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9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13~2017年在位于黑龙江省第1~3积温带的绥化、齐齐哈尔、哈尔滨、大庆等10个地点开展15组玉米机械粒收研究,对其中4组试验采取机械粒收及其质量评价。结果表明,215个样本子粒含水率分布范围在10.6%~39.6%;机械粒收子粒破碎率均值为7.52%,高于≤5%的国标标准要求;杂质率均值为1.15%,产量损失率均值为0.76%,分别低于≤3%和≤5%国标标准。子粒破碎率偏高是当地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子粒含水率与破碎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560**),含水率高是导致粒收质量差的重要原因。利用子粒含水率和单产两个重要指标按双向平均作图法,初步筛选出适合第1~第3积温带及不同热量条件区域的玉米机械粒收品种。  相似文献   
52.
2017年盘锦市水稻生产又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单产实现亩产680㎏,但目前生产上仍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如秧苗素质不高、插秧密度不合理、水肥管理不科学等,在还没有更好品种替代的前提下,如何完善现有栽培技术,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的,是保持水稻稳产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3.
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机械粒收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脱水期间的倒伏问题, 本研究通过多点试验调查夏玉米和春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发生类型和规律, 分析影响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 玉米生理成熟后, 茎折率升高是倒伏增加的主要原因; 茎折率随抗折力降低而升高, 抗折断力降低至14.3 N时, 茎折率超过5%; 植株重心高度逐渐降低, 茎秆基部第3节间穿刺强度(RPS)、第4节间压碎强度(CS)、第5节间弯曲强度(BS)均逐渐降低, 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重(DWUL)和含水率也逐渐降低; 茎秆抗折断力与RPS、CS、BS、DWUL和含水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RPS、CS和BS均与DWUL和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 玉米生理成熟后植株自然衰老导致的茎秆干物质降低和水分含量下降, 是茎秆机械强度降低、茎折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适期收获, 避免田间站秆时间过长引起倒伏率增加导致的收获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54.
玉米穗轴机械强度及其对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玉米穗轴机械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率的影响,为提高玉米收获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设置品种大区鉴选试验,对各品种进行分期收获,历次收获均以相同粒收机械与农机操作人员实施,同步调查玉米穗轴形态、含水率、干物质积累、力学特征以及籽粒含水率、机收破碎率等指标,研究玉米生育后期穗轴机械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穗轴机械强度与籽粒破碎率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随着收获期推迟,玉米籽粒和穗轴含水率逐渐降低,而穗轴8 cm和全长抗折断力及籽粒破碎率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籽粒含水率低于20.1%时,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率随穗轴抗折断力提高呈极显著的指数增加趋势;当籽粒含水率高于20.1%时,破碎率与穗轴全长抗折断力呈极显著的指数模型关系,与8 cm抗折断力的回归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穗轴抗折断力与穗轴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穿刺强度、干重、单位长度干重、单位体积干重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穗轴单位长度干重对抗折断力的贡献最大。【结论】玉米穗轴机械强度是影响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的重要因素之一,生育后期穗轴干物质积累和含水率是影响穗轴机械强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5.
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脱水期间的籽粒重量与含水率变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收获期偏早、籽粒含水率普遍偏高,制约了机械粒收的收获质量,延期收获能够降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但是该过程是否因籽粒重量下降造成产量损失尚不明确。本文开展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脱水期间籽粒含水率与粒重变化情况研究,为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和2016年在河南新乡中国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站进行,选择22个当前主要种植品种为供试材料,采取统一授粉,连续测定籽粒重量与籽粒含水率变化。其中,2015年授粉后26 d开始测定,生理成熟后26—52 d结束;2016年授粉后11 d开始测定,生理成熟后16—35 d结束。分析生理成熟后田间脱水期间籽粒含水率与粒重变化。【结果】22个参试品种生理成熟期百粒干重为23.3—37.4 g,平均为30.8 g;籽粒含水率为21.5%—33.1%,平均为27.5%。22个品种生理成熟后分别经过16—52 d田间站秆晾晒后,百粒干重为22.9—38.4 g,平均为32.0 g;籽粒含水率为12.9%—24.4%,平均为17.3%。生理成熟前籽粒重量随着授粉后天数增加而逐渐增加,不同测试时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生理成熟后随着田间站秆时间延长,籽粒含水率变化呈极显著下降趋势,而籽粒重量未表现出显著变化,不同熟期品种和不同年份结果表现一致;生理成熟后籽粒重量与籽粒含水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黄淮海夏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晾晒脱水期间,籽粒含水率显著下降,而籽粒重量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延期收获降低了籽粒含水率,并且不会因粒重下降造成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56.
<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宅基地被闲置或荒废,盘活利用闲置的宅基地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宅基地的所有权代表,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一方面,可以将分散的宅基地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规划,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兼顾农户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及社会整体利益,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及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本文以河南省宝丰县为例,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宅基地盘活利用中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剖析典型案例,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7.
不同玉米品种子粒硬度差异及与含水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和河南新乡两个生态区,通过设置不同品种和播期试验,利用手持便携式推拉力计测定玉米子粒不同含水率条件下胚、胚乳和顶部的硬度,明确玉米子粒脱水过程中硬度的变化规律,分析玉米子粒含水率与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手持便携式推拉力计可以测定不同玉米品种及含水条件下子粒顶部、胚和胚乳的穿刺强度,用来表征子粒的硬度。子粒胚乳的硬度最高,其次是顶部,胚的硬度最低。子粒硬度随着含水率的降低逐渐升高,胚的硬度对含水率的变化最为敏感,顶部硬度对含水率的变化最不敏感。不同品种之间,子粒胚乳硬度对含水率的响应不同。生产中可通过测定胚乳硬度进行适宜粒收品种的筛选和适宜收获期的确定。  相似文献   
58.
在北京和河南新乡两个生态区,设置不同品种和播期试验,利用手持便携式推拉力计测定玉米子粒不同含水率条件下胚、胚乳和顶部的硬度,明确玉米子粒脱水过程中硬度的变化规律,分析玉米子粒含水率与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手持便携式推拉力计可以测定不同玉米品种及含水条件下子粒顶部、胚和胚乳的穿刺强度,用来表征子粒的硬度。子粒胚乳的硬度最高,子粒顶部硬度次之,胚的硬度最低。子粒硬度随着含水率的降低逐渐升高,胚的硬度对含水率的变化最为敏感,顶部硬度对含水率的变化最不敏感。不同品种之间,子粒胚乳硬度对含水率的响应不同。生产中可通过测定胚乳硬度进行适宜粒收品种的筛选和适宜收获期的确定。  相似文献   
59.
为筛选适合延安地区栽培的猴头菇,对4个不同菌株的猴头菇菌丝长速长势、子实体和产量性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猴头菇菌丝日生长速度最快的是H-1菌株;子实体产量有明显差异,其中H99菌株产量最高;物理性状的综合指标H99菌株最好。总体来看,H99菌株适合延安地区生长。  相似文献   
60.
基于PSR模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压力—状态—响应(PSR) ”模型,从生态系统视角构建包括生态系统压力、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环境管理3个子系统共21个指标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全球60个主要国家(地区)的数据,从国际比较的视角考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生态文明协调度。结果显示:中国生态文明综合指数排名第50位,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较大,在发展中经济体中位居中游,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相适应; 中国生态环境管理表现相对优异,但生态系统压力和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滞后,导致我国生态文明协调程度偏低。实证分析表明,一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生态文明协调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我国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着力提升各子系统间的协调互动水平,特别是生态环境管理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