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4篇
  27篇
综合类   152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63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461.
以甘肃农业大学培育的5个小黑麦种质(C6、C10、C16、C23、C25)和引自乌克兰的3个小黑麦种质(W33、W34、W35)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不同种质间种子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株高、有效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的差异,以筛选种子产量较高的种质,并探寻影响小黑麦种质种子产量的因素,为饲料型小黑麦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8个小黑麦种质中,C6的种子产量最高(7 368 kg/hm2);种子产量构成因素中,C25的株高最高(157.05 cm),C23的有效穗数最多(12.44个/株),W35的小穗数最多(34.75个/穗),C6的穗粒重最大(23.66 g),W33的千粒重最大(58.62 g).相关分析表明,穗粒重对小黑麦种质种子产量的贡献最大,有效穗数次之,在饲料型小黑麦育种中应优先考虑穗粒重,以获得较高种子产量.综合评价表明,小黑麦种质C6由于穗粒重较大,种子产量最高,可以进一步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462.
为研究自然老化(2~8年)和人工老化(温度45℃,相对湿度95%,24~96 h)对燕麦种子活力和遗传完整性的影响,比较两种老化方法的差异,本试验以皮燕麦(Avena sativa L.)'陇燕3号’和裸燕麦(Avena nuda L.)'白燕2号’为供试材料,研究种子活力、细胞膜透性和遗传完整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燕麦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和遗传相似系数均有所下降,电导率升高;ISSR-PCR共检测出10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78.70%,遗传相似系数在0.504 5~0.973 0之间;与自然老化相比,人工老化群体的遗传参数明显降低,人工老化96 h的燕麦与未老化燕麦的遗传相似系数仅为0.681 2,遗传完整性被破坏,应试燕麦种质的临界发芽率在79.50%~84.00%之间。人工老化对2种燕麦种质遗传物质的损伤比自然老化更大,'陇燕3号’比'白燕2号’更耐贮藏,且2个燕麦品种的贮藏时间均不宜超过6年。  相似文献   
463.
黄敬亮  刘欢  李伟华 《水产学报》2022,46(9):1743-1756
藤壶是一种重要的海洋污损生物,其在海洋工程设备表面的附着严重地影响着设备的使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发展环境友好的藤壶防除技术离不开对藤壶附着机理的深刻理解,而目前对于藤壶附着变态过程的调控机理尚未研究清楚。藤壶幼虫的附着涉及幼虫的生长发育、基底的探索、变态过程以及藤壶胶的分泌等多个复杂过程,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难以对这些过程进行详尽的分析。近年来,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成为研究污损生物附着过程的重要手段,在揭示藤壶幼虫附着机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藤壶附着机理的研究,总结了利用组学方法研究藤壶幼虫的附着和变态过程、藤壶胶的成分和固化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未来防污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64.
张扬  刘欢  朱安南  孟勇  杨滔 《中国饲料》2022,1(13):58-65
植酸酶应用在畜禽养殖中可通过水解饲料原料中的植酸提高饲料营养物质利用率,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同时减少磷的添加和排放。近年来研究发现,饲粮中植酸酶推荐剂量(500 U/kg)只满足近50%的无机磷需求,超量添加可提高至90%以上,同时植酸酶改善作用与饲粮中植酸酶的添加水平呈剂量效应关系,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和非常规原料的应用,超量添加植酸酶成为必然。本文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超剂量添加植酸酶在畜禽上的应用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期为超剂量添加植酸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超量添加|植酸酶|植酸|畜禽  相似文献   
465.
设计了一种集热器与聚光器采用分离式布置结构的小型槽式太阳能集热单元,其以齿轮、齿条机构驱动聚光器对太阳光线实现跟踪式聚光。利用实验平台验证了TRNSYS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并以南京地区某印染厂为例,进行了该集热器与建筑的一体化应用研究,可获得40%以上的太阳能保证率,实现了与普通建筑或厂房屋顶的有效结合,为工业生产提供中温热能。  相似文献   
466.
利用 IPTG 作为诱导剂进行鸡β 防御素 3 基因重组蛋白的表达,探讨工程化生产的可能性。分别对影响重组蛋白表达的因素(IPTG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时间、诱导温度和溶氧量)进行优化,最终得到最佳的IPTG诱导条件: IPTG的终浓度为0.6 mmol/L,诱导起始吸光度A600为0.6,最适溶氧量为150 mL 三角瓶装50 mL培养基,且在 33 ℃ 下诱导4 h 重组蛋白表达量达到最大。该方法为工程化生产提供良好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67.
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 CLBV)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首次发现,之后许多国家陆续报道CLBV侵染不同寄主植物。2016年,我国在猕猴桃中首次检测到CLBV,随后在甜樱桃、柑橘、芍药、苹果、桑树和南天竹中发现CLBV,现已在多个地区普遍发生流行。本文系统梳理了CLBV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CLBV的发生分布、传播为害、分子变异、检测技术、基因组特征、基因功能等,以期为抗CLBV作物育种、病害综合防控及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468.
为评价藏沙蒿(Artemisia wellbyi)野生种质材料苗期抗旱性,以采自我国西藏地区不同生境的13份藏沙蒿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法模拟土壤干旱条件,设置未胁迫CK、中度和重度3个干旱胁迫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藏沙蒿材料苗期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供试藏沙蒿材料的相对电导率(Relative conductivity, RE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和脯氨酸(Proline, Pro)、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 SS)含量均增加,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 SP)含量不同材料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综合评价认为11号材料抗旱性最强,10号和3号次之,6号材料抗旱性最弱;建议11,10和3号藏沙蒿材料作为西藏高寒荒漠草地生态恢复和育种研究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469.
王宇辰  吴倩  刘欢  康泽天 《油气储运》2023,(11):1251-1260
在研究氢脆发生机理与损伤机制时,常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疲劳寿命试验等手段,以力学性能、疲劳寿命等为指标衡量金属的氢脆敏感性。对于典型管线钢材料,其在不足5 MPa的氢气压力下,或在氢气体积分数10%的掺氢天然气环境中,已经在慢应变速率拉伸等试验中表现出明显的韧性下降、裂纹加速扩展等氢损伤特征。为模拟钢在氢气环境中服役,试验中常采用气相充氢与电化学充氢方法,前者能够模拟多种气相对管线钢氢脆的作用,后者能够快速模拟管线钢长时间服役后氢原子的渗透情况。针对氢脆过程及机理总结并分析了3种主要的氢脆防控技术:(1)调控管线钢材料与加工工艺,优化其微观组织,增加扩散速率,减弱氢原子聚集现象;(2)引入气体抑制剂,通过竞争吸附的方法减缓氢分子在材料表面的吸附;(3)增设管道内涂层,使氢气与管线钢基体金属隔离。并基于此提出进一步优化管道氢脆防控技术的建议。(图1,表1,参59)  相似文献   
470.
中国鲜活水产品市场增长迅猛,但产销地域差别明显,长距离运输需求显著。镇静剂能够抑制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鲜活水产品应激反应,其被应用于水产品运输、繁育和手术等环节,以提高水产品的成活率。但是镇静剂在水产品中广泛使用而可能导致的残留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对水产品中镇静剂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对水产品中镇静剂的类型及使用规定进行了介绍,分析并总结了近10年来水产品中镇静剂类药物的检测研究进展。论述了水产品中镇静剂残留检测样品前处理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展,归纳了相关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发展做出展望。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未来应在新型简单、高效样品前处理方法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