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4篇
  58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不同冬小麦品种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不同作物品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不同,而对作物生长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光照和CO2浓度。研究不同冬小麦品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非常有意义。试验于2006年3-6月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8个冬小麦品种在不同光照和CO2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对光强和CO2浓度响应的特征参数,在不同冬小麦品种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冬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并随着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增加而呈二次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42.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分布及冬小麦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华北平原山前平原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氮、磷、钾等养分分布及冬小麦吸收与分配变化和对产量的影响。试验设深翻耕秸秆还田(MC)、秸秆还田旋耕(X)、秸秆粉碎免耕(NC)和整秸覆盖免耕(NW) 4 种冬小麦播前土壤耕作方式。试验结果表明, 6 年的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养分分布及冬小麦吸收与分配有显著影响。秸秆还田旋耕可显著提高土壤表层(0~5 cm)有机质、全氮以及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但随土壤深度增加, 提高效果呈逐渐下降趋势; 20~30 cm 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含量显著低于秸秆粉碎免耕处理。两种免耕模式(NC、NW)植株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在苗期明显低于翻耕(MC)和旋耕(X)模式,在返青期差异最为显著。到拔节和扬花期, 免耕(NC、NW)植株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与翻耕(MC)和旋耕(X)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少, 并最终影响到籽粒养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43.
玉米整秸覆盖地小麦免耕播种工艺及配套机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适合我国北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玉米整秸覆盖、小麦免耕播种的一种新的作业工艺,并设计了相应的玉米秸秆梳压机、小麦免耕播种机.试验表明,该机组各项作业指标均达到现代农艺技术要求.配套机具充分利用了农村小型拖拉机保有量多的特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低能氮离子束、紫外线与γ射线辐照对黑松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注入对黑松花粉的损伤效应与γ射线和紫外线照射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氮离子束剂量-萌发率曲线呈“马鞍型“和氮离子束注入诱发花粉管顶端肿胀,这说明低能离子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γ射线和紫外线的不同.认为花粉和花粉管是研究离子注入生物学效应机制的理想模式系统.  相似文献   
45.
华北平原秸秆覆盖冬小麦减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秸秆覆盖是减少农田棵间蒸发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措施之一。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种植中, 秸秆资源非常丰富, 随着机械化作业的发展, 小麦秸秆覆盖夏玉米技术在同类地区得到成功应用和推广。但夏玉米秸秆覆盖冬小麦后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造成了冬小麦不增产或减产, 限制了该项技术的推广。秸秆覆盖造成冬小麦穗数的降低是冬小麦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千粒重的降低。大部分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小麦地表后, 使根区土壤温度白天最高温度低于不覆盖处理, 夜间的最低温度高于不覆盖处理, 土壤温度的日较差减小。秸秆覆盖下根区温度的变化可能是引起小麦生长发育滞后和产量降低的主导因素。本文综述了华北平原秸秆覆盖冬小麦减产原因, 为实现两熟区冬小麦秸秆覆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气象因子变化对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11a玉米产量数据和影响夏玉米气象产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夏玉米生长期间的日照时数有明显的下降趋势,6、7、9月的日平均温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8月的日平均温度有降低的趋势;该区夏玉米产量的增加,气象因子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占到31.45%;6月下旬的平均气温、8月下旬-9月上旬的日较温差、7月中旬和9月上旬的日照时数是影响夏玉米产量波动的关键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47.
枇杷不同品种果实形态结构的比较及其与耐贮藏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福建省5个主栽枇杷品种果实在20℃贮藏条件下的果实耐贮藏性和其形态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解放钟枇杷果实最耐贮藏,乌躬白、早钟6号、长红3号枇杷果实次之,白梨枇杷果实最不耐贮藏.不同品种的枇杷果实在果皮及角质层厚度、锈斑、果面茸毛密度、果粉、外表皮胞层及排列、果肉质地、外皮层细胞大小及排列、石细胞大小和分布、内皮层胞层及排列等形态结构方面均存在差异,各具特征.枇杷果实果皮及角质层厚,果面茸毛密生,果粉厚,外表皮胞层多排列紧密,果肉质地致密,石细胞大且多分布在果肉表层附近,外皮层胞层多密集为耐贮运枇杷果实的特征.  相似文献   
48.
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平衡与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河北低平原淡水资源短缺,微咸水资源丰富,合理开发利用微咸水已经成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于2011—2015年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进行,以冬小麦和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体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河北低平原区实施微咸水灌溉对冬小麦及下茬作物夏玉米产量及灌溉对土壤盐分周年平衡的影响。2013—2014年冬小麦灌溉处理设雨养旱作处理(CK)、拔节期淡水灌溉1水(F1)、拔节期用2 g·L~(-1)、3 g·L~(-1)、4 g·L~(-1)、5 g·L~(-1)的微咸水灌溉1次(B21、B31、B41、B51)、拔节期和灌浆期用淡水灌溉(F2)、拔节期用3 g·L~(-1)的微咸水+灌浆期用淡水灌溉(B31F1)、拔节期用淡水+灌浆期用3 g·L~(-1)微咸水灌溉(F1B31)、拔节期和灌浆期都用3 g·L~(-1)的微咸水灌溉(B32)、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都用淡水灌溉(F3)。2014—2015年根据上年度的试验结果对试验处理进行了精简,冬小麦灌溉处理设CK、F1、B31、B41、B51、B42(拔节期和灌浆期都用4 g·L~(-1)的微咸水灌溉)。结果表明,一般年型下冬小麦生育期灌溉2水就能获得高产和稳产,平均产量为6 593.4 kg·hm~(-2)。利用小于5 g·L~(-1)的微咸水灌溉,与淡水灌溉相比,不会造成冬小麦产量降低,灌溉1次微咸水比雨养旱作处理增产10%~30%,可用微咸水替代1次淡水。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冬小麦收获时土壤盐分有所积累,表层土壤含盐量大于1 g·L~(-1),影响下茬玉米的出苗和生长,但夏玉米播种后用675~750 m3·hm-2淡水灌溉可满足耕层淋盐需求,达到玉米生长的安全阈值,与淡水灌溉处理的玉米产量相比不减产。利用夏季降雨,可使土壤盐分得到淋洗,当夏季降雨量大于300 mm时,冬小麦微咸水灌溉下土壤盐分达到周年平衡。沧州地区73%以上的年份,夏季降雨量大于300 mm,为土壤淋盐创造了条件,保证了微咸水替代一次淡水灌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9.
一、决策时间 通常,驾驶人是先有知觉然后才能进行决策的。例如,当驾驶人期望超过前车时,首先要知觉判断自己车辆与对向交通的距离,然后决策是否超越;又如,驾驶人知觉到道路上的红色信号灯后,才决定停车。显然,决策中的个别差异比知觉和知觉判断中的个别差异要大得多。因为驾驶人的知识水平,经验和期望等的差别很大,而这些因素又以两种方式影响决策:决策时间和决策意义。  相似文献   
50.
经常观察注意环境发生的事态对安全驾驶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统计分析表明,不管是农田作业,还是道路运输,只要驾驶人注意观察事故发生前的危险情况,那么就可以化解这些危险,可以防止40%的事故发生。可见驾驶操作时的注意力、注意力水平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