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6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42篇
  53篇
综合类   161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近年来包括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在内的多种新发疫病的流行,使我国甲壳类养殖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筛查导致山东潍坊某养殖场中一虾蟹混养池塘内患病三疣梭子蟹感染的可能病原,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对三疣梭子蟹样品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孤菌(Vp_(AHPND))、虾肝肠胞虫(EHP)、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黄头病毒(YHV)和肝胰腺细小病毒(HPV)等8种病原的检测,并对样品进行了组织病理和原位杂交分析。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患病三疣梭子蟹样品呈Vp_(AHPND)阳性,而呈现WSSV、IHHNV、SHIV、EHP、CMNV、YHV和HPV阴性。对样品进行Vp_(AHPND)套式PCR第二轮扩增产物的序列测定、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序列与致病副溶血弧菌质粒上pirA~(vp)毒力基因片段具有99%的同源性,该序列与已报道的多个致病副溶血弧菌PirA聚在进化树的同一主分支上。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患病三疣梭子蟹的肝胰腺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心肌纤维呈溶解样病变,鳃丝上皮柱突细胞明显坏死,胸神经节的神经细胞损伤严重,并且这些组织中还可见大量的细胞核固缩现象;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肝胰腺、心肌、鳃组织及胸神经节中的病变部位均存在Vp_(AHPND)探针的蓝紫色杂交信号。以上表明,虾蟹混养池塘中三疣梭子蟹在自然状态下感染了Vp_(AHPND),并导致肝胰腺、心肌、鳃和胸神经节发生了严重病理损伤。本研究首次在养殖三疣梭子蟹中检测到Vp_(AHPND)感染并揭示了感染所致的病理变化,相关结果为揭示Vp_(AHPND)自然宿主种类和养殖三疣梭子蟹病害防控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402.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以1年生香樟幼苗为供试材料,采用土培盆栽的方法,探究了在Cd质量分数为20 mg·kg-1胁迫时施加不同质量分数(5、10、40 mg·kg-1)的吲哚乙酸(IAA)对香樟幼苗光合色素、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对1年生香樟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而施加吲哚乙酸可有效缓解Cd对香樟的胁迫,主要表现为吲哚乙酸可增加香樟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抗坏血酸质量摩尔浓度、谷胱甘肽质量摩尔浓度。外源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吲哚乙酸对香樟幼苗Cd胁迫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施加10 mg·kg-1吲哚乙酸对香樟Cd胁迫的缓解作用最显著,与仅Cd污染处理未施加IAA相比,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分别显著增加60.67%、58.58%、60.13%,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抗坏血酸质量摩尔浓度、谷胱甘肽质量摩尔浓度分别显著...  相似文献   
403.
本实验旨在采用HPLC-ELSD法测定9个不同产地贝母药材中贝母辛、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3种生物碱的含量|并以小鼠脾淋巴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评价贝母辛、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9个不同产地的5大类贝母中,达到定量限的供试品中,贝母辛、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含量分别在19.7 ~ 937.6、6.2 ~ 221.2、31.2 ~ 599.2 μg/g。其中,贝母辛在川贝母中含量最高,贝母素甲在梭砂贝母含量最高,贝母素乙在湖北贝母中含量最高。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半数致死量(CC50)分别为65.38、146.8、91.44 μg/mL,其中,贝母辛的细胞毒性最大(CC50=65.38 μg/mL)。以川贝母中贝母辛含量计算治疗指数(TI),结果为661 ~ 2203,其TI>10。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贝母辛、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3种生物碱含量在不同产地贝母中差异较大,该差异与药材品种及产地有相关性,可为不同产地贝母药材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在不考虑贝母辛潜在胚胎致畸作用的前提下,不同产地的5大类贝母的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 贝母|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HPLC-ELSD|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404.
摘要 油菜是我市传统小春种植作物,油菜是长日照作物,喜欢冷凉气、温暖气候。我地属于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地带,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植冬油菜作物,在小春季种植。由于市场需要,近年发展较快,小麦等其他作物逐渐萎缩,但油菜生产发展存在诸多问题,笔者经过调查研究,认为需要采取稳定油菜种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发展油菜花观光旅游、加大企业扶持等政策,加以引导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