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本文根据西藏和国内主要麦区代表小麦品种异地分期播种试验收获样品化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初步明确种植环境条件、品种遗传特性和栽培技术共同作用影响西藏小麦品质形成,提出了建立西藏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近期生产上改进栽培技术、科研上加快优质品种选育以期最终实现西藏小麦优质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2.
试验以农大108为试材,用不同剂型种衣剂处理玉米种子,考察了种子吸水规律和抗逆代谢有关的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0℃的条件下种衣剂能明显延缓种子的吸胀时间4~12h。经过低温逆境后,种衣剂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增大根冠比,壮苗,并且通过增强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诱导玉米苗体产生潜在的抗性抑制膜质过氧化作用。而包衣处理脱氢酶活性的差异性表明种衣剂在低温条件下能延缓种子的衰老,提高种子活力,同时能延长种子的储藏年限。  相似文献   
53.
以益农103为材料,在河北张家口坝上高寒地区,于玉米灌浆初期进行化学调控试验,研究了低温胁迫下5种不同化控剂对玉米代谢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化学调控各个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玉米叶片、茎秆以及子粒中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以及保护酶SOD、POD的活性和净光合速率,提高了玉米的产量.适当运用化学调控,可以保证低温胁迫下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4.
同蒙古西辽洒平原冬小麦种植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内蒙古西辽河平原近49年热量变化和西辽河平原及其毗邻地区冬小麦试种实践得出: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种植冬小麦是有可能的,同时指出,开发试种冬小麦是适应气候变化,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的需要,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采自彰武地区29个农田土壤剖面不同深度土壤颗粒的机械组成分析,根据粒径〉0.1mm与≤0.1mm颗粒含量的比值DD(desertifieation degree)的大小,定量地划分农田土壤沙化程度等级,各等级为:Ⅰ(DD〉5),极严重沙化;Ⅱ(2〈DD≤5),严重沙化;Ⅲ(1〈DD≤2),中度沙化;Ⅳ(DD≤1),轻度沙化。并以此初步探讨了彰武地区农田沙化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农田沙化程度分布从总体来看,彰武北部和东北部地区沙化较严重,彰武中部和南部地区沙化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56.
本文简要介绍了精准农业及其相关思想和新技术,在明确辽宁省彰武县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分析了精准农业及其相关技术、思想在辽宁省彰武县的应用意义、重点发展方向,包括设施农业、治理沙化等方面,并分析了有关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7.
辽西地区垄作保护性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效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雯  衣莹  侯立白 《玉米科学》2007,15(5):096-099
比较研究了不同垄作保护性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其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保护性耕作方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留茬免耕、留茬覆盖和灭茬免耕分别比传统耕作增产12.0%、13.6%和7.8%。垄作保护性耕作方式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株高均表现为作物生长发育的前期低于传统耕作,在拔节期以后逐渐赶上并超过传统耕作,其单株干物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留茬覆盖>留茬免耕>灭茬免耕,平均株高整齐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灭茬免耕>传统耕作>留茬免耕>留茬覆盖。不同耕作方式玉米灌浆速率不同,其中保护性耕作方式玉米灌浆速率的优势表现在授粉15d以后。垄作保护性耕作方式的玉米穗行数、行粒数均优于传统耕作,其中又以留茬覆盖方式最佳,分别比传统耕作高出0.85和1.4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8.
冬小麦叶片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寒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米808、冬引0801、小黑麦、冬麦9625、冬麦138)为试验材料,测定各材料在不同温度(13,7,4,-18,-21℃)下处理2h后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叶片中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超氧化歧化酶的活性(SOD).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4℃→-18℃→-21℃),小麦叶片中MDA、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小麦叶片SOD总活力随胁迫温度降低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经低温胁迫后,小麦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变化.米808、冬引0801在-21℃胁迫下,相对电导率变化率最低.米808、冬引0801在-18℃→-21℃时,MDA含量增幅较大;米808 SOD总活力在-18、-21℃时变化率最低.冬引0801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变化率均在21℃时最大.  相似文献   
59.
大豆固氮能力对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克拉结瘤(Rji)和非结瘤(rji)等位基因系,通过5种氮处理试验,研究大豆田间固氮能力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施氮对结瘤和非结瘤品系产量的反应曲线都呈二次抛物线形,只不过曲线方向正相反。施氮量与开花后的日平均固氮速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固氮总量间虽也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0.
辽西易旱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温度、容重、孔隙性状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有抑制蒸发保墒作用,分别表现在苗期0-20cm土层以及作物生长发育后期40cm以下土层,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其中留茬覆盖可以比传统耕作提高16.53%,增产幅度可达13.56%;保护性耕作的土壤温度低于传统耕作,尤其留茬覆盖表现最为明显,其降低土壤温度的效应主要发生在苗期和土壤表层;保护性耕作方式提高了毛管孔隙度,提高了涵养水分的作用,但土壤容重的增加影响作物的播种和出苗;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变化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各种方式间差异不显著;在辽宁省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建议采用以留茬覆盖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