体特征值没有明显影响;湿润体形状和大小受灌水量的影响比受滴头流量的影响要大。另外对多滴头交汇入渗条件下湿润体特征值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交界面处水分的水平扩散和竖直入渗速率大于点源下的入渗速率,随着入渗时间的延长湿润体的形状也逐渐由椭球体向平行于毛管的带状分布过渡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弃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改良的影响,为该区集中弃土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植被恢复模式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山东省滨州市小开河引黄灌区的刺槐纯林、杨树+花生农林间作和大豆农田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抗侵蚀能力、土壤蓄水性能及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良土壤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种土地利用方式可显著增强土壤抗蚀性、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强土壤蓄水性能和土壤养分。土壤抗蚀能力依次表现为:杨树+花生农林间作大豆农田刺槐纯林裸地。大豆农田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能力优于刺槐纯林和农林间作;土壤蓄水能力表现为:大豆农田刺槐纯林农林间作裸地;在增强土壤渗透、减少地表径流方面,农林间作最好,刺槐纯林次之,大豆农田最差。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均表现为:大豆农田农林间作刺槐纯林裸地,而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刺槐纯林大豆农田农林间作裸地。[结论]引黄灌区弃土区改良土壤功能强弱综合评价为:大豆农田杨树+花生农林间作刺槐纯林。建议在该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上优先采用大豆农田,其次为农林间作。  相似文献   
53.
肥液浓度对单膜孔入渗NO-3-N运移特性影响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单膜孔肥液入渗NO-3-N的分布特性。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膜孔肥液入渗土壤NO-3-N浓度的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水分运动的湿润锋一致;肥液浓度越大,相同入渗时间的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越大,土壤剖面NO-3-N浓度最大值越大,相同深度处土壤NO-3-N浓度也越大。肥液入渗土壤NO-3-N浓度分布特征与湿润体深度符合分段函数模型。供水入渗过程中,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和浓度最大值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再分布过程中,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继续增大,而NO-3-N浓度最大值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4.
降雨过程中碱性坡耕地土壤侵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坡地土壤侵蚀的治理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研究碱性坡耕地土壤在降雨过程中的入渗和侵蚀特性,该试验采用室内人工降雨模拟器方法对两种不同碱度的壤质黄土在不同坡度条件下的入渗和侵蚀进行了调查。试验土壤的可交换钠百分比(ESP)分别为2.8和52.0,土壤表面坡度为5%~25%。试验数据显示,在降雨过程中,土壤的入渗能力随ESP的减小或表面坡度的增大而增加,土壤的可侵蚀性随土壤ESP或表面坡度的增大而增加。两种ESP的土壤在各种表面坡度情况下的土壤累积侵蚀量随累积降雨量直线增加,并随土壤坡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当土壤坡度大于15%时,高ESP土壤的累积侵蚀量随土壤坡度的增加远大于低ESP土壤的增加。USLE经验公式较好地预测了低ESP土壤的坡度系数,但不能精确计算高ESP土壤的坡度系数。由于土壤细沟侵蚀的发生,WEPP模型低估了两种ESP壤在大坡度情况下的坡度系数。  相似文献   
55.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效应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纸坊沟流域植被恢复后10种植物群落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研究发现,植被恢复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明显影响,其中草本影响作用最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与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与全氮呈负相关。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6.
不同碎石含量及直径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周蓓蓓  邵明安 《土壤学报》2007,44(5):801-807
由于成土原因或人类活动,一些土壤中含有不同含量及大小的碎石。碎石的存在改变了土壤的某些物理特性,入渗过程也因此受到影响。本研究采用定水头入渗试验装置,对7种不同碎石含量(0%,10%,20%,30%,40%,50%,60%)及4种不同碎石直径(0.2~0.5cm,0.5~1.0 cm,1.0~3.0 cm,3.0~4.0 cm)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室内研究,旨在分析碎石含量及直径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及其原因,为土石混合介质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7.
充分供水条件下单点膜孔入渗湿润特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通过室内单点膜孔入渗试验资料,分析了充分供水条件下的单点膜孔入渗湿润体形状和湿润体内含水量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单点膜孔入渗水平湿润半径和垂直湿润半径与入渗时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湿润半径和湿润体内平均含水量的计算公式.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膜孔灌技术要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膜孔单向交汇入渗试验资料,分析了膜孔单向交汇入渗特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已知资料情况,提出了相应的3个膜孔单向交汇入渗数学模型,其中模型1是建立在膜孔单向交汇入渗相对膜孔自由入渗的减渗量参数和膜孔自由入渗参数已知条件下的一个入渗模型,模型2建立在膜孔单向交汇入渗的自由入渗阶段和交汇入渗阶段的入渗参数均为已知的基础上,模型3建立在膜孔单向交汇入渗相对膜孔自由入渗减渗率和自由入渗参数为已知的基础上。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3个模型均为计算膜孔单向交汇入渗量的有效模型,这一研究成果可为膜孔灌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田间土壤入渗试验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相似文献   
60.
为测定多年生(PC)和一年生(AC)植物对土壤水分入渗率的影响,韩国土壤学家W.K.Jung等在美国密苏里州Centralia北部进行了种植制度对黏土水分入渗率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种植12 a后,PC比AC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稳定性团聚体含量,PC的初始含水量和电导率比AC低,而水分入渗率较高。干草作物处理与AC各处理及PC其他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水分入渗率,初始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与水分入渗参数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电导率与通过饱和导水率估测的入渗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