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8篇
林业   11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13篇
  69篇
综合类   210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81.
白鲢腌制过程中鱼肉与盐卤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白鲢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腌制条件下鱼肉与盐卤成分的变化及其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腌制条件对鱼肉中氯化钠含量及盐卤中可溶性蛋白和氨基态氮含量变化有明显影响。随着盐水浓度的提高,鱼肉中氯化钠含量显著上升,盐卤中可溶蛋白和氨基态氮含量明显降低。降低腌制温度、缩短腌制时间、提高盐水浓度可降低鱼肉中氯化钠含量,控制肌肉中营养成分的析出。试验建立的扩散动力学方程可较好地描述腌制过程中氯化钠、可溶蛋白和氨基态氮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82.
在(19±1)℃水温下,以200mg/kg的剂量对斑点叉尾鮰单次口灌磺胺二甲氧嘧啶钠(SDM-Na),采用HPLC方法研究了SDM-Na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的回收率在79%~93%之间,最低检测限为0.01μg/g,日间和日内精密度(RSD)均小于5%。血浆中药物代谢符合二室模型,模型为C=36.68e-0.14t+18.12e-0.05t-54.8e-0.33t。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分布半衰期为4.85h,药峰时间为5.38h,峰值浓度为21.42μg/mL。肌肉中的药物含量在4h达到最大值17.93μg/g,肝脏中的药物含量在8h达到最大值10.43μg/g,肾脏中的药物含量在8h达到最大值11.61μg/g。在停药120h时血液、肌肉、肝脏、肾脏组织中的含量均低于国家残留标准(100μg/kg)。在本试验条件下,斑点叉尾鮰的的建议休药期应大于5d。  相似文献   
483.
刘海梅  熊善柏  张丽  彭鸽 《水产学报》2010,34(4):643-647
为了研究鲢鱼糜凝胶化温度与肌球蛋白热稳定性的关系,测定经不同凝胶化温度处理的鱼糜凝胶特性,利用浊度法检测鲢肌球蛋白溶液聚集体的形成过程,并采用圆二色谱仪、差式量热扫描仪分别对鲢肌球蛋白溶液的α-helix结构变化和热变性温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鲢鱼糜的适宜凝胶化温度为40℃,肌球蛋白的聚集速率在39℃、51℃、54℃3个温度点时出现大幅度增加,其中39℃时聚集速率最快;肌球蛋白α-helix在40℃、55℃时大量解旋成无规卷曲结构,40℃时解旋速率最快;肌球蛋白存在两个变性温度43.32℃和51.59℃。鲢鱼糜凝胶化温度与肌球蛋白α-helix的第一个解旋温度和第一个变性峰值温度点相对应,凝胶化温度实质上是肌球蛋白的第一个变性峰值温度点。  相似文献   
484.
为探讨方竹笋鲜笋贮藏品质的变化规律,以方竹笋鲜笋为研究对象,将方竹笋进行剥壳及不剥壳处理在室温条件下贮藏,研究其理化指标及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5 d后不剥壳方竹笋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剥壳组高2.74和96.61 U·g-1,而剥壳组多酚氧化酶活性较不剥壳组高2.06 U·g-1;剥壳与不剥壳处理方竹笋黄酮含量较鲜笋分别增加0.117和0.164 mg·g-1,但多酚含量分别增加0.6和0.1 mg·g-1,总糖分别较鲜笋降低48.32%和78.07%。不剥壳处理在贮藏5 d时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为23.96 mg,而剥壳处理贮藏3 d时达到最低值,为19.14 mg,木质素及还原糖变化差异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木质素与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氢酶、多酚及可溶性蛋白影响较大,剥壳后方竹笋组织破坏多酚氧化酶与空气中的氧接触极易发生褐变,且在室温条件下两种方式贮藏后方竹笋的木质素含量差异较小,故在短期贮藏时间内不剥壳处理较剥壳处理方竹笋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485.
为了研究壳聚糖酶的水解活性,实验进行了解淀粉芽孢杆菌HZ-1510壳聚糖酶基因编码序列的克隆,并构建了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壳聚糖酶融合蛋白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后提取、纯化得到重组蛋白,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该蛋白的信号肽、三维结构等进行了分析,最后以胶态壳聚糖溶液为底物研究了该重组壳聚糖酶的活性。结果显示,该壳聚糖酶基因的ORF长为837 bp,编码27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1.45 ku。在其氨基末端具有信号肽,切割点位于36和37位氨基酸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壳聚糖酶属于GH46家族糖苷水解酶。酶的水解活性最适温度约为55°C,最适pH为5.5。而金属离子Fe3+、Ag+、Cu~(2+)、Ba~(2+)和K+对其水解活性都起抑制作用,但是Mn~(2+)、Ca~(2+)和Mg~(2+)对其活性起增强作用。0.1 mmol/L的Zn~(2+)对壳聚糖酶的活性起增强作用,2.0 mmol/L的Zn~(2+)对壳聚糖酶的活性起抑制作用。本实验研究了解淀粉芽孢杆菌HZ-1510壳聚糖酶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活性,为壳聚糖酶的工业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86.
咖啡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中国咖啡主要分布在海南和云南地区。本研究以海南兴隆咖啡豆为原料,探究超声波辅助冷萃技术(以下简称超声冷萃)制备咖啡液的最优条件,并测定咖啡因、葫芦巴碱、绿原酸含量以及咖啡渣的微观结构。以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超声功率为单因素,咖啡液总可溶性固形物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原理设计3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对超声冷萃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并以传统冷浸法为对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咖啡液葫芦巴碱、咖啡因、绿原酸的含量,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咖啡渣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适当增加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咖啡液总可溶性固形物随之增加,影响咖啡液总可溶性固形物的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冷萃制备咖啡液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500 W、超声时间35 min、超声温度20℃,在优化条件下,总可溶性固形物提取率为22.92%±0.16%,与响应面优化试验回归模型预测值(22.85%±0.12%)基本吻合。与传统冷浸法相比,超声冷萃制备所得咖啡液葫芦巴碱、咖啡因和绿原酸(3-CQA、4-CQA、5-CQA)含量分别为175.19 mg/L、317.71 mg/L和257.77 mg/L,均有所提高,咖啡渣表面微观结构更为破碎,说明超声冷萃破坏了植物细胞壁,从而释放出更多的可溶性物质,且超声冷萃显著缩短萃取时间。本研究优化制备咖啡液的超声冷萃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冷萃是一种有效的咖啡液提取技术,为咖啡精深加工及高值化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