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减量比例配施有机肥对辣椒生长发育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为辣椒磷肥减量增效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湘辣14号"线椒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0)、全磷化肥(P100)2个对照及减磷10%配施有机肥(BP1)、减磷20%配施有机肥(BP2)、减磷30%配施有机肥(BP3)和减磷40%配施有机肥(BP4)共4个减磷处理,分别在辣椒定植当天(0 d),30,60,90和120 d测定各小区辣椒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辣椒产量及品质指标。【结果】与CK0处理相比,施肥处理对辣椒生长指标、光合特性、产量以及品质均有明显影响。在定植90~120 d时,当与有机肥配施时,随着磷肥施用比例的减少,辣椒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和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BP2处理辣椒的以上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胞间CO_2浓度(Ci)和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BP2处理辣椒的以上指标均小于其他处理。当与有机肥配施时,随着减磷比例的增加,辣椒产量以及品质指标(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BP2处理以上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硝酸盐含量呈先减小后升高的趋势,其中BP2、BP3和BP4处理辣椒果实的硝酸盐含量均显著低于P100和BP1处理。定植120 d时,与P100处理相比,BP2处理辣椒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辣椒产量及品质指标均明显提高,果实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减磷配施有机肥有利于辣椒的正常生长发育,使辣椒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进而促进光合效率的提高和光合产物的积累,最终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其中减磷20%配施有机肥是促进黄壤辣椒增产提质的适宜施肥比例。  相似文献   
42.
Y58S/R800是利用籼粳亚远缘杂交种优势培育而成的迟熟中稻超高产组合,2014年引进龙山县试验种植,666.7m2产量846.5kg,比对照Y两优1号增产7.07%,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采取培育壮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等相应高产栽培技术便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3.
为研究沼液施用对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累积的影响,以水稻和皇竹草为供试材料,在江西省不同地区设计试验,分析沼液施用对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Hg未被检出,Zn、Cu、Cd、Cr、Pb和As均被检出,其中Zn、Cu含量最高,且均未超出NY/T 2596—2014中相应的限量值.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结果表明,水稻种植土壤中,Hg潜在风险最高,其次是Cd、As、Cu、Zn,而Cr、Pb的潜在风险最低;需监测沼液长期施用对土壤中Cd、As、Cu、Zn的累积情况;皇竹草种植土壤中,Pb和Zn的潜在风险较高,其次是As和Cd,而Hg、Cr和Cu的潜在风险较低;沼液中Zn含量较高,需监测沼液长期施用对土壤中Zn的影响;对于糙米和皇竹草,Hg未被检出,Zn、Cu、Cd、Cr、Pb和As均被检出,其中Zn含量最高分别为17.844~23.073和9.665~35.913 mg/kg;其次是Cu分别是2.638~3.323和2.816~9.392 mg/kg;Cr、As、Pb和Cd的含量相对偏低;皇竹草中重金属受沼液施用的影响,且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4.
对33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的6个树体性状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相关分析,树形分类以及薄壳山核桃在园林中的应用阐述。结果表明:地径、胸径、树高、冠高、冠幅在无性系间、无性系内均有极显著差异;无性系14号、"黄山1号"、无性系9号生长快速,可作为园林优系推广;相关分析中,胸径与地径、树高与冠高有极显著相关性,相关指数分别为0.92、0.96;树形指数为0.59~0.82,接近黄金分割点,树形美观,为圆球形、广卵形;园林应用方面,薄壳山核桃是很好的孤赏树、庭院树、行道树、混交林树种,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5.
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本实验室分离、鉴定并保存的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1型湖北云梦分离株(RA-YM),根据GenBank上的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了RA-YM株的主要外膜蛋白OmpA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序列测定结果表明OmpA基因全长1152bp,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相当保守,与其他不同RA菌株OmpA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97%。用pGEX-KG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KG-Omp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高效表达,表达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主要为包涵体形式。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约为68000,Western-blot结果表明该表达蛋白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46.
AB-QTL分析法及在水稻优异基因资源发掘和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稻是水稻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在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栽培稻所不具有或己消失了的优良基因。利用分子标记技术从野生稻中发掘有利基因是目前稻种资源研究利用中的重点。由于野生稻总的农艺性状表现劣于栽培稻,在实际研究中受到了许多不利因素(不良农艺性状和不利连锁基因的存在、平衡群体中野生稻种较高的不利基因频率、遗传累赘等)的影响,这对野生稻种资源中优异基因的发掘和利用带来了困难。高代回交QTL分析法(advancedbackcrossQTLanalysis,简称AB-QTL)为实现野生种中有利基因的发掘提供了一个新途径,许多研究表明AB-QTL分析法对野生资源中有利基因的发掘是可行的。本文对AB-QTL分析法的理论基础、特性、渗入系构建及其在野生稻遗传分化和产量基因发掘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就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7.
异丙隆和苯磺隆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叶片内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异丙隆和苯磺隆对水稻幼苗生理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淮稻9号为供试水稻品种,设异丙隆浓度为2.5、5.0、7.5、10.0 mg/ml,苯磺隆浓度为0.2、0.6、1.0、1.4 mg/ml,测定处理后水稻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异丙隆浓度达7.5~10.0 mg/ml时对根重、苗重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苯磺隆浓度为1.0 mg/ml时也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异丙隆能显著抑制根系活力和增加MDA的含量,浓度为2.5 mg/ml时抑制根系活力65.26%,增加MDA含量42.39%。苯磺隆在1.0 mg/ml时抑制根系活力32.83%,在0.2 mg/ml时增加MDA含量27.41%。[结论]不同浓度的异丙隆和苯磺隆对水稻幼苗体内物质积累、根系的活力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8.
为了增强荠菜DREB1A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表达,构建了由Ubi启动子驱动的植物表达载体pUΩCbDREB3300.通过基因枪转化法将CbDREB1A基因导入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4008S,获得5个抗干旱胁迫的再生植株.运用PCR及Southern杂交技术对抗性再生植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CbDREB1A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干旱胁迫后转基因水稻植株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显示耐旱性增强.  相似文献   
49.
转基因水稻食用安全性评价内容与主要争论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中国转基因水稻食用安全性评价的政策依据,并以实例为基础介绍了食用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检测标准:新表达物质毒理学评价、新表达物质致敏性评价、关键营养成份与抗营养因子检测、新表达物质含量(表达量)检测、新表达物质热稳定性和可消化性检测、全食品安全性检测等.针对转基因水稻螟虫不能吃,人是否能吃,是否能长期吃,实质等同性原则是否存在逻辑错误、偏袒大公司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中国转基因水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评论,认为前期需要有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但之后将快速覆盖、急剧增长.  相似文献   
50.
鱼粉是鱼类饲养中的重要物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因为市场上鱼料的价格较高,鱼类饲养时使用量较大,所以很容易出现掺假鱼粉,采取鉴别及检测的方法,避免采购掺假鱼粉.掺假鱼粉中的鉴别及检测应用,提高了鱼粉的使用价值,本文主要探讨鉴别及检测方法在掺假鱼粉中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